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图

彼得森图

目录导航

提出者

彼得森(1839----1910),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数学教授。家境贫寒,因此而辍过学。但19岁就出版了关于对数的专著。他作过中学教师,32岁获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然后一直在该大学作数学教授。

彼得森是一位出色的名教师。他讲课遇到推理困难时,总是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并让学生自己查阅他的著作。同时,他是一位有经验的作家,论述问题很形象,讲究形式的优雅。

1891年,彼得森发表了一篇奠定他图论历史地位的长达28页的论文。这篇文章被公认是第一篇包含图论基本结论的文章。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文章中使用“图”术语。

1898年,彼得森又发表了一篇只有3页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为举反例构造了著名的彼得森图。

特殊性

Petersen图G满足哈密尔顿图的通常性质ω(G-S)≤|S|,即图G去除一些顶点(这些定点的集合为S)后形成的新图分支数少于或等于S中元素的个数。但同时它并不是哈密尔顿图(但它有哈密顿路),这导致了它不同寻常的地位,从而常常作为反例出现在图论之中。

哈密尔顿图性质ω(G-S)≤|S|的证明:取出H图(哈密尔顿图的简称)的H圈C,G-S只比C-S多边,因而ω(G-S)≤ω(C-S)是显然的,而由于C是回路,删去k个顶点最多产生k个分支,ω(C-S)≤|S|也成立,得证。

对称性

Petersen图的顶点具有轮换对称性,即Petersen图是旋转对称的。并且,Petersen图的边也随着点一起对称。除此之外,Petersen图还是一个轴对称图。

基本参数

  • 顶点数v=10
  • 边数e=15
  • 分支数ω=1
  • 各顶点的度为d(v)=3,因而它是三正则图(顶点的度只与之相连的边的数目)
  • 围长C=5(一个图的围长是指它所包含的最短圈的周长,由于通过枚举可以发现Petersen图中无三圈与四圈,其围长为5)
  • 直径d=2(一个图两点间的距离指其间最短路的长,而它的直径则指全图中最大的距离)[1]

三部图

图1图1如图1,Petersen图的顶点可以如此分为三个部分,使各个部分中的点互不相连。因此,Petersen图是三部图。

补图

设G = (V,E)是一个简单图,G*= (V,E*)是与图G相对应的完全图。 定义图G的补图H= (V,E') ,其中: E'= E*\E。当然图G与图H互为补图。而Petersen图的补图6正则图这是非常漂亮的性质,而其正确性可以由它是3正则图直接导出。

其他性质

  • 哈密尔顿路有240条
  • 无哈密尔顿回路(即非哈密尔顿图)
  • 非欧拉图
  • 非平面图
  • 特征多项式(x-3)(x-1)5(x+2)4

图片图片(3)

推广

Desargues图—Petersen图的推广

图2Desargues图图2Desargues图如图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