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uōmènghuà
说梦话释义:1.梦呓﹐梦中说话。2.引申为说昏愦的话。
人睡着后并不表示大脑会完全休息,反而更加活跃,我们会进入浅睡期(RapidEyeMovement(REM))(此时会做梦)及深睡期(NonRapidEyeMovement(NREM))(眼球活动减慢)。浅睡期及深睡期两者成一循环,第一个循环时间较短,第二个循环时间较长,到第三个循环的深睡期,则或会有梦游或说梦话的现象。
说梦话不知应否算是一种病态,据临床经验所得,经常说梦话的人多半心火过旺、肝火过热及精神紧张。身体状况是有口气、喉干舌燥,清热后情况便会好转。
晚上经常说梦话,说明睡眠期间神经过于兴奋,可能是由于精神紧张、或过于疲劳、或吃得太饱、或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的。另外,晚上经常说梦话还有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必须要注意加以调整。
加强锻炼
说梦话经常说梦话的人一定要加强锻炼,同时更要注意休息,调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调理营养,问题会慢慢好起来的。如果通过自我调节难以改善的话,可以通过咨询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
增进食疗
(1)玉竹猪心:猪心500克、玉竹20克、荸荠50克、韭黄10克、鸡汤40克、酱油15克,料酒、盐、胡椒、葱、姜、水淀粉、醋、麻油少许。猪心切成薄片,玉竹用水煮,提取浓汁20毫升,再配荸荠、韭黄、鸡汤,加入酱油、料酒、盐、胡椒、葱、姜适量煸炒,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醋和麻油少许。每日1-2次。
此药膳鲜嫩可口,养阴益胃,养血安神,对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有疗效。
(2)猪肉海参:海参725克、猪里脊肉200克、葱、姜、香菜、海米、味精、醋、盐各适量。海参切成片,温水泡开,里脊切成薄片,分别入清水氽过。姜、葱切末,香菜切小段、海米码入碗内再用鸡汤烧开,加入味精、醋、盐,随即倒入碗内,参肉软溜。每日1-2次。可随餐食用。
此药膳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是多梦、滑精、头昏目眩、腰酸乏力等症的理想膳食。
(3)莲子冰糖:去芯鲜莲子300克、冰糖200克、白糖200克、金糕30克、桂花卤少许。先将莲子蒸50分钟,把冰糖、白糖、金糕、桂花和清水2000克,共熬成汁,浇入莲子中。可随意食用。
此药膳对多梦易醒、心烦失眠、心火尿亦、脾虚泄泻者有疗效。
(4)柏子仁猪心:柏子仁10克、猪心1具。将柏子仁放于猪心内,隔水炖熟服食。3天服1次,一般2-3次显效。
此药膳养心安神,补血润肠。可治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改善睡眠
(1)善睡眠环境,如买些窗帘或遮光帘以保持房间黑暗;保证房间不要太热或太冷;要有舒适的睡床等。
(2)减少白天咖啡的饮用量,不要过量喝茶和咖啡,尤其是在傍晚,还要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3)规律的运动,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并且在上床睡觉前不要剧烈活动。
(4)睡前留出些时间来放松一下,不要在进行了大量的体力活动和精神活动后立即睡觉,以免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晚上说梦话。
《梦呓》(张绪平著)
说梦话《梦呓》是张绪平先生编著的文学小说作品集。《梦呓》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穿越两千年中国历史,塑造了善良公正、足智多谋、匡扶社稷、光大正义的忠武公形象。作品涉及很多历史阴暗面,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的倾向也很明显,但是全书流贯着追求光明与正义的主旋律,充满了审判罪恶与鞭挞黑暗的正能量。全书叙事简洁,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读起来引人入胜。该书集于2014年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忠武公余最是一个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人物。他出生在公元元年的国都长安,从生至今历时两千零一十三年,算上闰年闰月,足有两千一百岁。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他除了没当皇上,上至一品大员,下至生产队长,什么官都做过,三百六十行,行行也都涉足过。
因为拥有一本奇书,忠武公得以结识键哥,进而结识了汉光武帝刘秀;因为一次错误,忠武公未到敦煌而误入西域,宣抚西域三十六国而成就丰功伟绩;因为没有军功建树,两封而不第,为此他决定深入武陵建功立业;因为得到光哥的点拨,初悟“土地制度改革”乃中国社会繁荣与稳定之根本,因此辅助光武帝推行“抽地”,实现中兴,得敕封“忠武公”。
忠武公深以为自己就是一个讲正气、有节气的了不起的人物。他处处以忠君爱国、铲邪除恶为己任,追求真理,不畏强暴,认真负责,百折不挠。不肯二事曹魏而西投蜀汉;为避司马强仕而远隐太白。得“天下为公”认识后,忠武公从此积极出仕,然而又处处碰壁,事与愿违。特别是先后五次主持土地改革,成就了“光武中兴”、“太康之治”、“开元盛世”和“咸平之治”,但最终倒在了大明朝隆庆年间的第五次土地改革运动之中。
忠武公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阶级斗争中他节节胜利,在路线斗争中他却节节败退。他从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奋游而来,给世人以愈挫愈奋的精神启迪和生命意义的美好诠释。最终忠武公虽然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但“他”会不会死?应该不应该死?掩卷思之,留给我们的还是一个问号。
第 一 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师恩难忘叙写平生
