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山乡[3]茂山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北部,南连屏山镇,西与武定县插甸乡接壤,北与云龙、团街两乡毗邻;东西最大横距1 8.4Km,南北最大纵距1 3.8Km,最低海拔1780米,最高海拔2630米;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8Km,距省会昆明90Km,禄撒公路、云龙公路穿境而过;全乡辖11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34.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89亩,其中:水田16423亩,旱地8175亩;林地面积9.5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0.9%。
全乡地形呈陵状,东西部山梁起伏较高,南北为山梁间峡谷。乡内主要河流有甲甸小河、丽山小河、掌鸠河,向南流入普渡河,注入金沙江。有甲甸、娜拥两座小一型水库,有红星、树木棕、沙田、阿着四座小二型水库,共有大小库塘8 5件。
茂山乡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8公里,东接翠华乡,南邻屏山镇,西与武定县插甸乡接壤,北与云龙、团街两乡毗邻。
全乡地形呈陵状,东西部山梁起伏较高,南北为山梁间峡谷。乡内主要河流有甲甸小河、丽山小河、掌鸠河,向南流入普渡河,注入金沙江。有甲甸、娜拥两座小一型水库,有红星、树木棕、沙田、阿着四座 小二型水库,共有大小库塘8 5件。
全乡国土面积234.6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全乡辖10个村委会,137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人口37091人,居住着汉、彝、苗、傈粟、白、回、壮、傣八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1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0%,境内最低海拔1780米,最高海拔2630米。年均降雨量996毫米,年均气温14.3摄氏度。全乡地形呈陵形状,东西部山梁起伏较高,南北为山梁间峡谷。乡内主要河流有甲甸小河、丽山小河、掌鸠河,向南流入普渡河,注入金沙江。
茂山乡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旱雨两季分明,初霜期11月8日,终霜期3月2 0日,无霜期253天,年均降雨量996mm,年均日照2236小时,水资源年均流量1.1亿立方米。茂山乡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茂山乡年均气温14.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03l毫米,相对湿度为 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终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量达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干季67千卡/平方厘米,两季之间变化不大。
气候特征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春季,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春季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胁,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
夏季,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因此,盛夏季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冬季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外,多数地区有两个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气温小于10℃),有时出现阴冷天气,霜冻或降雪,严重时能导致小春作物灾害。
5.干、湿季分明
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4月与5月,10月与11月降水量变化很大,5月份的降水量要比4月份多2、3倍,10月份的降水量要比11月份多1倍以上。
全乡1 0个村委会通电、通路、通水。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48公里,农村通电率达100%,8 O%的群众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9个村委会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个 村卫生室1 0个,初级中学2所,完小1 4所。
发展状况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019万元;农业总产值达8084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达187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4元。
全乡10个村委会通电、通路、通水,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48公里,农村通电率达100%,80%的群众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85%的群众享有初级卫生保健,97.4%的农业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两基”和“普实”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10个村委会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0个,初级中学2所,完小14所。
乡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
茂山乡的乡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实力不强。2007年,茂山乡GDP11019万元,人均GDP仅为2937元,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33.5万元。
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渠道单一,2007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534元,比全县平均水平1921元少387元。
基础设施薄弱。病险水库多,配套不完善,大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长年带病运行,无法保证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乡村公路路面等级低,通达条件差,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规模、品位、档次、功能及配套设施均满足不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人力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各类人才,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茂山乡经济发展的又一“瓶颈”。
思想观念保守,改革开放滞后,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不健全,在乡域经济竞争中如何打好时间差、空间差、信息差、制度差方面未能抢占先机、把握主动。
经济发展优势
茂山乡的发展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
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将更加广泛地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二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北部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将有力拉动茂山乡的发展;三是国家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建设项目的启动,将给茂山乡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四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茂山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五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全乡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的热情高涨,为加快茂山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措施
茂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业农村工作是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实抓好,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科技措施。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逐步减少务农人口,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一)切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在依靠科技,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做好畜禽疫病防治的同时,大力推广冻精改良技术,着力发展肉牛、生猪养殖;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脱贫致富战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2006年,年内生产总值10203万元,同比增长8.1%;农业总产值6737.2万元,同比增长7.3%;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17842万元,同比增长1 5.7%;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小麦、蚕豆、荞子、大豆等,粮食总产1393万千克,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6千克,同比增长1.5%;财税收入主要以烤烟为主,2006年县下达财税指标为319万元,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完成280.2万元,欠收38.8万元;财政供养人员106人(不含教育、卫生系统)。其中:离退养人员1 3人,在职职工9 3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元,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37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l 0个村委会分别是:茂山、甲甸、永定、永翠、归脉、东屏、丽山、斗乌、至租、娜拥。2006年末总人口为9336户375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69户803人,农业人口8867户36718人,农业人口占97.8%;居住着汉、彝、苗、傈僳、白、回、壮、傣八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 34人,占总人口的20%。8 5%的群众享有初级卫生保健,97.4%的农业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知网空间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茂山乡 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