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中文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编辑部地址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内
国内刊号 42-1026/G4
国际刊号 1001-4233
创刊时间 1983年
类别 综合科技B类综合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82年10月,教育部领导在安徽合肥“稻香楼”召开了教育部部署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预备会议;11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设在华中工学院,由华中工学院代管。

1983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正式创刊,先在内部发行。1月,在清华大学“200号”举行“协作组”第一次会议,何东昌部长到会指导并发表讲话;1983年1月~1991年7月,主办单位为“协作组”。

1985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公开出版、发行。

1986年,该刊以季刊稳定发行。

从“学报”1991年第3期起,主办单位为“协作组”和“研究会”。

1994年11月,“学报”主办单位改为“研究会”和“重点大学协作组”。

1998年11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决定,参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主办工作,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为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会刊。

1999年,中国对报刊实行属地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四个主办单位之一;从“学报”1999年第1期起,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研究会”、“重点大学协作组”;从“学报”1999年第3期起,主办单位改为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研究会”、“重点大学协作组”。

2002年,该刊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1]

2014年12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5]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1]

  • 报道内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报道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工程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组织有理论创新价值和重大实践意义的系列研究、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等。[1]

  • 读者对象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要读者对象为关于工程教育研究的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还有高校师生、高教研究人员、高教管理的各级领导。[1]

人员编制

据2020年1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官网显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有编委24人,顾问委员会有顾问26人。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王世斌、 王孙禺、 王伯庆、 乐清华、 刘玮 、李正、 李华、 李晔、 任君庆、 朱泓 、许晓东、齐晶瑶 、余东升张红伟、 陆国栋 、陆根书 、杨理、连 吴静怡、 周光礼 、姜嘉乐 、骆四铭 、黄明东、雷庆 、雷威[2]
顾问 丁烈云、 王树国、 石立英、 冯向东 、刘志鹏、 刘献君、 朱传礼、 朱高峰、 李元元 、李志义、 李茂国、李晓红 、沈士团 、吴国、凯 陈以一 、步宏、苏志刚 、余寿文、余建星、 邹晓东、易红 、周玉、徐学敏、 顾秉林 、涂善东 、董刚[2]

会议交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王世斌、 王孙禺、 王伯庆、 乐清华、 刘玮 、李正、 李华、 李晔、 任君庆、 朱泓 、许晓东、齐晶瑶 、余东升张红伟、 陆国栋 、陆根书 、杨理、连 吴静怡、 周光礼 、姜嘉乐 、骆四铭 、黄明东、雷庆 、雷威[2]
顾问 丁烈云、 王树国、 石立英、 冯向东 、刘志鹏、 刘献君、 朱传礼、 朱高峰、 李元元 、李志义、 李茂国、李晓红 、沈士团 、吴国、凯 陈以一 、步宏、苏志刚 、余寿文、余建星、 邹晓东、易红 、周玉、徐学敏、 顾秉林 、涂善东 、董刚[2]

办刊成果

2015年1月19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新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汕头大学召开,会议由《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副主编、清华大学教授王孙禺主持。

出版发行

荣誉表彰

据2020年1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共出版文献5813篇。

据2020年1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共载文3142篇,基金论文量1179篇。[4]

收录情况

据2020年1月4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研究官网显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自1983年创刊以来,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审中一直被评为优秀期刊。[1]

影响因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来源期刊、被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2018)收录。[3][4]

文化传统

据2020年1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总下载2845649次、总被引7508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948、(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319。[3]

据2020年1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被引量为52608次、下载量为84632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2.7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55种)中排第3855名。[3]

办刊宗旨

投稿指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致力于配合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就中国工程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组织有理论创新价值和重大实践意义的系列研究;致力于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尤其是其实证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致力于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特别是产学合作教育和大学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致力于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作者的发掘和培养。[1]

现任领导

该期刊主要接受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及热点问题方面的投稿,收录理论研究方面和工程教育实践探索方面的作品。

2017年起执行《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标)》(GB/T 7714-2005)。

该期刊的格式要求如下:

1.请附1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请用全称。

2.提供个人信息: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职务、博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标明)以及研究领域或方向。

3.注释和参考文献分开、顺序标注。

注释是作者对正文论点的进一步解释;或间接引用文献的来源;或其他需要交代的信息。

序号:①②③……

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 原文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电子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访问日期].网址.

4. 请勿一稿二投,以免版权纠纷及给作者和编辑部带来损失。满三个月(收稿之日起)未收到录用通知,稿件即可自行处理。[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