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水母目是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的一目。
冠水母目约有31种,大多为深水种类,游舟水母的垂直分布可达7100米的深度。
体呈红色、褐色、黑色或紫色,最大伞宽达38厘米以上,最小可以小到2厘米。
冠水母是现存的最原始的钵水母,可能是圆锥水母的后裔。圆锥水母在1.8亿年到6亿年前之间曾很繁荣,今仅存化石。有几种冠水母有固着的分支群体,曾单列为一属(Stephanoscyphus属)。
钵水母纲(Scyphozoa),隶属腔肠动物门。全部海产。生活史主要阶段是单体水母,水母型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水螅型不发达或完全消失,且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多数为大型水母,全为单体,约有200 种。除十字水母外,都营浮游生活,广布于各大洋,尤以热带海区为多。
钵水母纲的水母体体型较大,伞缘直径一般在2~40cm之间,个别大的种直径可达1~2m,例如一种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伞呈圆盘形,如海月水母(Aurelia),或呈锥形、半圆形、蝶形等因种而异。由于体内的生殖腺或其他胃囊等结构具有色泽,而使身体在透明中出现局部的粉红色、桔红色等。身体也区分成上伞面及下伞面,无缘膜、伞缘具有一圈触手,不同的种触手的数目不同,触手或实心或空心,或长或短,也有少数种没有触手,例如根口水母类(Rhizostomae)。伞缘具有感觉器官,也称为触手囊(rhopalium),数目为4或4的倍数,海月水母有8个,呈缺刻状,因此将伞缘分成了8片。下伞中央的垂唇末端向外延伸,形成4个或8个口腕(oralarms),口腕向中心的一侧有沟。口腕具捕食的功能,取食时微小的食物可沿口腕沟进入口图5-25海月水母(Aurelia)中,根口水母类口腕愈合,垂唇末端的口封闭,而形成许多新的细小的吸口,用以吸食。一般在触手、垂唇、口腕及伞的外表面分布有刺细胞。一些种类的下伞面生殖腺区向内凹陷形成生殖下窝(subgenitalpit),其功能不详,可能与动物的呼吸有关。钵水母类的中胶层很发达,也是由蛋白质及粘多糖形成的凝胶,其中含有胶原纤维。不同于水螅水母的是中胶层中游离着外胚层起源的变形细胞,这些变形细胞对动物的再生、组织修复起重要作用。中胶层也有很大的弹性,由于它能维持及调节离子的成分及浓度,而使身体在海水中保持一定的浮力。钵水母类的肌肉及运动相似于水螅水母,围绕着下伞缘有由外胚层形成的环行肌肉,触手上有纵行的肌纤维,它们的收缩造成水母的运动。
字水母:约 30种,上伞面具柄,可附着外物,无水螅型,如浅喇叭水母,产于寒温带浅水水域,营附着生活,中国常见的有叭水母和高杯水母。
立方水母:,约16种,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大陆架浅海区,其中灯水母体高达25厘米,能吃比它大的鱼。产于印度洋的疝囊水母和束手水母的刺细胞有剧毒,人被刺伤后,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冠水母:约有31种,大多为深水种类,体呈红色、褐色、黑色或紫色,最大伞宽达38厘米以上。其中游舟水母的垂直分布可达7100米的深度,伞体下部有一环沟,伞缘分数叶,生活在深海。旗口水母,伞体扁平,大型种类。
北部海洋中的北极霞水母:伞径可达2米,触手长30米。
中国黄渤海分布的霞水母:伞径一般50厘米,触手长10余米,可驱散鱼群、破坏网具。
根口水母为大型食用水母,成体口愈合,口腕上有许多小孔状的吸口,伞体呈蘑菇状,明显分为伞部和腕部,中胶厚且硬,伞缘无触手。
旗口水母目约有50种。其中北极霞水母是水母类中最大的种类,伞宽达200厘米以上,体呈红褐色或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