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popotamus;hippo] 属于偶蹄目的一些大型食草类,脚有四趾,主要是水栖的哺乳动物,有特别大的头和嘴,光滑无毛的特别厚的皮肤,短的四肢;尤指属于河马属( Hippopotamus )的动物(如 H.amphibius ),过去曾到处出现在非洲大多数河流中,除象以外是现存的最庞大的四足兽,有很长的犬齿和门齿,可充优质象牙用。
河马长相憨厚老实,但是它们性情暴躁,领地意识很强,有人闯进它们的领地它们就会用一米的獠牙攻击人,张开嘴仅一咬就可以将人咬死,河马是陆地上嘴巴最大的动物,成年河马咬合力可达1吨多。
哺乳动物。身体肥大,皮肤裸露,黑褐色,尾短,尾端有少数刚毛。头大,嘴阔,耳小,犬齿发达。前、后肢都短,有四趾,略有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群居,性情残暴。善于游泳。以草类和水生植物为食。肉和脂肪可食。分布于热带非洲的河流和湖沼地带。
一般的河马体长3.1-4.2米,尾长约46厘米,肩高约1.5米,雌性河马平均体重达到1吨,雄性河马平均1.5至2.6吨(仅次于白犀牛和大象)。门牙长约30㎝,可重达3公斤。雄性河马到成年时还会长,但雌性河马到25岁时便停止成长。特点是吻宽嘴大,四肢短粗、躯体像个粗圆桶。胃3室不反刍。鼻孔在吻端上面,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这样它全体潜伏水中只须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了。
最大的野生雄性河马狩猎纪录的体重可达 2670公斤。但有些圈养的河马标本比可达4000千克,最大的河马是Hilberland记载,估计4500千克,虽然不可靠。虽然河马看起来高大笨重,它们比最快的短跑运动员跑得还快,时速达30千米/时到32千米/时,最快的可达40千米/时。但河马的耐力并不好。河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脑袋,仅这颗脑袋就大约重达220磅,>腿上长着宽大、带蹄的足,4个向前伸展的脚趾间有膜相连。
河马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这使它不能在水外待太长的时间。出于这个原因,河马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河马的眼睛、耳朵、和鼻孔都在河马的头顶。这使它们可以花费大多数时间在水中乘凉、防晒。河马的皮上没有汗腺,但却有其他腺体,能够分泌一种类似防晒乳的微红色潮湿物质,并能防止昆虫叮咬。和所有厚皮动物一样,河马对蚊虫的叮咬非常敏感。也正因为这一点,它将各种食虫鸟奉为上宾,并与它们保持着友好的共生关系。在它洗泥巴澡时,沾到它身上的泥巴会形成一个厚壳,也能够防止蚊虫叮咬。
“复制‘河马汗’的杀菌杀虫作用是一个好主意,那将获得一个四合一的产品:遮光,防紫外线,杀菌,还能防虫,” 研究员Christopher Viney说。“只要那种产品闻起来不像河马就行,” Viney补充说。Viney是麦塞德加州大学工程学院的教授。
Viney和他的同事Emily Reed,Lisa Klumb还有Maxwell Koobatian,从弗雷斯诺查菲动物园河马休息的地方,重新收集了这种分泌的液体,并且把液体转移到了密封的塑料容器中。几个月以后,这种红色的“汗”竟然没有任何发酵,滋生细菌或者真菌污染的现象。通过对“汗”的分析表明了它含有两种液晶结构:带状的和非带状的。Viney解释说,当放大特定的倍数来看时,带状组织是“同心的黑环构成的”。
“那些环是带状结构的周期性引起的,发生在带状结构的规模比得上可见光波长的时候,”他说。“这就意味着汗是一种阳光有效的反射体,所以它兼有防晒和遮光的效果。”再说到非带状的结构,“它可以通过减少汗的粘稠度,加强汗覆盖在河马表面的能力。”“河马汗”不同寻常的红色调要归功于它腺体中的红色素和橙色素的存在。之前的研究证明,色素里的这些分子能吸收紫外线。虽然这种液体可能是自然界中皮肤最完美的产物之一,但是,当河马们只是“出汗”排出分泌物时,许多旁观者还以为河马在流血。
研究人员最擅长的是模仿或者向自然界学习然后应用到人造产品或者材料上。就像他们把抗菌的蜘蛛丝和丝状的抗菌素(一种能影响细菌的病毒)进行对比研究一样。David Kaplan,塔夫茨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主席告诉记者说,这项研究的作者“有从自然界中挖掘出新奇材料的惊人能力。”他补充说,Viney就是这块领域世界领先人物之一。Kaplan自己的部门经常用自然原料做实验,比如蜘蛛丝,因为“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是经过无数年代进化发展却仍然存在的物质。