第 二 章: 臭味相投结识键哥 志同道合追随刘秀
第 三 章: 洛阳城里壮志未酬 建功立业履职敦煌
第 四 章: 千辛万苦痛失爱妾 跋山涉水宣抚西域
第 五 章: 重返洛阳威武还朝 未有军功两封不第
我第一次见到忠武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那一年,我第十次参加高考,又第十次名落孙山。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是一千九百八十年,因为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长江边上一个叫码头的小镇上读的,教书的都是些赤脚老师。谁都知道赤脚老师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色。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强项都是文科,所以我也只好选报文科。那一年的题目我还记得一些,语文问的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历史是要求在岳飞和秦桧之间选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地理是要求填写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的哪些省份。若干年后,我说给我的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听。女儿说,你讲童话故事哦。我说是真的。女儿就说,那你是个水货大学生。弄得我从此以后在女儿面前没有一点威信,每次跟她说话都要用巴结的口气。但是,很惭愧,就是这样的小儿科,我也没有考取。等我的同学从大学毕业回来做我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我还在复读。然后,我插班复读的同学又回来做我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就这样,我从高三一直读到高十二,还是没有考取。
我的同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虽然不是完全的“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但是,国家百废待兴,求贤若渴。考上大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而且毕业以后国家还负责工作分配,从此就能端上“铁饭碗”,所以大家读书的积极性都很高。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象我一样读到高十二,但八年抗战的学生多于牛毛。为了遮羞,改年龄改名字更是司空见惯。如果你见到一个五十上下的人,只要不是城里人,而且父母也不是知识分子,要是他叫做“陈钢”“涂强”什么的,那十有八九不是原来的名字。毫无疑问准是一个取“百炼成钢”“发愤图强”之意的老高考专业户。当时,还有许多改名字改年龄改出笑话的。记得我有一个姓白的女同学,也是出奇地偏爱文科,尤其是对古典文学和文言文爱得如痴如醉,考了几年没考上,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作“白佩古”,结果追悔莫及。我当时也是既改了年龄又改了名字的,连续改了七八次,最后江郎才尽,干脆就按排行叫做“张三”。在改年龄的问题上我还差点占了一个大便宜。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三十二岁了,但是档案里和身份证上还是二十二岁。参加工作后,单位里有一个二十岁的姑娘死活就要嫁给我。我不能误人青春,只好将我的年龄如实相告。那姑娘便红着脸说,那我就叫你亲叔吧。现 在想起来也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没有办法的是,此后我便再也没有了第二次这样的机会。
我怎么还有脸去读高十三呢?但是我的父亲不肯放弃。那天,我揣着父亲给我的一千块钱,准备再去码头中学交复读费——我父亲每年中秋节都要捉两只猪崽回来养。别人家里都是开年捉猪崽,养到年底杀了过年。我家过年从来没猪可杀,说是等来年我考上大学好杀了请客。但是我总是考不上,所以他每年都在公历八月就把猪卖给猪贩子,除了留足再捉两只猪崽的钱外,多余的钱都给我去交复读费。那一天,我揣着那一千块钱在村头徘徊,因为我听说复读班的班主任已经是我高八的同班同学了,怎么还有脸呢?我手心里的汗水已经浸透了那十张淡绿的纸币,仿佛闻到了那酸腐的猪屎的气息,仿佛听到了屠刀下那二十头猪悲痛的嚎叫,仿佛那二十头猪的冤魂就在我的身后。它们精诚团结,步履匆匆,紧追不舍,对着我齐声怒吼:你这个蠢货,还不如你来挨刀我们去高考,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我紧紧搂着村头的那棵古柏不敢松手。这时,我看见一个失魂落魄的男人在两个警察的押送下向村里走来,经过我身边的时候,他停下来狐疑地问我,你是张三吧?我迟疑地点了点头。他又对我说,先别去学校了,晚上到我家里来。
风飘石,原名张绪平,男,1963年12月生,江西省瑞昌市人,1983年毕业于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当过老师,其后在多个基层部门单位工作,现供职于瑞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作 者: 风飘石
出 版: 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 编 审: 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甲1号
责任编辑: 红 玉
装帧设计: 四川省蜀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印 刷: 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开 本: 700×1000mm1/16
字 数: 250千字
印 张: 16
版 次: 2014年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 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