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化宫是齐齐哈尔市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齐齐哈尔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8年,过去是苏式、老式建筑,棚顶是木制结构,存在着诸多防火隐患。在2002年出版的《齐齐哈尔辞典》上有一段对于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的注解:1956年,市委决定在“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原为日本侵略者所建“忠灵塔”,所谓的“忠灵塔”,是日本侵略者为纪念侵略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而建造的。)基址,修建全市建筑规模最大的职工学习和文体活动场所——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外景
工人文化宫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主楼、北翼大剧场、南翼体育馆组成。主楼4层,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设有会议室、展览厅、图书室、游艺厅、舞厅、教室、贵宾室,后又增设音乐茶座、台球厅等,可举办各种展览、演出、教学和舞会、会议等。大剧场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内设1460个活动软椅,四壁镶花纹布装饰,莲花型台口,剧场舞台422平方米,可容千人合唱团登台演出,日常除放映电影外,市级重大会议和大型文艺演出也在此召开和举办。体育馆建筑面积3605平方米,馆内有长31米、宽17.7米的体育运动场地,四周建有高8米的看台,可容纳1200名观众,为设备齐全的中型体育馆,可供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比赛,以及武术、杂技等演出。
1946年8月15日,当时的嫩江省临时参议会决议,将“忠灵塔”改为“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并在“忠灵塔”上刻下这8个宋体白色大字,以警示齐齐哈尔人民勿忘国耻。
1956年,“九一八国耻纪念碑”被爆破拆除,在原址上建造了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
2002年至2003年,文化宫向消防部门提出防火重大隐患整改申请,经消防部门实地勘察,于2003年初被正式确定为防火重大隐患整改单位,并限时整改,期限是两个月。2005年底,省消防总队责成市消防支队,正式下达停业整改通知,并挂牌整改。2005年12月,工人文化宫正式停业。在此期间,文化宫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工人文化宫外景2007年6月,当时的市长林秀山签发了维修改造方案,由省、市两级工会和市政府适当安排资金共同解决。2007年至2008年之间,市政府拨款300万作为启动资金,由齐翔建筑安装公司中标并进行维修改造。工程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期工程是屋面改造和消防改造,木制结构全部改为钢结构。二期工程是室内装修。在屋面改造急需资金的同时,市总工会主席杨亚森为文化宫多方筹措资金150万元,使文化宫一期工程屋面改造工程能够顺利封顶。
2016年12月20日,修葺一新的工人文化宫重新对外开放。
2016年12月27日晚18时30分,华灯璀璨的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座无虚席。工人文化宫举办重新启幕后的首场演出——市总工会慰问劳动模范新年文艺晚会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1.大剧场:剧场拥有省内领先技术的灯光音响设备,舞台可容纳千人合唱团同台演出。另有报告厅、大中小会议室,可接待各类会议。
2.主楼:包含部分艺术学校、礼堂、超市等设施。
洗手亭3.体育馆:主要为部分舞蹈俱乐部、体育设施、咖啡吧。
4.广场:广场上有标志性毛主席像,夜间有大量市民和游客健身娱乐。
5.洗手亭:位于工人文化宫南侧,忠灵塔是日本侵略者为纪念侵略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而建造,该亭是原日本忠灵塔的附属设施之一,亭内原有花岗岩凿的水池。1955年忠灵塔拆除后仅存此洗手亭。
齐齐哈尔侵华日军地下工程是二战期间世界上遗留至今且保存完好的最大地下军事工程之一,“大黑包”、玻璃厂、火车站、市政府二号院、老江桥、南浦路、榆树屯等多处均存有保存完好以及被施工掩埋的地道入口。
工人文化宫台阶南侧地道入口
从工人文化宫地道入口下到地下约7米深,是一条约1.5米宽、1.9米高的通道,内有休息室、机枪眼等设施。通道可以看到两条分支。据知情人介绍:这里是主通道,两条分支,一条通往市政府二号院中间的花坛(原日本宪兵总部),然后由此通向火车站,(地面距离约6公里);另一条可通往“大黑包”(地面距离约6公里)。
因安全因素,工人文化宫地道暂不对外开放
在齐齐哈尔市乘坐2路、9路、104路、106路可在“工人文化宫”站下车游览。
乘坐2路、5路可在“鹤泉园”站下车游览。
工人文化宫(3)周边景点包括:龙沙大夜市、龙沙公园、鹤城体育场、鹤泉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