它们全是未被发掘的价值无法衡量的数据。” Viney 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就像几年前一位学生对我说的那样,自然界到处充满了我们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他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领会如何正确的看待自然现象,还有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河马喜群居,善潜水,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河马是草食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但是稀疏獠牙长十厘米,母河马为保护小河马极具领域攻击性,每年非洲有数十人接近水边遭河马攻击丧命。
一般的河马几乎不用担心尼罗鳄,双方基本上和平共处,有时候尼罗鳄会猎杀落单的小河马,而河马也有攻击尼罗鳄,还有杀死小型尼罗鳄的纪录,但是河马并不能像传说中的轻松重伤3.5米以上的大鳄。虽然河马的体形让他在和一般的尼罗鳄的冲突中占 了优势,但是最大的尼罗鳄的体形已经和一般年轻的成年的母河马相等,如古斯塔夫级别的尼罗鳄也对幼年甚至较小成年河马相当的威慑力。河马并非完全没有天敌,狮群(还有过2头雄狮)有过猎杀成年河马的纪录。
河马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老年雄性常单独活动。夜行性: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游出30多公里觅食。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据称,河马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杂食)。河马不仅会杀死动物,偶尔还会吃掉它们杀死的动物,甚至是吃掉同类的尸体。无定居 :不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每隔数日便迁到新地方去。河马最多可一天吃60㎏ 的短草,食量极大,偶食陆地作物。
河马虽然总是呆在水里,但它不会游泳,只能潜水。在受惊时,一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潜伏水下时一般每3、5分钟把头露出水面呼吸一次,但可潜伏约半小时不出水面来换气。
河马繁殖期不固定,全年均繁殖,每产一仔,孕期227-240天,仔兽出生时体重27-45公斤。在人为饲养下约3岁性成熟,在野外5、6岁成熟。寿命40-50年。
河马会在水中交配,顺利的话,经过过 225 至 257日母河马便会独自寻找一处隐蔽地点,诞下一头小河马,小河马出生后几分钟便懂得在水中畅泳。小河马有时会成为狮子或鳄鱼的佳肴,但更多小河马是死于成年河马争执时的牺牲者。小河马出生后,母河马细心地照顾着,每天全神贯注地守护在小河马身边,或者把小宝贝背在自己的背上,或者骑在脖子上,母河马还耐心地教小河马吃草、游泳等。带仔的河马妈妈,性情变得非常凶恶,丝毫不能惹它,倘若有人触犯了它的宝贝,它决不会放过你,立刻冲杀过来,这是很危险的。在动物园里养大的河马,不但没有野外的河马那股粗野的性格,能守规矩,听从饲养员的指挥,而且还能很好地生育,在动物园里安家落户,传宗接代。
在冰河时期末期,河马广泛的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那时河马能在寒冷气候生存。现在埃及尼罗河的河马在639年灭绝。在马 耳他的洞中还能找到180000前的河马化石。现在河马生活在乌干达、苏丹、刚果北部、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和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赞比亚。有少数生活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 阿鲁沙国家公园
马尼亚拉湖国家公园
米库米国家公园
非洲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区
鲁阿哈国家公园
“河马(Hippopotamus)”一词的意思是指“河中之马”,这是希腊人对这种强悍野兽的称呼。而古埃及人的猜测则更为正确,他们称它为“河中之猪”。历史上,河马在非洲几乎所有的河流与湖泊中都生活过。从装饰古埃及人纪念碑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断定,当时生活在尼罗河(NileRiver)流域的河马非常多,而且,猎杀河马是一项广受喜爱的消遣活动。今天,河马已经从埃及(Egypt)消失。河马的长牙价值不菲,这是导致河马迅速减少的部分原因。其分布地区不断减少,现在只有在北纬17°以南才能觅到它的踪迹。
