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施1958年,北京化工学院建院时成立的机械系,最初设有三个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合成材料加工机械、化工过程自动化及仪表。
1986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
2000年3月,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1]
2007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
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1]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产品设计[3]
机电工程学院学科介绍框图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化工过程机械
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安全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工程力学、安全技术及工程[1][3]
学院一角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专任教师160余人,有教授2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1]
中国工程院专职院士:高金吉[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何亚东、王华庆(名单不全)
北京市教学名师:王奎升、张有忱(名单不全)
北京市优秀人才:王华庆(名单不全)[5]
省级教学团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1]
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国家级精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
北京市精品课程:流体及粉体力学基础、机械创新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教学实验中心[1]
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过程装备课程改革[6]
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
国家级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实验室[7]
校级研究机构:新材料及装备研究室[8]
据2020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科研部973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竣工、部委、省市项目100多项。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52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1]
名称 | 项目名称 | 时间 |
---|---|---|
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研发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2008.01-2010.12 |
燃煤机组换热设备强化传热技术与节能改造工程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 2011.01-2014.12 |
高分子基体中一维/二维无机纳米粒子可控取向问题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2.01-2015.12 |
高分子制品微分注射成型方法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0.01-2012.12 |
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控制备原理与方法研究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4.01-2017.12 |
资料来源:[9] |
名称 | 项目名称 | 时间 |
---|---|---|
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研发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2008.01-2010.12 |
燃煤机组换热设备强化传热技术与节能改造工程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 2011.01-2014.12 |
高分子基体中一维/二维无机纳米粒子可控取向问题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2.01-2015.12 |
高分子制品微分注射成型方法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0.01-2012.12 |
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控制备原理与方法研究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4.01-2017.12 |
资料来源:[9] |
截至2019年12月,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举办了萌芽杯、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周“百人作画”活动、周快闪活动、“宿舍大爆炸”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讲报告会等活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