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亨利堡

麦克亨利堡

目录导航

麦克亨利堡

   美国东岸是国兴之地,最令人忽略却又最值得一去的莫过于国歌诞生之地, 巴尔第摩的麦克亨利堡(Fort McHenry)。来到 巴尔地摩Inner Harbor,在一边是破房子一边是废码头中间行使,过桥便看见围墙了,因年代久远好像农村的 养猪场。进去以后头一眼就看见那面旗,15颗星15个条,当年就那么多州。

  公园的房子里在放一部小电影,就是一老头在那里讲故事,最后放国歌的时候窗帘拉起,正好看见要塞上飘扬的旗子,确实很激动。如果外面有英国人的话,看电影的肯定出去拼了。

  说起来那故事距今已经二百年了。先是海上摩擦,最后导致英美之间的第二次开战,民兵纠集起来的美军毕竟敌不过刚刚灭了拿破仑的英军,到了1814年8月首都让英国人拿下,麦迪逊仓皇出逃,白宫国会全被烧了。接着英军北上,打算经巴尔第摩去费城。美国这边连忙武装巴尔第摩民兵,东边一万多人挖战壕,南边三千人守港口。英国海军逆流而上,船上还载着三个美国人,其中一位就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

  在麦克亨利堡,至今展览着他的衣服,看起来身高也就1米5,当时做律师的他,是为了营救朋友才被英国水兵压上了船。尽管基律师同英国上将谈得挺融洽,但朋友没救出,转身也被锁在了舱里。倒不是英国兵口是心非,而是英军马上要进攻怕他告密。

  9月13日14日两天,英国人狂攻麦克亨利堡,硬是没有拿下。基律师在船舱里光听响了不知道外面情况,只是一个劲儿祈祷千万顶住。凌晨时分,他终于可以放风了,冲出舱去一眼看见销烟中飘扬的国旗,这才有了《星条旗永不落》,1931年被定为国歌。

  巴尔第摩城下,英军止步,美国从此开始了强盛之路。记得看猫王主演的老电影,60年代巴尔第摩还是白人的天下,等到我去的时候城里基本上都是黑人了。那曾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美国存在的人们的后代不知漂泊到了哪里。19世纪初的那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不成熟和过于轻率,可是现在没有人讨论应不应该,而是让每年几百万来麦克亨利堡的游客记住这是美国的胜利。

  每次在那里听介绍,都不禁想起朝鲜战争。那场先父参与的战争对新中国来说也是不成熟和仓促的,同样也不应该讨论是否应当。而是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知道,曾经有那么一批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赢得了近代史的第一次自豪。

  有一年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正赶上庆祝。美国男女青年穿上当年的服装,扛起当年的枪,一丝不苟地重复当年的故事。让我一下子想起18年前7月7日,冒着酷暑骑车到芦沟桥,以为50年纪念日会人山人海,没想到一片凄凉。

  那一天在海风中畅想,什么时候也有中国的青年穿上当年的军装,拿起当年的大刀,在芦沟桥头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