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脐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婴儿,以35~50岁的妇女多见,男女比例为1∶3。
成人脐疝脐环闭锁不全、脐组织薄弱或腹部筋膜肌肉萎缩是脐疝发生的病理基础,妊娠、肥胖、大网膜脂肪过多、慢性咳嗽、肝硬化腹水等导致的腹内压增高是脐疝发生的重要诱因。
成人脐疝 在幼儿期,脐环封闭,局部形成瘢痕,成为腹部薄弱处中老人和多次妊娠者因腹肌部分变性或退行性变腹壁更加脆弱。故当腹部压力长时间较高,腹肌受到过度牵张时,则内脏即由脐周薄弱处脱出。脐疝的囊壁及被覆层较薄,疝内容物似在皮下内容物初期多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和结肠疝内容物与脐疝疝囊之间常发生粘连,形成多房性的间隙有时亦可出现肠梗阻。孕妇或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如伴发脐疝有时会发生自发性或外伤性穿破。
1.症状 脐疝肿块,咳嗽和用力时疝块突出,平卧时消失。肿块局部隐痛或腹部不适,可伴消化不良。发生嵌顿时,可有不完全或完全肠梗阻的表现。 成人脐疝
2.体检 脐部有一半球形肿块柔软,巨大脐疝可向下悬垂,若疝内容物为肠管,可见到肠蠕动;直立时疝突出,平卧时疝回复;有咳嗽冲击感,回纳可触及脐部缺损及圆形疝环。
1.疝嵌顿与绞窄 成人型脐疝的疝环狭小,周围有坚韧的瘢痕组织因此,成人脐疝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此时突发剧烈疼痛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状。
2.脐疝穿破 孕妇或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因腹肌受到过度牵拉,腹壁张力极大有时会发生自发性或外伤性穿破。
3.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伴脐疝时,若行手术修补可能加重门静脉血流的侧支循环,从而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关于成人脐疝的诊断,专家建议可观察其临床表现,成人脐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站立、咳嗽和用力时脐部有圆形疝块突出,平卧时消失。疝块回纳后可扪及疝环边缘,如有较多的网膜和肠管突出,可有隐痛和腹部不适。临床上主要应与白线疝相鉴别。[1]
1.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多胎妊娠史、慢性咳嗽史及肝硬化腹水情况等。
2.临床特点 可复性脐部半球形肿块;有咳嗽冲击感可触及脐部缺损及疝环。
3.辅助检查 可排除腹部其他疾病。
疝造影和B超检查有助于与其他腹壁疾病相鉴别。
成人脐疝不能自愈,且易嵌顿和绞窄,因此均应手术治疗。但继发于肝硬化腹水者,老年患者伴有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禁忌手术治疗,但发生嵌顿或绞窄,仍应紧急手术。 成人脐疝
作横向梭形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齐疝环处离断疝囊颈,分离粘连,切除疝囊壁及其外层覆盖物,回纳疝的内容物,行疝囊高位结扎或腹膜切缘对合。沿疝环的四周游离腹横筋膜和腹直肌鞘,分层横形缝合。如疝环较大,则可重叠加强缝合。值得提出约70%的成人脐疝可伴有腹直肌分离,对这类脐疝宜采用直切口,便于同时修复缝合分离的腹直肌。
(1)将横形切开的腹直肌鞘上、下两叶潜行游离后缝合.
(2)下叶的切缘缝于上叶的深面
(3)再将上叶的切缘重叠缝于下叶的浅面
少数巨大脐疝回纳后可能影响静脉回心流量,横膈抬高也会干扰通气和氧合作用,尤在老年患者更须监测心、肺功能。
关于成人脐疝的药物治疗,专家指出,治益气升提或理气散结。治疗成人脐疝的药物中,中医治疗有以下处方。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二用法:上药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三处方: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四处方: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五处方: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六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要赶快送医院手术治疗。[2]
预后:经手术治疗后愈后较好。
预防:治疗原发病,避免或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
脐疝 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在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如果闭锁不全或延期闭锁,刚胎儿出生后出现畸形及形成.由脐环处突出的疝称为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疾病病因
1.婴儿脐疝:属先天性,俗称“气肚脐”,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脐带脱落 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本身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又因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所以,当因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脏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包茎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被盖物仅为疤痕组织,皮下和皮肤。
2.成人脐疝:较为少见。可能与脐环处疤痕组织变弱有关。诱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疝内各物初期多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结肠等。常因与疝囊壁发生广泛粘连,形成多房性间隙。
疾病症状
1.婴儿脐疝:较常见,多属易复性疝,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一般直径1~2厘米,无其它症状,往往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以上为典型的脐疝。肿物有时较大,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于是又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是创伤所致。
2.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