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DMA

DS-CDMA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DS-CDMA(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直接序列码分多址。从原理上来说,DS-CDMA是通过将携带信息的窄带信号与高速地址码信号相乘而获得的宽带扩频信号。收端需要用与发端同步的相同地址码信号去控制输入变频器的载频相位即可实现解扩。

  DS-CDMA系统具有抗窄带干扰、抗多径衰落和保密性好的优点。此外,关于DS-CDMA的优点还可以罗列很多:许多用户可以共享频率资源,无须复杂的频率分配和管理;具有"软容量"特性,即在一定限度内的用户数增加,只会使得信噪比下降,而不会终止通信,也就是说DS-CDMA没有绝对的容量限制。

  当然,DS-CDMA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多址干扰问题,这是由于不同地址码之间的非完全正交性而造成的,通信过程中不同用户的发射信号会相互干扰。多址干扰是DS-CDMAsad 系d统中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这还需要人们通过对地址码选择的进一步研究来解决。此外,在DS-CDMA系统中还存在"远近效应",就是说离基站近的强信号用户会对远离基站的弱信号用户的通信形成干扰,本质上说这还是由于地址码的非完全正交性所致,但现阶段人们已通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自动功率控制"技术削弱了远近效应的影响。

  DS-CDMA技术遵循ITU规定的IMT-2000规格,并以W-CDMA方式为基础的一种通信技术。该技术能够利用5MHz的信道提供高达2Mbps的数据速度,同时能够扩大系统容量,提高通话时的语音质量,降低通话的掉线率,支持IP数据服务。DS-CDMA技术除了能提供窄带业务(如话音业务)之外,还能提供多种用户速率通信、VOD带宽的能力,以及根据不同业务提供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

 

在CDMA标准中,DS-CDMA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关键。DS-CDMA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GSM的巨大成功对第三代系统在欧洲的标准化产生重大影响。在1996年,日本推出了一套DS-CDMA的实验系统方案,并得到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的支持。1998年12月成立的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极大地推动了DS-CDMA技术的发展,加快了DS-CDMA的标准化进程,并最终使DS-CDMA技术成为ITU批准的国际通信标准。

 

DS-CDMA基于ANSI-41核心网,它使用新的频带,采用FDD工作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bps。DS-CDMA有更大的覆盖范围,采用自适应天线及多用户检测等新技术,并可支持频率间切换。由DS-CDMA技术组成的通信系统通常包括无线基地局装置、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多媒体信号处理装置。DS-CDMA系统的空中连接采用5MHz、10MHz或20MHz的无线信道

 

saf 

fqe rf rf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