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观汉

孙观汉

中文名 孙观汉
民族
出生日期 1914
毕业院校 浙大
目录导航

个人简介

        由于多年来的沉思,深悟人道(和衍生的人权、民主等)为人生之本,乃致力于写作,试以爱和科学观念来启扬人道。着有《菜园里的心痕》、《有心的地方》、《菜园拾爱》、《关怀与爱心》、《我看中国女人》等、「有心的地方」等书十三部。均简洁纯朴,思深意切,为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生平

孙观汉,浙江省绍兴县人,有「台湾原子科学之父」之称,与作家柏杨为忘年之交。

1936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毕业,

1940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博士,是用闪烁计数器测定中子的第一人,也是用陨石粒子测出月球自行发光的第一人,第一次测定铀经快中子分裂而产生迟发中子,他在美国拥有四十种以上的专利。

1955年美国西屋公司放射线与核子研究所所长,

1959年接受梅贻琦之邀,任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台湾装置了第一座原子炉。柏杨因大力水手事件入狱期间,孙观汉曾书函给蒋介石、美国总统卡特、美国参议员,大力营救,柏杨出狱後,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1986年荣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颁发中山技术发明奖。

2005年10月14日晚上11点10分因吸入性肺炎感染脑膜炎於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92岁。孙教授以关怀社会的爱心,针砭时弊,陆续发表大量的文章,鼓励大众“从小事做起”。

个人荣誉

      孙观汉曾荣获美国陶瓷学会梅耶奖、美国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工程奖。他是用闪光数计器(scintillation counter)测定中子、测定铀经快中子分裂而产生迟发中子的第一人。

孙观汉1959年应新竹清华大学之聘担任客座教授,并兼任原子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曾多次担任台湾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代表团的顾问,并担任台湾出席在澳洲举行的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UNESCO)代表团的顾问。

孙观汉在50岁以前鲜少执笔撰写科学论文以外的文章,但在1979年至1988年间出版散文集12册,其中不少是关怀祖国、发挥爱心、针砭时弊、作诚恳的谏言。他曾为作家柏杨的冤狱奔走营救10年。柏杨说他是“勇者的画像”、“道德勇气的化身”。

个人名言

孙观汉的名言是“有心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美。”而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即便是他晚年病榻体弱,始终热爱生命,他认为人生的最大目的是快乐,他是“爱”与“美”的提倡者,更是“生命的勇者”。

先生和张香华

         这个圈子里的朋友们,常常调侃说:“你是我们中间,认识柏杨的时间最短,关系却最特殊、而又最深的一个人。”事实的确如此。过去十年,当柏杨被囚禁绿岛,朋友们不断为他奉走营救的时候,我和他的世界还没有诞生,甚至连边缘都摸不着。可是,一九七七年他被释放回台北,回顾茫然,无枝可栖之下,我们相遇,并结为夫妇。从那一天起,我由一个“外人”,才变成为一个“内人。” 

  柏杨和我的年龄相差二十岁,但,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每一天都过得坚定而充实。形成我们生活丰富的原因之一,是拥有周围这么多充满了热情、关注,又至情至性的朋友。今年(一九七八)盛夏,远在美国匹兹堡的孙观汉先生,更千里迢迢地专程回国探望柏杨,这是他和柏杨的首次会晤。这次会晤给我们空前的兴奋,无论是柏杨和我,或周围的朋友,大家都激动得难以语言,这是一段泪水和欢笑的日子。 

  从七月廿三至八月八日,总共十七天,我们天天聚在一起,除了会晤,还是会晤,除了聚谈,还是聚谈。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我们不知道哪儿来那么多话。但,我们确实是谈了,不但白天谈,晚上谈,有时半夜三更还要打电话谈,一清早也谈。如果问我到底谈了些什么,我的答复是:我们无所不谈。最重要的是,我们谈“爱”,我们谈“心”。 

  “宁愿为爱而失恋,不愿为失恋而不爱。”这是观汉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待人处事的原则。 

  第一次正式和观汉先生接触,是柏杨和我准备结婚之前,意外地接到由柏杨转给我观汉先生的一封信。在此之前,柏杨已把我这个人向观汉先生报告过了。这封信,观汉先生一开头就幽默地说: 

  “这是一封私信,可惜没有办法不使柏杨看到,真扫兴……我们(指当时正在美国,而今在德的虞和芳女士,她也是柏杨的患难之交)已自封为你的娘家人,因此,重复地说一句,做娘家人有权告诉新娘,你要好好地爱护柏杨。同时,对柏杨来说,他要小心爱护我们的女儿,否则,我们娘家人要同他算帐……”他也写了一封信给柏杨:“对做朋友,做情人而言,诗、音乐、艺术、哲学、杂文、文学……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在婚姻生活中,那些都是次要的,我们认为主要的是体贴、谅解、容忍、合作、互励。你们如果同意的话,想你们已有这些美德,如果不同意的话,希望你们研究结婚的条件去追求。结婚的目的是不断创造爱情,追求快乐,是吗?成功的结婚是要下苦工夫去追求的。最最主要的是大家要小心翼翼的,是吗?” 

