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儿童保育会

战时儿童保育会

中文名 战时儿童保育会
性质 民间性质
目录导航

简介

1938年3月13日,宋美龄在 武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选出常务理事17人,除宋美龄、李德全外,还包括 邓颖超、 孟庆树、 史良、 曹孟君、 沈兹九、 安娥、陈纪彝、张蔼真、 郭秀仪、 黄卓群、唐国桢、 陈逸云、徐闿瑞等。另有 刘清扬、徐镜平等5名候补理事。

委员

战时儿童保育会下设一处和6个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张蔼真、副主任陈纪彝)、设计委员会(主任史良、副主任 任培道)、组织委员会(主任陈逸云、副主任庄静)、宣传委员会(主任沈兹九、副主任徐闿瑞)、保育委员会(主任曹孟君、副主任唐国桢)、输送委员会(主任黄卓群、副主任刘清扬)、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德全、副主任郭秀仪)。

宗旨

该会以保育战时儿童为宗旨。成立后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抢救战区难童,并把抢救来的难童送到武汉。为收容他们,于3月37日筹备成立保育院,29日正式收容难童。到1938年9月中旬的半年中,共收容难童9070人。经保育会帮助转移至后方的难童人数则更多。到1940年4月15日 宜昌失陷前夕,宜昌接运站共抢救出的难童达1.5万余人。此外,该会组织步行内迁的难童人数也不少。整个抗战期间,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和保育了近3万名难童,成为抗战时期各难童救济团体中成效最突出的一个。

战时儿童保育会对儿童的教养主要是通过保育院来实现的。各省先后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分会,普遍设立了儿童保育院。其中 陕甘宁边区分会成立于1938年7月4日,由邓颖超负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