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2]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地震烈度 | 人的感觉 | 房屋震害 | 其他震害现象 | 水平向地震动参数 | |||
---|---|---|---|---|---|---|---|
类型 | 震害现象 | 平均震害指数 | 峰值加速度m/s2 | 峰值速度 m/s | |||
I | 无感 | ||||||
II |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有感觉 | ||||||
III |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觉 | 门、窗轻微作响 | 悬挂物微动 | ||||
IV |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作响 |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
V | 室内绝大多数、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个别房屋墙体抹灰出现细微裂缝,个别屋顶烟囱掉砖 | 悬挂物大幅度晃动,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 0.31 (0.22 ~ 0.44) |
0.03 (0.02 ~ 0.04) |
||
VI | 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 A |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 0 ~ 0.11 | 家具和物品移动;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个别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 0.63 (0.45 ~ 0.89) |
0.06 (0.05 ~ 0.09) |
B | 个别中等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 ||||||
C | 个别轻微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 | 0 ~ 0.08 | |||||
VII |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 A | 少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 0.09 ~ 0.31 | 物体从架子上掉落;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水冒砂,松软土地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 1.25 (0.90 ~ 1.77) |
0.13 (0.10 ~ 0.18) |
B |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 ||||||
C | 少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 0.07 ~ 0.22 | |||||
VIII | 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 A | 少数毁坏,多数严重和/或中等破坏 | 0.29 ~ 0.51 | 干硬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绝大多数喷砂冒水;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 | 2.50 (1.78 ~ 3.53) |
0.25 (0.19 ~ 0.35) |
B | 个别毁坏,少数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 ||||||
C | 少数严重和/或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 | 0.20 ~ 0.40 | |||||
IX | 行动的人摔倒 | A | 多数严重破坏或/和毁坏 | 0.49 ~ 0.71 | 干硬土上多出现裂缝,可见基岩裂缝、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多数倒塌 | 5.00 (3.54 ~ 7.07) |
0.50 (0.36 ~ 0.71) |
B | 少数毁坏,多数严重和/或中等破坏 | ||||||
C | 少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 0.38 ~ 0.60 | |||||
X |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 | A | 绝大多数毁坏 | 0.69 ~ 0.91 |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 10.00 (7.08 ~ 14.14) |
1.00 (0.72 ~ 1.41) |
B | 大多数毁坏 | ||||||
C | 多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 | 0.58 ~ 0.80 | |||||
XI | A | 绝大多数毁坏 | 0.89 ~ 1.00 | 地震断裂延续很大,大量山崩滑坡 | |||
B | |||||||
C | 0.78 ~ 1.00 | ||||||
XII | A | 几乎全部毁坏 | 1.00 |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 |||
B | |||||||
C |
备注:
地震烈度 | 人的感觉 | 房屋震害 | 其他震害现象 | 水平向地震动参数 | |||
---|---|---|---|---|---|---|---|
类型 | 震害现象 | 平均震害指数 | 峰值加速度m/s2 | 峰值速度 m/s | |||
I | 无感 | ||||||
II |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有感觉 | ||||||
III |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觉 | 门、窗轻微作响 | 悬挂物微动 | ||||
IV |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作响 |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
V | 室内绝大多数、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个别房屋墙体抹灰出现细微裂缝,个别屋顶烟囱掉砖 | 悬挂物大幅度晃动,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 0.31 (0.22 ~ 0.44) |
0.03 (0.02 ~ 0.04) |
||
VI | 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 A |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 0 ~ 0.11 | 家具和物品移动;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个别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 0.63 (0.45 ~ 0.89) |
0.06 (0.05 ~ 0.09) |
B | 个别中等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 ||||||
C | 个别轻微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 | 0 ~ 0.08 | |||||
VII |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 A | 少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 0.09 ~ 0.31 | 物体从架子上掉落;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水冒砂,松软土地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 1.25 (0.90 ~ 1.77) |
