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波纹小灰蝶

长尾波纹小灰蝶

目录导航

物种名称

长尾波纹小灰蝶

Catochrysops panormus

科学分类

小灰蝶科/鳞翅目

外观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展翅30~35毫米,体咖啡色至紫色,被白色长绒毛,触角黑色,节间具白环,下唇须上面黑色,下面白色,前后翅正面褐色,具蓝紫闪光,后翅亚外缘有1列圆斑,雌蝶尚有1列不规则的污白斑与之平行,前后翅反面浅褐色,具多条污白波纹。

卵:半球型,1~1。5毫米,淡蓝色,表面有隆起的网纹。

幼虫:共5龄,长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面拱起,老熟幼虫长约15毫米,体紫红色,密布黑色粒状突起,各具1根绒毛,体侧具不规则斜线,头黄褐色,常缩在前胸下面,腹足短小,呈吸盘状。

蛹:长约10~12毫米,灰褐色,背线两侧各有2列深褐色斑点。

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于春至秋季,生活在低海拔山区。喜好访花吸蜜或吸水。

特点

波纹小灰蝶在浙江上海等地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或田边落叶,残株上越冬,翌年4月初化蛹或羽化。越冬代成虫羽化后多在蚕豆上完成第1代,在豇豆、豌豆上完成第2代,8~11月是波纹小灰蝶的发生盛期,主要为害秋扁豆。

成虫白天活动,以上午8时至下午5时最活跃,有吸取花蜜补充营养的习性,多选择始花至盛花期的豆类作物产卵,50%以上的卵多散产于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部分产于花梗或豆荚上,也有极少数多粒产的。幼虫孵化后即钻入花蕾或花器取食幼嫩子房花药,并转蕾多次为害,3龄以上幼虫可钻入豆荚为害。幼虫老熟脱荚后,于被害株附近浅土层内作茧化蛹,或在落叶中作茧化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