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的丈夫,也就是说尼采的妹夫,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反犹主义者,名叫贝尔哈特·福斯特。福斯特计划创建一个“纯”雅利安人定居的新世界,并发现了一个在巴拉圭的地方,他认为这将是合适的。这对夫妇说服14德国家庭加入他们的殖民地,被称为新日耳曼尼亚。1887年2月15日,他们离开了德国去往南美。
殖民地并没有茁壮成长。土地不适合德国的养殖方法,疾病猖獗,殖民地补给是缓慢和困难的。面对日益增长的债务,福斯特于1889年6月3日服毒自杀。四年后伊丽莎白永远地离开了殖民地,回到了德国。殖民地仍然是圣佩德罗的一部分存在。
长年下来,尼采写下了大量的文稿和笔记,尤其是记述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在尼采死后,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成为这些档案的合法继承人,她成立了尼采档案馆,将这些文稿编汇后以《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为名出版。
伊丽莎白尼采相册(13)第三届国际精神分析会议后,一些参加者结伴去拜访了尼采的妹妹、当时居住在魏玛的伊丽莎白·尼采,她客气地接待了他们,但对参加会议的露·莎乐美极表痛恨,认为莎乐美是一个“恶魔”,先是勾引,继而又拒绝她哥哥的求婚,与尼采晚年精神病大发作以至于死亡有很大关系。
伊利莎白十分仰慕当时意大利的新独裁者墨索里尼。她给墨索里尼发去了一封贺电,墨索里尼当即回了一封亲笔信,在信中,墨索里尼表示是尼采的仰慕者,尼采的著作他几乎全部阅读过。
1931年,伊利莎白前往意大利观看墨索里尼亲自撰写的剧本《百日》(一部歌颂拿破仑如何伟大的舞台剧)上演的,一同在场观看的还有当时并未掌权的希特勒。希特勒当日亲自到伊利莎白的包厢拜访了她。而后在纪念瓦格纳逝世50周年演出当晚,伊利莎白与希特勒有了第二次会晤,由于当时伊利莎白所主持的尼采档案馆面临财政问题,希特勒从自己的私囊中拨给了补助,并且下令给尼采档案管挑拨公用资金。[1]
1935年11月8日,伊丽莎白去世。德国报界称她为“欧罗巴的第一女性”[2],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的领导人物亲临葬礼,并亲自把有花编织的桂冠安放在她的棺木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