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0月,广东省劝业道委派农学博士唐有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
1909年,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成立,唐有恒任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兼农业教员讲习所监督。该场选址广州东门外鸥村(今区庄)。
1920—1923年,邓植仪任广东农林试验场场长、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
1926年7月,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农业讲习所部分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学院,1931年改称中山大学农学院。[3]
1930年4月,中山大学农科学院丁颖教授在广州创办了石牌稻作试验总场,场址在石牌(今石牌村)。
1950年1月,广东省农林厅在广州石牌原华南区农业推广繁殖站建立石牌试验场,在原稻作改进所设大沙头试验场。
1952年5月,石牌试验场与大沙头试验场合并,成立广东省农业试验场,隶属省农林厅,蒲蛰龙任场长。
1953年7月,广东省农业试验场与华南农学院稻作试验场(前身为中山大学农学院石牌稻作试验总场)合并,以此为基础,筹备成立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3]
1956年4月,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丁颖任所长。
1960-1965年,各专区农科所和具有地区代表类型的18个县农科所划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领导,共有干部编制370名。每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统一协调科研计划,组织良种区域试验和项目协作,在不同类型地区建立科技示范样板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3]
1968年12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被撤销,82%的科技人员下放到“五·七”干校,其余转入1969年成立的广东省农林水科技服务站。吴东江任广东省农林水科技服务站站长。
1972年5月,恢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天兼任院长。下放干校的科研人员陆续调回,相继成立水稻、经济作物等研究所。
1999年,广东省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属研究所进行了重新分类和定位。
2007年4月,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签约挂牌。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广东省政府商定,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联合共建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3]
2015年12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正式成立。
截至2015年9月底,全院共有在职职工168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26人,硕士学位42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科技人员380人。学院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8人。学院已故水稻专家黄耀祥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4]
百千万人才人选:蒋宗勇、张名位、舒鼎铭[5]
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专家:李康活、孙映波、王富华、吕复兵、朱根发、徐培智、张雁、徐玉娟、张名位、郑春田、蔡更元、万忠、潘学文、邱燕萍、向旭、魏岳荣、周碧容、黄秉智、何自福、彭埃天、曾列先、陈琼贤、张长远、黄庆、周少川[6]
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专家:陆华忠、蒋宗勇、廖森泰、肖更生、易干军、罗国庆、舒鼎铭、马培恰、袁沛元、欧良喜、钟广炎、陈景益、房伯平、胡建广、李少雄、梁炫强、陈炳旭、朱小源、罗少波、王丰
截至2016年8月,全院建有15个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5个,广东省公共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7]
国家重点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7]
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饲料研究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院级科研机构:水稻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研究所、果树研究所、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动物卫生研究所、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环境园艺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和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7]
截至2016年8月,科学院建有国家种质资源圃5个,省市共建种质资源圃(库)11个。建有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省农科院为依托,省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在全省10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试验、示范、服务基地(基点)483个,与广州共建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与佛山、河源、梅州、韶关、湛江、茂名共建农科院分院,与江门、惠州共建现代农业促进中心。[7]
国家种质资源圃:
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 | 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 | 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 |
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 | 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 | 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 |
农业部种质资源圃:
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 | 农业部广州香蕉种质资源圃 |
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 | 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 | 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 |
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 | 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 | 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 |
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 | 农业部广州香蕉种质资源圃 |
据2015年12月科学院官网信息显示,2001年以来,科学院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机构、国际科技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国际水稻所(IRRI)、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亚洲蔬菜发展研究中心(AVRDC)等26个中国国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2007年,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授牌该院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年来先后承办了第三届国际香根草大会、首届国际花生黄曲霉和基因组大会、第二届国际香大蕉会议、第四届亚洲球虫病学术研讨会、优质肉鸡育种国际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2010年举办第五届国际热带亚热带果树研讨会。
截至2016年12月,科学院有以下国际合作伙伴及合作领域:
大洲 | 国家 | 合作机构中英文名称 | 合作领域 |
---|---|---|---|
亚洲 | 菲律宾 | 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 水稻 |
菲律宾华商联(Federation of Filipino-Chinese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Inc) | 作物 | ||
菲律宾大学(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 | 作物、植物保护 | ||
马来西亚 | 国际热带水果网络组织(International Tropic Fruit Network, TFNet) | 水果 | |
广润种源公司(Green World Genetics Sdn Bhd, Malaysia) | 蔬菜 | ||
泰国 | 泰国蚕业司(The Queen Sirikit Department of Sericulture) | 蚕桑 | |
越南 | 越南植物保护研究院(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Vietna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植物保护 | |
越南国家农业科学院(Vietna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
越南河内农业大学(Hano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 作物 | ||
印度 | 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 作物 | |
柬埔寨 | TATAN LAND CO.LTD(柬埔寨TATAN集团) | 植物保护 | |
日本 | 日本兵库县立中央农业技术中心(Hyogo Prefectural Technology Center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Japan) | 水稻 | |
欧洲 | 意大利 | 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Bioversity International) | 水果 |
意大利(Parco Technologico Padano,PTP) | 水稻、畜牧、水果、蔬菜、农产品加工 | ||
英国 | 英国国立动物卫生研究所(Institute for Animal Health, UK) | 兽医 | |
俄罗斯 |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发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log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植物保护 | |
非洲 | 南非 |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South Africa(南非Stellenbosch大学) | 水果 |
马达加斯加 | 马达加斯加FRIGOTA公司(FRIGOTA S.A.R.L Importation Generale Froid-Electronique) | 水果 |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作物(花生) |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USA) | 畜牧、果树、兽医、蚕桑 | ||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USA) | 畜牧 | ||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USA) | 植物保护(红火蚁) | ||
