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

海洋碳汇

学科 自然学
中文名 海洋碳汇
目录导航

概念阐释

海洋碳循环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海洋碳循环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

海洋碳汇又称“蓝色碳汇”或“蓝碳”,与陆地上的“绿色碳汇”相对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蓝碳》报告认为,海洋生物(特别是海岸带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该部分的碳称之为“蓝碳”。

海洋碳汇具体来讲,是指海洋碳汇是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物链等机制吸收和存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和活动,在价值上体现为有固碳能力的海洋生物资源的总价值。海洋碳汇具有一般商品的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通过海洋生物的碳汇功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改善人类生存、生活环境质量;其价值体现为:在整个过程中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其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

储碳形式

海洋储碳的形式包括无机的、有机的、颗粒的、溶解的碳等各种形态。海洋中95%的有机碳是溶解有机碳(DOC),而其中95%又是生物不能利用的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世界大洋中RDOC的储碳量大约是6500亿吨,储碳周期约5000年,它们与大气CO2的碳量相当,其数量变动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3]

海洋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微型生物(Microbes),它们是海洋RDOC的主要生产者---它们可以利用活性溶解有机碳(LDOC)支持自身的代谢,同时产生RDOC。生物来源的RDOC构成了海洋RDOC库的主体,由于RDOC在海水中的代谢周期很长,所以相当于将大气中的CO2封存在海里面。在海水中LDOC的浓度较低,而RDOC的浓度较高,微型生物的这一作用将低浓度的LDOC转化为高浓度的RDOC就好像将水从低水位抽到了高水位,所以这一机制被形象地成为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CarbonPump,MCP)。

固碳能力

地球上的碳元素主要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虽然全球的碳元素主要以碳酸盐岩石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但其中的碳元素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较少参与碳循环。所以,海洋是除地质碳库外最大的碳库,也是参与大气碳循环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海洋的固碳能力约为4000万亿吨,年新增储存能力约5亿吨~6亿吨,碳元素在海洋中主要以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三种主要形态存在。

经济核算

核算体系

海洋碳汇价值核算体系海洋碳汇价值核算体系依据海洋碳汇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将海洋碳汇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并进一步细分,形成基于“五分类”模型的海洋碳汇价值核算体系。

测算方法

常用海洋碳汇的具体测算方法常用海洋碳汇的具体测算方法对于各类海洋碳汇价值的具体测算,当前常用的海洋碳汇测算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收益价值法、旅游费用法、碳税法、碳交易价格法和意愿价值法等。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海洋碳汇的特点以及实际测算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可适用不同的方法。

核算过程

具体核算过程采取分类核算,逐级汇总的原则。即由小类到大类进行分别核算,逐级汇总,最终得出海洋碳汇的总经济价值。在具体核算过程中,贝类、甲壳类产品以及可食用藻类等部分指标具有可参考市场价格,可直接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测算。其余指标由于无具体交易市场,难以直接界定其价格,则采用替代成本法、旅游费用法、意愿价值法等方法进行测算。[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