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五龙河向北九水风景区行驶,行至距北宅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以北约3公里处,在山庄村居之间有一处现代化的居住小区,这就是“凉泉新苑”——新的凉泉村。这里西依秀丽的华楼山,南望巍峨的石门峰,北靠崂山水库上游的白沙河,东连毕家村。
凉泉新苑由九栋高楼组成,住着321户,1026人。村民新居中时兴的装修、新颖的家具、适用的家电……令人羡慕不已。村民们感叹道,几年前做梦也想不到现在的家会是这样的。
凉泉村,原来位于崂山的一个著名的山口——月子口以东宽敞山涧冲积的平原上,附近有白沙河流过,树木成荫、土地肥沃。明朝嘉靖年间,山东胶州三角里刘姓的一支择此定居,因村中有一眼水质甘冽、常年不涸的清泉而得名,后来有李、矫、孙、宋、曹、杨、王等家族相继迁入,以刘、李姓人家居多。
1958年9月,青岛市为解决城市供水紧张问题,投资200余万元兴建“月子口水库”,次年7月竣工后改名为“崂山水库”。为修水库,凉泉等12个自然村共967户村民需要搬迁。就这样,在此繁衍生息数百年的凉泉村民响应政府号召,“舍良田而居山野,忍干渴而迁高埠”,告别了704亩良田,整体搬迁至水库上游的山礓、坡坡涧(原属杨家村)、香里北涧(原属香里村)组成凉泉生产大队。
搬迁后,凉泉人不甘落后,山上植树造林,山下培育果园,该村曾成为北宅有名的果树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凉泉村的山林绿化远近闻名,上级领导下来视察,村民自豪地说,凉泉的山界站在远处一看就知道,哪里树多山界就到哪里。只见山上林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山下满是果园,到处鸟语花香,可见凉泉村对山林环境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凉泉人意识超前、敢想敢干,从南方引进优质茶树,培育茶园。山下改种樱桃、杏、桃、李子、山楂等果树。春天到来,山上山下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在翠绿的山林托映下分外妖艳,显示出一副浓浓的田园气息。凉泉村的山林资源富饶,自然环境极佳,但水资源及田地不足,经济发展不快。多年来除了植树种果、种茶外,为了不污染水库,保持水质的清洁,没有开办企业,没有开过一个采石场,外出打工成为凉泉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从而使人均收入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796万元,人均收入3860元。
2001年7月1日凝结为由九栋高楼组成的“凉泉新苑”,从此凉泉人走上了幸福之路。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28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沟崖等36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