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巨源以 八月十五日离 海州,坐别于景疏 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 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 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 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 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 晓月,也应暗记。
词牌释义
永遇乐 永遇乐.绿阴 蒋捷
〔题考〕 毛氏【 填词名解】云:“ 永遇乐歇拍调也。唐 杜 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 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 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 自过腔,即 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 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 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 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清逼池亭,
⊙●○○(句)
润侵山阁,
●○⊙●(句)
云气凝聚。
○●○▲(仄韵)
未有蝉前,
⊙●○○(句)
已无蝶后,
⊙○●●(句)
花事随流水。
⊙●○⊙▲(协仄韵)
西园支径,
⊙○○●(句)
今朝重到,
⊙○⊙●(句)
半碍醉筇吟袂。
⊙●●○○▲(协仄韵)
除非是、
⊙○●(豆)
莺身瘦小,
○○●●(句)
暗中引雏穿去。
⊙○●○○▲(协仄韵)
梅檐滴溜,
⊙○⊙●(句)
风来吹断,
⊙○○●(句)
放得斜阳一缕。
●●○○⊙▲(协仄韵)
玉子敲棋,
⊙●○○(句)
香绡落剪,
⊙○⊙●(句)
声度深几许。
⊙●○⊙▲(协仄韵)
层层离恨,
⊙○○●(句)
凄迷如此,
⊙○⊙●(句)
点破漫烦轻絮。
⊙●●○○▲(协仄韵)
应难认、
⊙○●(豆)
争春旧馆,
○○●●(句)
倚 红杏处。
●○●▲(协仄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 蔡襄、 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 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 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 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 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 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 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 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 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 儋州, 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 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当时,东坡已至海州,想起与巨源润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动,遂作此词。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 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念我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 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 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 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