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 2590 米,年平均气温 12 ℃,年降水量 1011.6毫米,适合种植马铃薯、荞子、燕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745.01 亩,人均耕地 2.36 亩,林地 12319 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60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45.01亩全部为旱地,人均耕地 2.36 亩,主要种植 马铃薯、荞子、燕麦 等作物;拥有林地 12319 亩,水面面积 284.4 亩,其他面积 9551.59 亩。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话,无路灯。全村未通自来有 272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86.6 %)。有31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8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8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8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86户(分别占总数91.8%)。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否 ;距离最近的车站10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10 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 89 辆。 到2010年底,装有太阳能农户 123 户;部份自然村未通路和电视。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2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5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9 万元,占总收入的 49 %;畜牧业收入98万元,占总收入的 40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680 头,肉牛198 头,肉羊 630 头);林业收入 6万元,占总收入的 2.4 %;第二、三产业收入 13 万元,占总收入的 5.3 %;工资性收入 9 万元,占总收入的 3.6%。农民人均纯收入812 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8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151 人,在省内务工 117人,到省外务工 34 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 省内。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30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1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优质脱毒马铃薯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 314 户,男性628人,女性 545 人。其中农业人口 1173人,劳动力 763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889人, 彝族275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 人,占人口总数的0.17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1013 人,参合率 87%;享受低保 90 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3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1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10 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 50 户,占农户总数的 18.38 %。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2441 平方米,拥有教师 3人,在校学生179人,距离乡中学10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9人,其中小学生138人,中学生41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总支1 个,下设 7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6人,少数民族党员 16 人,其中男党员53 人、女党员7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 7 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 1 个,团支部 7 个,共有团员6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