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苦丁茶四川省筠连县是名副其实的“苦丁茶之乡”,筠连苦丁茶享有“青山绿水”的美誉。据统计,2010年全县苦丁茶种植12万亩,产量达17300万担,产值上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叶苦丁茶基地县,占全国苦丁茶市场销售份额的50%以上。产品销售全国各大中城市,成为筠连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产业结构培养的特色产业。2009年,筠连苦丁茶获得了四川省第九届“四川名牌产品”荣誉称号。2010年,“苦丁茶之乡”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定,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苦丁茶树茶树为常绿乔木,高达15m。直径约60cm,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浅裂,枝条粗大,平滑,新条有棱角。叶革质而厚,螺旋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圆,基部钝,边缘有疏齿,上面光泽,下面主脉突起。聚伞花序,多数密集在上部叶腋;雄花序1~3朵,雌花序则仅有1花;苞片卵形,多数;萼4裂,裂片卵形,有缘毛,黄绿色;花瓣4,椭圆形,基部愈合,长为花萼的3倍;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长,花丝直形,花药卵形,中央有退化了房,两性共强雄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状卵形。核果球形,成熟后红色,有残留花柱;分核4颗,有3棱。花期4~5月,果期10月。在成熟期经过精致加工成卷缩状态,干燥后为褐黑丝条形。
苦丁茶树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喜温喜湿,喜阳怕渍,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上种植;适应在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4500℃以上、长年平均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0℃.降雨量在15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生态条件下生长。
筠连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好,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筠连苦丁茶田间管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1%,年降雨量1115.6mm ,年日照时数为1050小时,为全国低日照值中心之一,气候非常适宜苦丁茶生长;森林覆盖率达39%,小气候较好,苦丁茶本身病虫害感染少,有利于生态茶园建设;当地土地多偏弱酸,肥力中等以上偏多,有条件调整土地栽植苦丁茶;耕地重金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且富含硒,为全国四大富硒县之一;海拔3638.5m至1777.2m,立体气候明显,多数地方都适合苦丁茶生长;筠连是一个农业县,无污染工业。
产地范围
筠连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筠连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筠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筠连苦丁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筠连苦丁茶技术要求
(一)种源。
木樨科紫荆女贞和序梗女贞。
(二)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海拔500m至1200m的山地。黄壤类、黄棕壤类土壤,pH值4.5至6.5,土层厚度≥55cm,有机质含量≥2.0%。
(三)栽培管理。
1. 种苗繁育方法: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
2. 苗木定植:每年2月份或11月份定植;密度每公顷苗数≤30000株。
3. 肥水管理:每公顷每年施优质有机肥≥2.5吨。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每年二月至四月,上午露水干后摘茶,嫩度要求在一芽二叶以内或初展。
(五)工艺流程。
鲜叶→摊青→杀青→揉捻→毛火烘焙→二次揉捻→足火烘焙→包装→成品。
质量要求
1. 感官特色: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翠绿,汤色翠绿明亮,滋味微苦回甘,叶底嫩绿明亮,冲泡后,茶叶鲜活完整。
2. 理化指标:水浸出物≥45%、黄酮≥1.9% 。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