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高1—2米;枝圆柱形,直立或下垂,灰褐色,被糙伏毛。叶革质,散生,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通常长1.8—2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渐尖,具短尖头或凸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明显地反卷,上面微粗糙,疏生长柔毛状糙伏毛,下面被一层平贴的绵毛和锈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下凹,下面凸出,侧脉约4对,在上面隐约可见,下面不明显;叶柄长约3—4毫米,密被糙伏毛.花芽卵形,鳞片阔卵形,长6毫米,宽4毫米,先端微凹,边缘具腺状睫毛,外面散生糙伏毛。伞形花序顶生,具花3—4朵;花梗长6毫米,密被锈色糙伏毛;花萼小,杯状,宽约4毫米,密被糙伏毛,裂片5,圆齿状,花后 增大,先端近于圆形,花冠浅紫色,钟状漏斗形,长12.5毫米,花冠管圆筒状,长5.5 毫米,径3毫米,向上逐渐变宽,裂片5,长圆状椭圆形,长7毫米,宽达3.5毫米,上 部中裂片有深色斑点,其余裂片内面被微柔毛;雄蕊5,不等长,长9—1l毫米,花丝扁平,中部以厂被微柔毛,花药长圆形,长2毫米;子房卵球形,直径3—4毫米,密被有 光泽的金黄红色糙伏毛,花柱长9毫米,无毛, 比雄蕊短。蒴果卵球形,长约1厘米,直 径5—6毫米,密被深褐色糙伏毛,增大的萼片和花梗宿存。 花期5—6月,果期9—10 月。
背绒杜鹃
分布于亚洲东部,朝鲜、日本中部以及我国东南部(江西西南部)。也于海拔500—1700米的山地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江西遂川(井冈山)。
多枝的灌木或矮灌木,小枝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或疏被长柔毛、开展的刚毛和腺毛。叶脱落至半常绿或常绿,中等大小,常密被棕褐色扁平糙伏毛,稀近于无毛。伞形花序顶生,有花1至数朵与叶枝出自同一个顶芽;花冠漏斗形或漏斗状钟形,红色至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冠管圆筒状,外面无毛,稀具腺毛,裂片5,通常外面无毛;雄蕊5—10,稀达12,等长或不等长,花丝中部以下被柔毛或微柔毛,稀无毛;子房5室,被 糙伏毛,有时具腺毛。蒴果圆锥形或圆锥状卵球形,被糙伏毛或近于无毛。 本组的模式种:皋月杜鹃 R.Indicum (Linn.)Sweet 本组全世界共8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从朝鲜、日本中部以及我国东南部(少数 达西部)。越南、菲律宾有少数种。我国有71种6变种,土产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
直立灌木或有时较高,枝和小枝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腺头刚毛、长柔毛,稀无毛。 叶脱落至半宿存或宿存,常被糙伏毛或鳞毛,无鳞片。伞形花序顶生,有花1--数朵(花序与叶枝出自同一个顶芽);花萼通常小;花冠漏斗形或辐状钟形或钟状漏斗形,白色至 玫瑰色,紫红色或红色,常具斑点,但不具黄色或橙黄色斑点,有明显的花冠管,裂片 5,无毛,稀具腺毛;雄蕊5—10,稀达1 2,等长或不等长,花丝被柔毛或无毛;子房5 室,常被刚毛、柔毛或腺毛,从不具鳞片。蒴果卵球形、圆锥形或圆锥状卵球形,常具沟糟,被糙伏毛、长柔毛或近于无毛。 本业届的模式种:皋月杜鹃 R.Indicum(Linn.)Sweet Sleumer in Engler's Bot.Jahrb.74:551.1949.将本亚属分为2组,主要分布于 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东,直达日本和朝鲜, 向南伸展到中南半岛和菲律宾。
本种与千针叶杜鹃R.polyraphidoideum Tam相似,但本种的雌蕊比花冠略短而内 减,花柱比雄蕊短,而后者正相反,易于区别。
映山红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