  婚礼的前一天清晨,电话忽然响了,我拿起听筒,对方一口持重、缓慢的绍兴口音,原来是观汉先生从遥远的匹兹堡打来的。在电话中,仍是一声声的叮咛和无限欢喜的祝福,使我禁不住激动得泪涌。 

  夏天,我们在台北会面时,漫谈人生、爱情、婚姻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在爱情和婚姻中,错误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可惊而悲惨的。可是,观汉先生说了前面我引述的那句话:“我宁愿为爱而失恋,不愿为失恋而不爱。”让我非常感动。这句话,透露了他对人生、对真理和正义追求的一贯热情。想到正因为观汉先生十年来对柏杨的营救,柏杨和我才能获到的今天遇合,我对我的幸福更加倍地珍惜。 

  七月末梢的一天晚上,柏杨和我照例送他回下榻的旅社。酒阑兴未尽,我们在旅社中继续欢谈,谈到有些作家的作品和他的做人距离很远,一旦接触,很令人失望,观汉先生说: 

  “不会的,我就不会失望。即使现在的柏杨,或者以后的柏杨,表现得不如他的文章,我也只是遗憾,绝不是失望。” 

  “只是遗憾,绝不是失望。”这句简单的话,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意蕴,它包括了宽宏的友情,及对朋友的信赖和期许。更重要的是,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股维护正义、固执人道的热情,和无比坚韧的意志。可是,观汉先生说话的神情是那样的平静、祥和。 

  这个夜晚,我做了一个见证。我看到了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火焰,照彻了僵硬、冷酷而无情的长夜。 

  好几回听到别人形容观汉先生的外貌,朴实得像个庄稼汉。观汉先生离去后,我们把有纪念性的照片,分赠一些好友,都说:“孙先生了不起,不过看来像个农夫。”名记者司马文武笔下称他为“乡巴佬”。有一次观汉先生随我到我任教的学校去参观,时值暑假,整座学校只有一位门房和一位校工。事后那校工问我那天来的人是谁,我向他说明观汉先生的身份,校工吃惊说:“看不出来。人家留洋回来的人都很讲派头,他看来那么朴实,哪里像位归国学人。” 

  有一次《中国时报》记者陈怡真小姐和主编高信疆先生拜访他。那个下午,他们提出了许多严肃的问题,像“你对中国科学发展有什么展望?”、“你对中国社会风气的改善有什么建议?”、“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看法如何?”、“你觉得中国传统哪一项最可贵?”等等,观汉先生总是很诚恳地用一句老话作答: 

  “这个我不知道。” 

  或是: 

  “这个问题你不应该来问我。” 

  他这种“吾不如老圃”的态度,使我兴起无限敬意。 

  事实上,像观汉先生这样关心自己的国家,又这样智慧的人,他当然有他深入而锐敏的观察。他推崇中国人勤劳、吃苦的天性,他认为这一点是外人难以比的特长。但他十分忧虑我们的酱气和私心,像路上开车的争先恐后,不守秩序。又像学术机构里的派系之争,垄断分离了团结的力量。他认为廊然大公才能使文化向前推进。 

  对于一个熟悉的名词“人情味”的看法,观汉先生说,如果“人情味”只是掩饰功利企图的工具,那么当目的达到,或不能达到时,这种“人情味”就很快消失。换句话说,那只不过是一种老于世故的客套,实质上很脆弱而容易变质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自诩。 

  梁上元家中客厅墙上,悬着一幅梁寒操先生留下的墨迹,上面写着:“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句话很得观汉先生的喜爱,后来才发现这些字是绣上去的,也因此认识了那位独创梅花绣的才女杨秀治。观汉先生回美的前日,我陪他去参观秀治的绣房。那时,她正在受柏杨之托,在绣观汉先生的像,绣工的精美,令我们赞叹。 

  观汉先生欣赏到那一片宁静肃雅的天地之后,引用一句诗:“有酒不知欣,但求浊世名”,道出他对自己的感慨。但这句诗用来说一般人很恰当,用来说他自己就太不相称了。他对世人的贡献,使他把浮名早已脱尽,他过的是一种纯净简单的生活。在匹兹堡,他除了实验室的工作之外,有一块种菜的园圃。平日也能喝一点酒,他喜欢金门高梁的浓烈。但来台湾的十七天中,在我们几个女生的管制之下,他有时只好改喝啤酒,以致他笑着说:“在台湾的妈妈真多!” 

  观汉先生简朴的生活和躬耕园围的田园风味,曾使我想起陶渊明。果然,观汉先生告诉我们说:“今天的人不能再过陶渊明的生活,却可以拥有陶渊明的心。” 

  有一次他和我谈到他的菜园,他种了韭菜。他怀念地说,他从台湾回去,韭菜都长成杂草一片,而且都开了花。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柏杨和我能一起到观汉先生的家中做客,那么,“夜雨剪春韭”的情味,就不止于是一句诗,而是一幅我们可以亲临其境的图画,那该有多么动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