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山景区

紫荆山景区

中文名称 紫荆山景区
占地面积 270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简介

紫荆山位于数县交界处,清代中叶以后,一度为浔州、柳州、梧州三府的陆路交通孔道。旧《武宣县志》在一幅地图中,将武宣县东乡通往紫荆山区的一条羊肠小道—东张界,标明为“通衢大道”。解放后,研究经济史的学者络绎而来,沿着这条“通衢大道”,去寻找广西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发展的脉络。

这样的“通衢大道”,还有从紫荆山区北面经洪水界至象州县境一条。据史料记载以及紫荆山区老人世代相传,清道光末年(19世纪40年代末)以后,大批“过山客”沿着这条崎岖小路,经过紫荆山区往南再经金田平原,将各种山货、土特产挑运至浔江边上的大湟江口,经水路运梧州、广州;往西、北翻越东乡界和洪水界,将大批经由大湟江口运来的当时所谓“洋货”,如“东盐”、“洋纱”、“火油”等,挑运到武宣、象 州,然后运销柳州、贵州。这些络绎于途的“过山客”,少者每天数十人,多时每天可达二三百人。

紫荆山景区图册紫荆山景区图册(8) 紫荆山景区图册紫荆山景区图册(8)

地理环境

紫荆山景区图册紫荆山景区图册(8) 紫荆山景区图册紫荆山景区图册(8)

历史文化

洪水界下的界脚、深水和东乡界下的花蕾等村,是“过山客”必经之路。当年,村民开设不少路店,专供来往客商食宿。至今,当地老人还可给来访客人指点,那里就是当年开设路店的地方,历历如数家珍。

紫荆山区曾经孕育了大藤峡瑶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冯云山曾在这里秘密进行反清活动数年,留下了许多吸引中外游人的史迹。

炭窑、蓝缸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天灾频仍,许多无田地的农民被迫进入紫荆山区,以烧炭、种蓝(蓝:蓝靛,一种植物染料)为生。不少烧炭工人加入拜上帝会,后来成为太平军中的骨干。至今,紫荆山中还可以找到当年留下数以百讲的旧炭窑。那时种蓝的人很多,紫荆山中到处有“蓝冲”(整条山冲村民均种蓝),如今,在紫荆山口风门坳下乌龟岭脚,还保留着用三合土做成的,沤制蓝靛用的三只大蓝缸。蓝缸呈圆形。直径1.5米,深1.2米,每只可盛蓝靛百担左右。

旅游景点

大冲曾家书房 在今紫荆圩西4公里蒙冲村内。1846年冯云山由古林社进入紫荆山,在大冲曾家书房任塾师。他白天教书授徒,夜里便穿村过寨,发动贫苦农民参加拜上帝会。杨秀清、肖朝贵首先授受他的反清革命思想,成为拜上帝会骨干。1847年洪秀全来到紫荆山后,与冯云山同住大冲书房,书房背后有“田头伯公”(社公),洪秀全发现后,连夜把田头伯公挖起丢去。翌日村民发现,又把田头伯公竖起。夜里,洪秀全再把它除去。这样接连几次,拜田头伯公的人就逐渐少了。1848年冬,冯云山在书房门口张贴对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由于亮副对联,后来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营盘 1974年,自治区和本县文博工作人员联合进行调查,发现在紫荆山三江村附近有22座营盘,都是当年太平军构筑使用留下来的。营盘规模大小不一,其构造与金田村营盘大同小异。现紫荆乡粮所背后有一座规模较大的营盘,是明代侯大狗领导的大藤峡瑶民起义军构筑,后来太平军加以修缮使用。

茶地太平军总部遗址 现金田水库边茶地村,当年村中有赵家大屋,1851年7月太平军由象州回师紫荆、金田,曾在此设立总部,洪秀全驻跸于此。

词条图册

双髺山 在紫荆山区以西与武宣县交界处,海拔1016米,双髺山下为“通衢大道”东乡界。1851年7月,太平军由象州回师紫荆、金田时,以茶地村为大营,以双髺山为屏障,派重兵驻守,清军屡攻不下,死伤惨重。后清军乘大雾绕道猪仔峡来攻,双髺山失守,紫荆山无险可守,洪秀全乃下令全军撤至金田。

紫荆山内,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壮村瑶寨,风光奇异,瑶寨风情尤为独特,近年前来观光浏览的人渐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