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语言是早期的程序语言,由0和1两种符号构成,当时计算机内部只能接受二进制代码,因此,用二进制代码0和1描述的指令称为机器指令,是计算机能够直接阅读与执行的基础语言,任何程序在执行前都必须被转换为机器语言。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程序成为目标程序。 只有目标程序才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 机器语言使用起来不方便、可读性低、不容易维护,并且不同的机器平台,编码方式都不尽相同。机器语言是属于低级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介于高级语言及机器语言间的符号语言,与机器语言相比,汇编语言比较容易编写与学习,它将机器语言0和1的符号定义为由操作数和运算码组合而成的指令,只可在特定的机型上执行,不同的CPU要使用不同的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计算机无法直接识别,必须经过汇编器将汇编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转换会形成一个文件,称为“可执行文件”或“目标程序”,才可在计算机上执行。
最接近人类使用语言,但必须经过编译或解释的过程,才能够转换成机器语言码。 1.编译式语言 流程图:源程序->翻译程序->编译器->目标文件(.obj)->连接与加载->可执行文件(.exe) 源程序每修改一次,就必须重新编译。每种高级语言都有它对应的编译程序。 包括语言:C、C++、Fortran 2.解释式语言 解释是语言就是利用解释器对高级语言的源程序代码做逐行解释,每解释完一行程序代码后,再解释下一行。解释的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则解释会立即停止。 流程图:源程序->解释器->执行程序 由于使用解释器编译的程序每次执行时都必须再解释一次,所以执行速度较慢,不过因为仅须存取源程序,不用再转换为其他类型的文件,因此所占用的空间较少。 包括语言:BASIC、LISP、Prolog
特点是他的指令和程序真正的执行步骤没有关联性。程序设计者只需将自己打算做什么表示出来即可,而不需要去理解计算机的执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