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铃(又称“曼陀林”、“曼德琳”)是弹拨乐器,属于鲁特琴族。有四组复弦,指板上有铜品。音域较接近于小提琴。有使用拨片弹奏,属于旋律乐器,它的振音弹法最能带给听众特别深刻的印象。调音法和小提琴相同,采取五度音隔。经常与吉它等低音乐器合奏,也可做独奏用。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等作曲家,编有不少曼陀铃演奏用的古典乐曲。
曼陀铃的指板上,埋有小提琴上所没有的金属细条,借以辨认音阶,不必为了习得正确音阶作苦练,是一种家庭乐器和教学用乐器。因为弹奏简易,所以学习相同乐曲所费的时间,比小提琴要少得多,可以享受学习简单、进步快速的乐趣。
曼陀铃的声音像是银铃滚动一般,非常的清脆美妙。空灵、细碎、干净。古典味道浓厚。
曼陀铃源于18世纪的意大利南部,是由稍早源自中世纪意大利的mandore琴发展而来,最初并没有制造曼陀林的基础模型,每个意大利的城市都生产各自的曼陀林,无论在琴弦或设计造型上都各有特色,其中拿波里型式的曼陀林流传下来,后来流传极广。
二十世纪初期,OrvilleGibson改良了曼陀铃的琴身设计,由拱形背板改变成为平面背板,[1]而此型在美洲地区较为流行。
1.圆背那不勒斯式曼陀铃(Blowbackmandolins)
2.平背曼陀铃(AModel,Flatbackmandolins)
3.乡村音乐曼陀铃(FModel)
4.电曼陀铃(ElectricMandolin)
5.双颈曼陀铃(Double-neckMandolin)
6.班卓曼陀铃(mandolinbanjo)
1.mandola:中型
2.mandocello:大型
3.mandobass:低音(曼陀贝司)
首先,一把琴上有着很大的压力,加上天气的变化,和木头本身的不可预知性,使事情变化多端。木头是个活的可以呼吸的东西。它不如金属坚硬,它和人一样,不可预知。那也是木头的魅力。它的这种特性让它成为制作乐器的完美材料。要注意木头也有细胞结构,它会随着气候,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湿度会比较低,木头会呈现一定的收缩,特别是如果木头事先没有做很好的干燥处理。当然,夏天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木头会吸收一些湿气,然后膨胀一点点。所以,禁止暴露在剧烈且重复变化的天气中,这样会让曼驼铃爆裂,甚至影响到音色。
注意事项
保养方法
早期演奏家RobertGardnerofMacandBob为推广这种乐器而努力时,是BillMonroe确立了曼陀铃在乡村音乐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这位兰草音乐之父让当时的整个音乐界都为他手中那把曼陀铃的美妙之音而倾倒。
步Monroe后尘的有JimandJesse乐队的JesseMcReynolds和OsborneBrothers乐队的老大剧院之星Bobbysborne,以及TexasPlayboyTinyMoore和JethroBurns。曼陀铃拓宽了兰草音乐的范围,之后的演奏家RonieMcCoury、SamBush、DavidGrisman和TimO'Brien则仍继续着Monroe的演奏传统。
曼陀铃这种乐器在文艺复兴时期,多用作牧歌的伴奏;而真正将它作为主奏乐器,并为它创作了协奏曲的,恐怕主要就是维瓦尔第一人,因此《G大调双曼陀铃协奏曲》也就自然成为音乐历史上的珍品了。
维瓦尔第的这首为两把双曼陀铃而作的协奏曲是一部浪漫之作,其知名度通常主要是由于它的第二乐章“广板”经常被巴洛克精选集的唱片所选取。作品的首尾两乐章为“快板”,它们就如同两支自由自在的田园舞曲,而夹在这两个快板乐章之间的“广板”乐章,是两把曼陀铃的二重奏,既具恬静与柔美的特点,又含有淡淡的伤感之情,显示出极具深刻的情感魅力,是巴罗克慢板乐章中不可多得的精美之作。[2]
作品中文译名 | 作品原名 | 作者 |
《亚历山大·巴卢斯》 | AlexanderBalus | 亨德尔 |
《嫉妒的情人》 | L’Amantjaloux | 格雷特里 |
《奥赛罗》 | Otello | 威尔第 |
《大地之歌》 | DasLiedvonderErde | 马勒 |
《小夜曲》 | Serenake | 勋伯格 |
《五首管弦乐曲》 | 韦伯恩 | |
《竞赛》 | Agon | 斯特拉文斯基 |
以上是几首非常著名的乐曲。曼陀铃参与演出的乐曲还有许多,甚至有些是无从查证的。伟大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Beethoven)也曾为曼多铃和钢琴作了一些乐曲,还有维瓦尔第(Vivaldi)的几首协奏曲。
作品中文译名 | 作品原名 | 作者 |
《亚历山大·巴卢斯》 | AlexanderBalus | 亨德尔 |
《嫉妒的情人》 | L’Amantjaloux | 格雷特里 |
《奥赛罗》 | Otello | 威尔第 |
《大地之歌》 | DasLiedvonderErde | 马勒 |
《小夜曲》 | Serenake | 勋伯格 |
《五首管弦乐曲》 | 韦伯恩 | |
《竞赛》 | Agon | 斯特拉文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