一说到河马,有的人认为它是马的兄弟,其实河马与马虽都有一个马字,可连亲戚都攀不上,它同牛还可算得上是异族兄弟。在新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普瓦捷大学以及乍得恩贾梅纳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河马与鲸各自祖先的化石系统分析后提出,它们的共同祖先约在4000万年前分成两支。其中的一支进化成为鲸,并最终告别了陆地;而另一支是一种外貌有些像猪的厚皮四蹄动物,被称为石炭兽类,是所有偶蹄动物的祖先。河马生活在南非洲和中非洲的河湖、沼泽边缘的草地,专门吃食草类动物和水生植物,有时也会吞吃泥土以补足矿物质。它是很贪吃的,常常吃得大腹便便,平均每晚能吃60千克的食物。一天之中,河马差不多有十七八个小时泡在水里,连交配、分娩、哺乳都在水中,初生的幼仔也要在水中呆上10多天后才上岸来活动。由于长期在水中生活,被毛变得稀少,鼻孔、眼睛和耳朵全长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一平面。当它们泡在水里的时候,不用抬头,鼻孔、 眼睛和耳朵都能露在水面。这样不但呼吸顺当,也能看见东西,听到声音。更妙的是鼻孔、眼睛和耳朵里都有一个控制开闭的阀门,下水时严密地关闭起来,不让一滴水进入里面,并且能在水中停留很长的时间。
河马的身体庞大拙笨,仅次于亚洲象,白犀牛和非洲象,是第3陆生哺乳动物,四肢粗短,与大象相比,它要小3倍多。河马的头特别大,头骨重几百千克。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个大嘴巴,陆地上任何动物的嘴都没有河马的嘴大,一个人若跳进去,也难于填满,可称为大嘴巴冠军。它的上门牙很短,向下弯曲,一对下门牙向前伸出,像一把铲子,还有一对向上向外伸出的下犬齿。今天它的门牙吃草时磨损了多少,明天就长出多少来,像变魔术哩!更有趣的是,供水足时,河马皮肤上的汗腺会分泌出红色的汗,以湿润 皮肤,防止干裂。如果这红色的血汗分泌到水里,就变成鱼类的营养品。
同类动物:侏儒河马 (Pygmy Hippopotamus,Choeropsis liberiensis) 是它们的同科远亲。
真难想像有一种动物可以有这么多丑态。河马身肥样丑,肥胖的身躯没有一根毛,也没有汗腺,却会分泌出一种红色的黏性液体,保护皮肤免受脱水龟裂。河马走路时不单边走边排下大小便,还唯恐不够脏,用它的尾巴把粪便泼向四周。在同类争执中,河马有时更会把粪便当作暗器泼向对方。不过河马不雅的排便行为其实对生态很有裨益。河马在非洲是公认的高度危险动物。河马脾气暴躁,据说如有动物刚巧站在河马返回水池的路时,河马会在事前毫无警告下,张开它的血盆大口,用它那对 40cm 长的犬牙把这不幸的动物咬开两截。据说亦试过有游客在河中泛舟时,被水中河马袭击。河马可以整个日间浸在水中,只露出鼻孔和眼睛在水面。河马可以闭气潜水六分钟,在水中它们仍然是用腿走路。河马会在傍晚时分上岸吃草,有时会走到五公里之外的地方。河马是群居动物,由 10 - 20 头河马组成。河马很讲究地盘势力,会对入侵领土的河马展开大厮杀,打得兴起时就连附近的小河马也无暇理会,被咬死踩死并不为奇。雌河马和它们的孩子一起生活在群体里,通常都呆在河中间凸起的浅滩上,几只雄河马在河马群周围独自生活,没有得到雌河马的允许,是不准靠近河马群的。小河马出生时大约长90厘米。河马妈妈带着孩子来到陆地上,且要它们呆在她的身边。如果谁不听话,她就用头撞它。在动物世界里,像这样有意识的教育是很罕见的。相关链接:北京动物园1957年开始饲养展出,1959年繁殖成功。河马看起来笨重而憨厚,实际上它们在岸上的奔跑速度远比人要快,在非洲,河马是野生动物中杀人最多的物种(比鳄鱼还要多),河马极具攻击性,特别是当它们正要从岸上回到水里的时候,如果有其他生物挡在中间,河马会狂怒地冲向障碍. 河马的犬齿十分尖利,咬合力达1吨多,力气也很大,成年河马可以一口咬断鳄鱼! 所以到非洲旅游时,远离河马!倭河马 偶蹄目 河马科 ,学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 倭河马只产在西非象牙海岸、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及其邻近地区。栖息在溪流、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体长1.5-1.75米,尾长16厘米,肩高 0.75-1米,成年体重可达160-240公斤。从外表看倭河马不过是雏形河马,但它们结构不尽同,倭河马的头圆,不象河马头那样宽扁;眼睛在头两则,并且不象河马那样突出;仅一对上门齿,而河马有两对。倭河马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白天睡觉,晚上在树林间漫游,觅食嫩芽、树叶和落下来的果子。每产一仔,孕期201-210天,初生仔兽体重3-5公斤。寿命17-40年。倭河马数量稀少,现受到保护。它除肉外没有其它经济价值。当地人很珍视其肉,据说味道似野猪肉。 小河马有时会成为狮子或鳄鱼的佳肴,但更多小河马是死于成年河马争争执时的牺牲者。成年河马已没有其他动物敢动它们分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