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技术策略及其细则

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技术策略及其细则

作者 何路路吴永发
书名 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技术策略及其细则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65008146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何路路、吴永发编著的《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技术策略及其细则》在讲述了国内外历史遗产保护利用重要概念、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广泛深入地规则了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的分类方法、技术策略和实施细则,试图为大量历史性的徽州古民居面临的新问题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途径。
本书可供古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及文物保护相关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徽州古民居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何路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硕士,先后全程参与20余项大中小型工程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完成或参与完成总平面及单体平面绘制及调整、SU推敲模型建立、沟通效果图公司制作效果图、文本制作等)以及参与国际合作建筑节能研究项目。吴永发,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香港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安徽省人大常委。

在徽州地域建筑和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上成果颇丰,主持和负责各类研究课题百余项,先后获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十多项。首届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首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全国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综合大奖(最高奖)获得者。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的研究意义
1.1.3 徽州古民居分类保护利用的研究目标
1.1.4 采用分类方法研究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的原因
1.2 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概况
1.2.1 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理论研究情况
1.2.2 我国古民居保护利用理论研究情况
1.2.3 研究情况总结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书框架的建立
第2章 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类型划分
2.1 古民居保护的相关概念及范围
2.1.1 建筑遗产、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
2.1.2 历史性建筑
2.1.3 保护、修复、改造等
2.1.4 建筑再利用
2.1.5 技术策略及其细则
2.2 前期准备
2.2.1 资料收集
2.2.2 现状建筑测绘
2.2.3 古民居残损勘测
2.3 古民居分类的几种模式与方法
2.3.1 根据“内在价值”对古民居进行分类
2.3.2 根据“可利用价值”对古民居进行分类
2.3.3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对古民居进行分类
2.3.4 根据“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古民居进行分类
2.4 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类型划分
2.4.1 几种古民居分类模式的综合与比较
2.4.2 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类型划分
第3章 类型一:原真性保护利用技术策略细则
3.1 原状保护
3.1.1 一般规定
3.1.2 周边环境
3.1.3 天并院落
3.1.4 古民居修缮
3.1.5 构造、材料
3.1.6 立面及形式
3.1.7 色彩
3.2 有限利用
3.2.1 一般规定
3.2.2 外部环境
3.2.3 建筑形态
3.2.4 建筑功能
3.3 案例分析
第4章 类型二:生活性保护利用技术策略细则
4.1 基础设施
4.1.1 一般规定
4.1.2 日常维护、防潮、消防、抗震
4.1.3 卫生间、厨房改造及沼气利用
4.1.4 节能设计
4.1.5 给排水
4.1.6 电气
4.2 居住功能布局
4.2.1 一般规定
4.2.2 居住条件标准
4.2.3 居住功能布局
4.3 案例分析
第5章 类型三:新业态保护利用技术策略细则
5.1 内部功能改造
5.1.1 一般规定
5.1.2 新业态的确定
5.1.3 结构加固
5.1.4 新业态功能改造
5.2 外部形态控制
5.2.1 一般规定
5.2.2 形式、体量及高度
5.2.3 色彩、材料及装饰构件
5.3 案例分析
第6章 类型四:异地保护利用技术策略细则
6.1 异地集中保护利用
6.1.1 一般规定
6.1.2 迁移范围
6.1.3 迁移方案
6.1.4 集中迁移利用
6.2 异地单体保护利用
6.2.1 一般规定
6.2.2 迁移范围
6.2.3 迁移方案
6.2.4 单体迁移利用
6.3 案例分析
第7章 总结
7.1 技术策略及其细则的汇报讨论情况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