0.13 (0.10 ~ 0.18) |
B |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 ||||||
C | 少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 0.07 ~ 0.22 | |||||
VIII | 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 A | 少数毁坏,多数严重和/或中等破坏 | 0.29 ~ 0.51 | 干硬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绝大多数喷砂冒水;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 | 2.50 (1.78 ~ 3.53) |
0.25 (0.19 ~ 0.35) |
B | 个别毁坏,少数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 ||||||
C | 少数严重和/或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 | 0.20 ~ 0.40 | |||||
IX | 行动的人摔倒 | A | 多数严重破坏或/和毁坏 | 0.49 ~ 0.71 | 干硬土上多出现裂缝,可见基岩裂缝、错动、滑坡、塌方常见;独立砖烟囱多数倒塌 | 5.00 (3.54 ~ 7.07) |
0.50 (0.36 ~ 0.71) |
B | 少数毁坏,多数严重和/或中等破坏 | ||||||
C | 少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 0.38 ~ 0.60 | |||||
X |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 | A | 绝大多数毁坏 | 0.69 ~ 0.91 |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 10.00 (7.08 ~ 14.14) |
1.00 (0.72 ~ 1.41) |
B | 大多数毁坏 | ||||||
C | 多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 | 0.58 ~ 0.80 | |||||
XI | A | 绝大多数毁坏 | 0.89 ~ 1.00 | 地震断裂延续很大,大量山崩滑坡 | |||
B | |||||||
C | 0.78 ~ 1.00 | ||||||
XII | A | 几乎全部毁坏 | 1.00 |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 |||
B | |||||||
C |
地震震级(3)地震震级 M ,用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 (A/T)max 测定,(度)。
计算公式为:
M=lg(A/T)max+ σ ( Δ )
式中: A ----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应周期, S ;
Δ----震中距, ( 度 ) 。
测量最大地动位移的两水平分量时,要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内的震动。若两分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
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 A N ------ 南北分量地动位移,μ m;
A E ------ 东西分量地动位移,μ m;
T N ------ A N 的相应周期, S ;
T E ------ A E 的相应周期, S ;
量规函数σ ( Δ ) 为:
σ (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与表一中给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来测定地震震级 M 。
地震震级 M 应根据多台的平均值确定。
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地震震级(3)社会应用,应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震震级 M 为准。
表一 不同震中距(Δ)选用地震面波周期(T)值
Δ/º T/s Δ/º T/s Δ/º T/s
2 3~6 20 9~14 70 14~22
4 4~7 25 9~16 80 16~22
6 5~8 30 10~16 90 16~22
8 6~9 40 12~18 100 16~25
10 7~10 50 12~20 110 17~25
15 8~12 60 14~20 130 18~25
地震震级(3)地震震级的计算见以下规定.
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的值应是指瞬时值.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17740-1999)
本标准是地震震级 M 测定方法和使用的规定,适用于地震测定、地震预报、防震减灾、新闻报道等社会应用。
本标准不约束科学研究分析使用其他类型的震级。 “ 地震震级 M ” 是本标准规定的震级,其他类型地震震级必须冠以限制词与添置注释符号。如:体波震级,近震震级,矩震级等。地震震级用地震面波测定。深震(震源深度大于 70 km )与小震不能用地震面波测定时,可用《地震台站观测规》( 1990)规定的测定。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震级(earthquake magnitude)
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2.2地震面波(surface wave)
地震激发的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
2.3质点运动(particle motion)
在地震波通过时,地球上任意点的运动。
2.4地动位移(displacement of ground motion)
地面质点运动时,相对于原静止点的距离。
2.5质点运动速度(velocity of particle motion)
质点运动时,其地动位移对时间的微商。
2.6震中距(epicentral distance)
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
2.7量规函数(calibration function
在不同震中距观测点上用质点运动速度最大幅值测定震级时,因地震波随距离衰减所须加的校正值,其数值相当于在该距离上测得质点运动速度为1μ m/s 时相应地震的震级值。
黑龙江地震
地震震级(3)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7月25日23时43分(北京时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北纬46.9度,东经125.0度)发生5.1级地震。震中位于大庆市以北33公里,距林甸县城33公里、齐齐哈尔市约90公里、哈尔滨市约180公里。据初步了解,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有感。[3]
日本东宫城县地震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2011年)3月11日将日本东宫城县北部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9级。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4千米。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首都东京震感强烈、建筑物晃动,出现“严重伤亡”。地震还引发至少一处火警和4米高海啸。
日本气象厅还发布警报称,地震还将引发10米高海啸。[4]
汶川地震
地震震级(3)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李斌)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