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向标

文化风向标

主编 宋观
目录导航

内容

基于行业观察与产业联动,凤凰网文化中心成立《文化风向标》选题团队,借时代之力、领域所长,结合业界资源、受众偏好、数据价值,形成市场化产品矩阵。[1][2]

《文化风向标》是一个泛文化产品矩阵,通过文化产业、文化事件的热点资讯搜集,重点关注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投资、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等泛文化热点板块,从媒体视角梳理公众需求,推动泛文化行业良性发展。

栏目打造成了凤凰网首个文化智库,产出内容覆盖行业数据分析、人物故事采写、传统文化创新等多个领域,并形成市场化产品矩阵。截止目前,上线有文博报告、夜经济、风向人物、留学生选题、四季国风、国潮书单、城市探知、守望书店等选题。

选题

文博报告:2019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风向标》推出《文博“社交货币”面面观:京城篇丨风向报告》,在业界首次提出“文博是社交货币”的概念,引发广泛关注。

夜经济:2019年年中,城市“夜经济”成为年度政经热词。文化消费无疑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有别于单点式的个案报道或缺乏数据支撑的感性点评,《文化风向标》栏目推出的《书店风向报告:城市时代的情怀与生意》以文化消费为切入点,结合公众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从“文化地标、夜间繁荣、书店美学、夜间阅读友好、文创惊喜”五个纬度对城市书店行业进行梳理分析,北京市“北京阅读季”成为指导单位,并在官方平台进行推荐。

风向人物:专访北大教授吕植、中国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现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中国知名编剧芦苇。其中,《专访北大教授吕植: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到底难在哪》的采访报道精准预热了两会有关野生动物立法的热点。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昆山杜克大学、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自然之友、猫盟、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广州绿网、守护荒野、桃花源等机构联合授权凤凰网文化创意频道发布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留学生选题:在疫情全球爆发后,《文化风向标》关注疫情下的海外留学生群体,连线不同国家地区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系列采访与报道,形成了覆盖西欧、东亚等地区的海外通讯团队。通过这些留学生故事,对疫情之下的各个国家出现的不同现象乃至于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刻探讨。

守望书店:关注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的行业现状,解读实体书店与互联网的碰撞,思考疫情之下实体书店如何维持生存,疫情之后又该如何走向未来。并在风向标专题中开设相应栏目,为疫情当中实体书店的求助提供发声渠道,目前已与全国近百家书店建立联系。

四季国风:以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穿插其他传统节日以及民俗、礼俗、文化事件等文化热点进行产出,联动知名插画师共同进行创意策划,形成以海报+礼俗+节气吃食(结合文人/名人掌故)+冷知识+节气签为主的图文解读。

城市探知:以书摘、报道形式,城市为单位,梳理城市人文故事,包括疫情期间的湖北小镇、英国霍乱历史、日本援助物资等相关文章。

盲盒经济:从“盲盒,网红经济风向标”、“盲盒的历史”、“盲盒的用户”、“盲盒的市场”、“盲盒热出路在何方”等五方面深度分析探讨盲盒的现状与启迪。[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