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史稿

潮汕史稿

中文名 潮汕史稿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58-2616-0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潮汕社会发展史稿第一部分:潮汕社会发展史稿    作为潮汕地域(现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及历史潮州府所辖)第一部大型完整通史,《潮汕史稿》所述对象是潮汕地区、潮人社会的历史,内容时限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该书共分为“潮汕社会发展史稿”和“潮侨史稿”两大部分,前者按年代顺序系统阐述潮汕社会的历史发展情况,后者全面介绍海外潮人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和延续进程。以明确的观念、清晰的思路、客观的态度、深入浅出地阐述有关潮汕社会的经济、政治、民族、军事、文化、中外关系、历史人物等多方面内容。[1]

    《潮汕史稿》参考材料来自古文献与历代特别是当代学者的专业研究成果。现能见41种较完整潮汕古方志,以及正史稗史、内府材料、类书舆志、诗文笔记和多种广东通志、嘉应州志等涉及主题处,都是该书的主要原始素材;当代学术性文章、相关文论以及新修地方志等,是该书得以完成的基础。此外,各参与者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等而系统梳理后形成的若干新线索、新结论,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饶宗颐先生建议并题签书名,广东历史学会组成编委会提供指导和审查工作等。

出版背景

第二部分:潮侨史稿第二部分:潮侨史稿    潮学研究方兴未艾,但综合介绍潮汕地区自远古至近现代的大型通史一直阙如,,全面囊括了潮汕地区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书更是未见。

    所谓“盛世修史”,《潮汕史稿》便是延续“盛世修史”优秀中华传统的一个文化成果,它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饶宗颐先生等学界人士的鼓励下,自2011年启动项目,至2016年历时五年始修撰而成。

    《潮汕史稿》由广东历史学会牵头组成编委会,其编委、创作队伍中,既有杖朝之寿的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蔡鸿生,亦有年享古稀的李鸿生、渐知天命的陈春声以及“70后”的李宏新等,可谓老中青结合,而多达逾三十名学者名家的参与,堪称潮汕史上的大工程,同时,亦庶几可保证该著作的专业性。

    尊重历史、客观执笔以及敬畏文字,这三者是《潮汕史稿》坚持恪守的编撰原则,力求让读者对潮汕社会、潮人社会有一个最全面、基本的了解和较通俗明了的认识,是其心愿和目标。

作品目录

以上摘自《潮汕史稿》目录.

  《潮汕史稿》目录

(第一部分)潮汕社会发展史稿

第一篇

潮地风貌及早期社会

第二篇

秦汉时期潮属的确立

第三篇

隋唐时期潮州的兴起

第四篇

宋元时期的潮州

第五篇

明代粤东中心——潮州府

第六篇

清代曲折前进的潮汕

第七篇

近现代剧变中的潮汕

(第二部分)潮侨史稿

 绪论  华侨、华侨史和《潮侨史稿》,潮汕概况,阶段划分和架构,潮侨在中国华侨史位置

上篇

出洋移民

下篇

海外潮人社会

附篇

潮侨产生的原因、华侨的贡献、潮侨传略

作者简介

  《潮汕史稿》目录

(第一部分)潮汕社会发展史稿

第一篇

潮地风貌及早期社会

第二篇

秦汉时期潮属的确立

第三篇

隋唐时期潮州的兴起

第四篇

宋元时期的潮州

第五篇

明代粤东中心——潮州府

第六篇

清代曲折前进的潮汕

第七篇

近现代剧变中的潮汕

(第二部分)潮侨史稿

 绪论  华侨、华侨史和《潮侨史稿》,潮汕概况,阶段划分和架构,潮侨在中国华侨史位置

上篇

出洋移民

下篇

海外潮人社会

附篇

潮侨产生的原因、华侨的贡献、潮侨传略

编委会

图文初稿提供

顾问:

杨樾、蔡鸿生

主任:

陈春声

常务副主任:

李鸿生、黄赞发

副主任(按姓氏):

丁旭光、王玮中、刘志伟、刘伟涛、陈荆淮、陈历明、陈其泰、陈贤波、陈泽泓、冷冬、李庆新、李宏新、吴榕青、林远辉、赵春晨、倪俊明

委员(按姓氏):

庄敬忠、李国平、杜文杰、陈坤达、陈雪峰、陈琳藩、吴二持、吴爱珊、翁夏、康业丰、谢煜东

主编

文(按行文先后顺序):庄敬忠、康业丰、谢煜东、李宏新、杜文杰、翁夏、陈坤达、李国平、吴榕青、吴二持、陈雪峰、吴爱珊

图(按图片出现先后顺序):陈镜雄、黄松书、陈怡荣、翁夏

相关书评

李宏新 

【以上参见《潮汕史稿》卷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