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山派是为全真派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之一,为长生子刘处玄所创。 其后传其弟子于道显,崔道演等人。刘处玄曾在崂山太清宫弘道,信众甚多,成为随山派的祖庭。
随山派随山派百字“字辈表” 思道明仁往 全真性复常
景高和礼义 嗣信守忠良
裕谦贤旅泰 宗友茂惟祥
盛益希诚朴 玄元世永昌
金木万古续 智慧保宁光
圣体通三界 广大演自清
志虚空教化 月盈妙中黄
用功悟仙号 丹书现荣阳
行满乾坤秀 圆融衍相逢
莲开龙虎诏 超升崇利享
崂山太清宫 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汉时有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庙”。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来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金章宗明昌年间,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等曾在此弘阐全真道。刘长生在此创全真随山派,信众甚多,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全真随山派之祖庭。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共有殿宇房屋155间。太清宫主体建筑为三座大殿、四座陪殿、长老院及客房组成。太清宫东有八仙墩、晒钱石、钓鱼台等礁矾奇观。胜景“太清水月”、“海峤仙墩”即在此区。三大殿为三清殿(祀玉清、上清、太清天尊)、三皇殿(祀伏羲、神农、轩辕)、三官殿(天、地、水三官)、四陪殿为东华殿(祀东华帝君)、西王母殿(祀西王母)、救苦殿(祀吕祖)、关帝祠。三官殿院内古“耐冬”树,隆冬开花,花期半年,传为明初张三丰手植。张三丰曾在太清宫修炼,崂山左侧靠海处有“三丰石堵”,塔底有洞名仙窟,即张三丰隐修处。
太清宫从初创到现在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进行过修葺,其建筑风格至今一直保留着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这在国内的各宗教建筑中,也是极少有的。这里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大分支——寺观园林在崂山最早形成风格体系的地方。
峄山长生观
山东邹城峄山长生观在冠子峰东北方炉丹峪。长生观之名取自道家随山派祖师刘处玄(即长生真人)道号。据元碑记载,全真道随山派、华山派、龙门派门徒曾在峄山修炼,达400年之久,故留下炉丹峪名胜和长生观建筑群。长生观隐没在幽谷之中,风景极美。山峦奇峰,层层垒崖,嵚崟峣嵲,苍壑翠辟,峥嵘险峻,竹木葩卉,蓼丰葛蒙,云气吞吐。有诗云:“炼丹人何在,空余炉丹峪。我心亦有丹,九转出山曲。”
炉丹峪西邻为夫主山和玉女峰。据传说,夫主山为仙人蓝采和作法造化而成,玉女峰乃仙人何仙姑点化而就。五女峰巨岩下有万人洞,是仙泉河的源头。洞中有一汪清池,传为老子李耳炼丹时的洗药池。沿仙泉河南行百步,有一峭石突立,即为炼丹石。与炼丹石相对又一石台,高约二米,颇平整,名曰晾丹台。河东原有古代建筑老君堂大殿,大殿左右配房为土地祠、关圣武庙,高台三进,两厢配长廊,富有民族特色,极为壮观。
据元碑记载:“长生观仙隐之域殊为幽佳,厢中有丹灶因名焉。观自隋唐以来有之,五季之乱人烟骤落,尽化榛莽,兹实豺狼之区,栋宇尽废,止留基迹。迄宋绍圣复有庶舍。金大定初重葺皆有考记。”元初长生真人之徒又三次修建,观景为之一新。清代咸丰九年至同治二年(1859~1863年)清军大举镇压农民起义军文贤教(白莲教分支)峄山董乾儒联军,弹毁火焚,将古建筑物群化为灰烬。清光绪五年草草修葺,后因土匪“李老八”盘踞,日本侵略军大动干戈,仅有的破烂建筑物及断碣残碑又遭洗劫。当年长生观的一位道童,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曾于建国之时回访峄山,即兴赋诗:“玉女峰峒炼丹石,洁高潇洒冲凌虚。光华风流一转瞬,眼下空余炉丹峪。斑斑弹痕烂砖瓦,换了人间旧世俗。白骨架山山更美,忠魂红血染沃土。”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全真道的始祖是[少阳]东华帝君,少阳传[正阳]钟离权,正阳传[纯阳]吕洞宾,纯阳传刘海蟾[刘操],再传王重阳[王阳],道教称北五祖派。重阳祖师于金大定七年的七月[1167年]从终南山前往山东宁海(今牟平)一带,先收马钰、孙不二为徒,在马钰家修庵传道,取名“全真庵”,后来又到昆嵛山烟霞洞修道传道,再后来又到文登姜实庵收徒讲道。凡学其道者,均号全真道士,故称为全真道。
全真道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刚学道的主要经典是《道德经》 、《清静经》、《孝经》、《心经》等,王重阳又著作《全真立教十五论》等基本教义十五条即:一要出家住观,二为云游参访,三要学书解经,四要精研药物,五要会修造庙观,六要住丛林结伴,七要静养,八要定心坐静,九要学会调和五炁,十要炼性,十一要修性命,十二要积功累行,十三要超脱三界[欲、色、无色界],十四要养生,十五为超离凡世等作为全真道立教规范,特别是后来他的七位大弟子:马钰[号丹阳],谭处端[号长真],刘处玄[号长生],丘处机[号长春],王处一[号玉阳],郝大通[号广宁],孙不二[号清静]分别开创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七大派,道教称“北七真派”,使金元时期道教大兴,特别是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的兴起,使这一时期的道教进入了鼎盛之势。
刘处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说字道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与谭常有书信往来。公元1175,继任全真掌教,公元1176,返回掖县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闻风征请,待如上宾,官僚士庶络绎相仍,户外之履,无时不盈。元1198,乞归,赐名“灵虚”。公元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世称“长生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随山派,简称随山派。
刘长生至武宫筑堂修道,乡人诬之有杀人命案,长生真人并不辩白,由是羁押狱中近百日,真人识字本不多,反得以在狱中勤读苦练,翰墨绝妙,有龙蛇飞舞之形。真人之出狱,乃由于杀人者自首之故。刘长生门下弟子众多,较为著名者有大弟子离峰老人和于道显。于道显以苦修知名,在金末影响较大,宋披云为长生子门下掌教大弟子、后主修《道藏》,创建宫观,对全真教发展贡献巨大。主要著作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