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陆龟(11)背甲圆形,黄色,每块盾片上均有大块黑斑纹,背甲前缘缺刻。腹甲黄色,具黑色斑块,腹甲后缘缺刻较深。头部黑色,略带黄色,上喙钩形。四肢黄色,前肢有5-10列小鳞片,前肢5爪、后肢4爪。尾短。
雌性鉴别:雌龟腹甲中央平坦,无凹陷,尾短且细,泄殖腔孔距腹甲后部边缘较近;雄腹甲中央凹陷,尾长且粗壮,泄殖腔孔距腹甲后部边缘较远。
亚种区别:东赫尔曼陆龟,眼部后方及下方均具有鲜明斑点,故能与分布于西部的亚种——西赫尔曼陆龟区别开来。
赫尔曼陆龟喜欢栖息于干燥草原或灌木丘陵地带内植物丰富且湿度较低的区域。也有部分个体栖息于稍微湿润或异常低温的特殊环境中。
冬眠:欧洲大陆因为纬度较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赫尔曼陆龟能适应这种具有明显温湿度变化的环境,并藉由迁徙的方式来寻觅适当的场所,甚至当环境温度过低之际,个体还会以冬眠的方式来度过不适合生存的恶劣环境。
食性:赫尔曼陆龟在食性上呈现标准的植物食性。日常的供饵应以深色叶菜与新鲜蔬果为主。经常用来投喂赫尔曼陆龟的蔬菜包括甘蓝、结球莴苣、油菜叶与花朵、去除细刺的多肉植物或菊苣等深色菜叶,而无花果、石榴、软烂番茄与木瓜,则可以在正餐之外,作为辅助性的饵料供应。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法国、希腊、意大利、黑山、罗马尼亚、塞尔维亚、西班牙、土耳其。1998年中国少量引进。
赫尔曼陆龟原产地分布图
赫尔曼陆龟的个体间存在极为明显的地域与阶级观念,因此虽然成熟的雌龟每次可以产下2-6枚的卵粒,且整个繁殖季节可以产下2-5窝卵,然而个体的产卵数量与周期,却受到族群数量与其他个体的严重干扰,因而时常导致抱卵雌龟的产卵频率不一,甚至出现因为无法产卵,而让卵粒在腹中坏死并形成结石的窘况。
性活动一般发生在3月和10月之间,最常见于8月和9月。赫尔曼陆龟的交配习惯是混杂的,没有证据表明交配选择与大小有关;在追逐时,雄性会咬雌性的四肢,包括前肢和后肢,还会经常撞击雌龟的一侧。当雄性试图爬跨时,雌性通常会走开,有时交配行为在移动中产生。整个交配过程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半个多小时。
产卵地点的选择与地面温度有关。当雌龟视察了现场的大部分区域(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后,雌龟通常会在15分钟内做出决定。起初,它看着似乎在觅食,小心翼翼地在地面上移动,嗅着低矮的植被或者把鼻子贴近地面,但是很少停下来进食。当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时,它会用自己的腹板将松散的树枝、垃圾和表层土壤推走,在挖掘洞穴之前用后肢将剩余的垃圾拖到一边。
接着,雌龟用后腿挖掘30-60分钟,直到洞深7-8厘米。产完蛋后,雌龟再次用后腿小心翼翼地调整每枚蛋的位置,重新填满洞,不留下任何可见的痕迹。最后它再用后腿将泥土踩实,并放上原来的覆盖物的小树枝、落叶等,使它看起来和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不同。
将采集的赫尔曼陆龟卵移至孵化容器中,蛋的上下方向不能改变,容器内放置湿润的蛭石。孵化时,将卵浅埋入孵化基质中,并保持基质温度在26-32℃,相对湿度在75-85%。孵化期间,需定期挑出坏卵并更换基质。此外,孵化温度应根据预期孵化的雌雄比率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孵化需要大约三个月,且孵化时间可能与温度有关。
| 中文名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西赫尔曼陆龟 | Testudo hermanni boettgeri | Mojsisovics,1889 |
| 赫尔曼陆龟指名亚种/东赫尔曼陆龟 | Testudo hermanni hermanni | Gmelin,1789 |
| 中文名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西赫尔曼陆龟 | Testudo hermanni boettgeri | Mojsisovics,1889 |
| 赫尔曼陆龟指名亚种/东赫尔曼陆龟 | Testudo hermanni hermanni | Gmelin,1789 |
赫尔曼陆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4年 ver 3.1)——近危(NT)。
赫尔曼陆龟指名亚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6年 ver 2.3)——濒危(EN)。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方式饲养赫尔曼陆龟。春季、秋季和冬季进行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场地面积约为35平方米,配上空调和暖气片等保暖设备,空调温度一般设置为28℃。室内饲养箱内铺设椰土垫材,并设置水盆、食盆和躲避穴等设施。此外,室内养殖时还应设置UVA灯、UVB灯和夜灯,为赫尔曼陆龟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温度梯度。在非繁殖季节,成年的雄龟与雌龟要分开饲养。
夏季进行室外饲养。室外饲养场地面积为30-40平方米,模拟赫尔曼陆龟自然的栖息环境,包括活动区、遮阴区、躲避区和产卵区等。四周设置45-65厘米高的栅栏,栅栏插入地面约5-8厘米深,主要是防止龟逃逸和敌害进入。地形分别由土堆、平地和高低不等的缓坡组成,供龟爬行,增加龟的活动量。场地基质为泥土,厚度为10-30厘米,基质上有落叶、小树枝覆盖,可供赫尔曼陆龟挖洞产卵。室外还可种植龙柏、扶桑等植物,在炎热的天气里,这些灌木和乔木可以成为赫尔曼陆龟的遮荫处,这对其健康至关重要。另外,地表可以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等牧草,既供其采食,又为期提供躲避场所。水源以水盆的方式供给,每天清洗更换干净水。
投喂管理:日常投喂的饲料种类有紫衣甘蓝、地瓜叶、油麦菜、番茄、胡萝卜、新鲜牧草、紫花苜蓿、桑叶、扶桑(叶和花)、苹果、香蕉、橙子、提子和拌草粉的赫尔曼陆龟颗粒料等。饲料一般在9:30-10:30投喂。每隔1天饲喂1次,每次可将水果蔬菜切块后混合投喂。饲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龟个体情况等因素确定,一般约为龟体重的5%,摄食30-60分钟后即可收拾残饵。此外,每周添加1-2次适量的钙粉或墨鱼骨、复合维生素等。
日常巡察:每天上午、下午各巡察1次,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观察赫尔曼陆龟摄食和排泄情况,依据残饵量调整饵料种类和用量,观察是否所有赫尔曼陆龟都摄食了,对连续几天不摄食的龟进行检查;观察赫尔曼陆龟活动情况,对连续几天不活跃的赫尔曼陆龟进行检查;观察龟身体健康情况,看是否有闭眼、眼耳部脓肿、鼻部黏液、四肢受伤、尾部肿胀等患病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