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葵

大海葵

目录导航

简介

  生活在礁盘的大海葵,蚁有天蓝色、黄色的触手,组成鲜艳的“花丛”,游鱼和小虾争相嬉戏于“花丛”之中,大海葵大海葵一旦被其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后被触手卷入口中,成为其美餐。独有那色彩鲜艳的小丑鱼才可与其共栖,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海葵的寿命长达300年,所以这“海菊花”可长开300年而不谢,这是陆生菊花无法相比的。

  

形态特征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其实却是动物。海葵共有1000多种,栖息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中,从极地到热带、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米的海底深处都有分布,而数量最多的还是在热带海域。暖海中的个体较大,呈圆柱形。在岩岸贮水的石缝中,常见体表具乳突的绿侧花海葵。在我国东海,太平洋侧花海葵数量之多每平方米可达数百至近万个。在几平方厘米的贝壳、石块上,也会有紫褐色带桔黄色纵带的纵条肌海葵,当其收缩时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此外,还有触手众多的细指海葵等。海葵的单体呈圆柱状,柱体开口端为口盘、封闭端为基盘。口盘中央为口,口部周围有充分伸展的软而美丽的花瓣状触手,犹如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因而得名。触手的数目因种而异,海葵海葵但内环者大于外环,数目均为6的倍数,具有摄食、保卫和运动的功能。附着端的基盘,可分泌腺体吸附于石块、贝壳、海藻或木桩等硬物上。口盘的直径大多为几厘米,但栖息于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盘直径可达1。5米之巨。海葵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的、具斑点或具条纹的或多色的,这些色彩来自何处呢,一是本身组织中的色素,另外来自与 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也为海葵提供了营养。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几种海葵,白天伸展着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触手再伸出来以捕食。

  

解剖结构

  海葵为单体的两匹层动物,无外骨骼,形态,颜色和体形各异。辐射对称,桶型躯干,上端有一个开口,开口旁边有触手。触手起保护作用,还可 以抓紧食物。触手上面布有微小的倒刺。海葵通常身长2。5-10cm ,但有一些甚至可长到1。8m。

  

感觉器官

  海葵没有骨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腔肠动物,代表了从简单有机体向复杂有机体进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原始而又简单的动物,只能对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产生反应。海葵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能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海葵的神经系统无法辨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通过实际的接触,受到刺激才会发生反应。当海葵被触动时,许多触手都会发生一阵反射性痉挛,这说明有一些基本信号传递到了海葵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参与和食物接触的触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应。这些信号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每次接触所产生的反应都相同。只有当食物最终进入和消化系统接触的状态时,其它触手才会开始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折皱起来,这种反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摄取食物,将食物包围起来,送到嘴上进食。海葵海葵

  海葵原始的感觉器官是否具有进一步的辨别能力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当触手接触到人工放置的塑料虾时,海葵就把它抓住,停留片刻后把它放了。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海葵的神经细胞已精细到能告诉它自己塑料是不能吃的。这样就节省了把塑料虾送到消化系统在那里加以辨别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时也说明信息并没有传遍海葵的全身,因为塑料虾每次接触不同的触手,捕捉的过程都会周而复始地进行。海葵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都能够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但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

  

分布

  各大洋都有分布,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公尺(约33,000尺)深处,有的生活于淡咸水中。海葵广布于海洋中,海葵海葵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最大栖息深度达10210米。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动物的巨型个体一般见于热带海区,如口盘直径有1米的大海葵只分布在珊瑚礁上。

 

生长繁殖

  大海葵为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在雌雄同体的种类中,雄性先熟。多数海葵的精子和卵是在海水中受精,发育成浮浪幼虫;少数海葵幼体在母体内发育。有些种类通过无性生殖,由亲体分裂为2个个体;还有些种类是在基盘上出芽,然后发育出新的海葵。

  海葵卵在水中受精。滨海葵属和红海葵属(Actinia)的精子进入雌体腔肠受精。有时行无性纵裂生殖(如Anemonia属)。有的基盘裂成碎片,再长成新个体(如Metridium属)。海葵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移栽寄居蟹(Pagurus arrosor)居住的贝壳上有单个丽海葵属(Calliactis)的海葵,当蟹长大迁入较大的新贝壳时,把海葵也移到新壳上,真寄居蟹(Eupagurus prideauxi)总是和疣海葵(Adamsia palliata)在一起。有些鱼(如Premnas属和Amphiprion属)可在海葵(如Stoichactis属、Radianthus属或Discosoma属)的有毒触手间安全地生活,有些鱼则可能被另外的海葵(甚至是同一种的)螫伤或吃掉。

生物共生

  大海葵那美丽而饱含杀机的触手虽然厉害,但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允许一种6~10厘米长的小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这种鱼就叫双锯鱼,也称小丑鱼。其实双锯鱼并不丑,橙黄色的身体上有两道宽宽的白色条纹,娇弱、美丽而温顺,缺少有力的御敌本领。它们有的独栖于一只海葵中,有的是一个家族共栖其中,以海葵为基地,在周围觅食,一遇险情就立即躲进海葵触手间寻求保护。它们这种关系属共生关系,海葵保护了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互惠互利,各得其所。除双锯鱼外,与海葵共生的鱼还有十几种。

  除双锯鱼外,和海葵共生的还有小虾、寄居蟹等其他动物。每个海葵通常共生着3~7只小虾,多者可达几十只;共生的寄居蟹一般是雌雄一对,且双双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准其他蟹侵入,遇有借宿者会引起一场殊死搏斗。据科学家实验,如果把双锯鱼等海葵的共生者全部取走,海葵的活动就大大降低,有些就索性停止活动。不久,蝴蝶鱼就会纷纷游来用尖细的长嘴吞食海葵,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把能找到的海葵消灭干净。

  大海葵虽然能和其他动物和平相处,但也时常为附着地盘、争夺食物与自己的同类进行争里斗,常常出现一方把另一方体表上的疣突扫平或把触手拔光的争斗场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