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US) | 兽医 | ||
加拿大 | 加拿大农业部Guelph食品科学研究中心(Guelph Food Research Centr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anada) | 农产品加工 | |
拉丁美洲 | 巴西 | 巴西农牧研究院-国家木薯与热带果树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ssava and Tropical Fruit Crops, 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CNPMF-EMBRAPA) | 水果 |
哥斯达黎加 | 哥斯达黎加EARTH大学(Universidad EARTH) | 水果 | |
秘鲁 | 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 | 作物 | |
厄瓜多尔 | 厄瓜多尔东方集团(Orient Group Incorporation in Ecuador) | 作物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印度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 作物 |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食品科学研究所(Foo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stralia) | 农产品加工、植物保护 |
大洲 | 国家 | 合作机构中英文名称 | 合作领域 |
---|---|---|---|
亚洲 | 菲律宾 | 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 水稻 |
菲律宾华商联(Federation of Filipino-Chinese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Inc) | 作物 | ||
菲律宾大学(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 | 作物、植物保护 | ||
马来西亚 | 国际热带水果网络组织(International Tropic Fruit Network, TFNet) | 水果 | |
广润种源公司(Green World Genetics Sdn Bhd, Malaysia) | 蔬菜 | ||
泰国 | 泰国蚕业司(The Queen Sirikit Department of Sericulture) | 蚕桑 | |
越南 | 越南植物保护研究院(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Vietna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植物保护 | |
越南国家农业科学院(Vietna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
越南河内农业大学(Hano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 作物 | ||
印度 | 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 作物 | |
柬埔寨 | TATAN LAND CO.LTD(柬埔寨TATAN集团) | 植物保护 | |
日本 | 日本兵库县立中央农业技术中心(Hyogo Prefectural Technology Center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Japan) | 水稻 | |
欧洲 | 意大利 | 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Bioversity International) | 水果 |
意大利(Parco Technologico Padano,PTP) | 水稻、畜牧、水果、蔬菜、农产品加工 | ||
英国 | 英国国立动物卫生研究所(Institute for Animal Health, UK) | 兽医 | |
俄罗斯 |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发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log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植物保护 | |
非洲 | 南非 |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South Africa(南非Stellenbosch大学) | 水果 |
马达加斯加 | 马达加斯加FRIGOTA公司(FRIGOTA S.A.R.L Importation Generale Froid-Electronique) | 水果 |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作物(花生) |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USA) | 畜牧、果树、兽医、蚕桑 | ||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USA) | 畜牧 | ||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USA) | 植物保护(红火蚁) | ||
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US) | 兽医 | ||
加拿大 | 加拿大农业部Guelph食品科学研究中心(Guelph Food Research Centr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anada) | 农产品加工 | |
拉丁美洲 | 巴西 | 巴西农牧研究院-国家木薯与热带果树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ssava and Tropical Fruit Crops, 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CNPMF-EMBRAPA) | 水果 |
哥斯达黎加 | 哥斯达黎加EARTH大学(Universidad EARTH) | 水果 | |
秘鲁 | 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 | 作物 | |
厄瓜多尔 | 厄瓜多尔东方集团(Orient Group Incorporation in Ecuador) | 作物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印度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 作物 |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食品科学研究所(Foo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stralia) | 农产品加工、植物保护 |
广东省农科院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茅,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十二五”,全院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3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9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共1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5项,省科技一等奖9项;育成通过各级审定的新品种共193个,其中国家审定(鉴定)品种9个,有5个超级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省审定品种165个(约占同期广东省审定品种的40%);获授权专利201项;共有279个品种和69项技术被列为农业部和省、市主导品种、主推技术。[7]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创刊于1965年,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广东省唯一的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8]
《广东农业科学》分别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获得第四、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广东省首届“十佳”期刊,第二、三、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和第二、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等,并荣获中国“双效”期刊称号。被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以及中文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FAO农业数据库、IRRI数据库等多个中国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与检索系统收录。[8]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创刊于2000年,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以刊载农业、农村、农民实用技术和政策新闻信息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普读物,是广东基层党组织的指定读物和广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辅助读物,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9]
开设有三农要闻、专家答疑、种植园地、植保医生、畜禽水产、贮藏加工、农技培训、市场直击、农资天地、良种展台、供求信息、生活百科等栏目。[9]
《广东园艺》由广东省园艺学会主办,2000年第一季度创刊,已出版了50期(13卷),每期内部交流1500-2000册。[10]
主要栏目有专题论述、研究报告、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经验交流、病虫害防治,信息等。主要在我会会员中交流,读者对象以园艺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人员、院校师生、园艺专业户为主。[10]
截至2016年12月,科学院主要与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37所高校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涉及水稻、果树、畜牧、水产、兽医、蔬菜、蚕桑、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我院共有研究生导师9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已培养毕业研究生367名,其中毕业博士23名;在读研究生136名。[11]
2009年科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培养协议”,有华中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先后联合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2名。
释义:
1、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以绿色为主色调,既寓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绿色、优质、安全和生态,也寓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
2、图中绿色下深上浅地渐变,既沉稳谦逊又富有朝气,既隐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蓬勃发展的状态,也表现出农科人不断寻求创新与超越的精神品质。
3、主体图形由植物的幼苗姿态抽象而成,中间两片向上生长的新芽象征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承托状的两片护叶犹如强劲有力的勤劳双手,寓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科技托起现代农业发展。[12]
4、圆形图形使整个标志彰显和谐、圆融,象征团结合作的精神,体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设和谐院所的理念。
科技创新,服务三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