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文名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时间 2001年9月12日
目录导航

园区发展

今日紫竹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紫江集团、上海联和投资公司等七家股东单位共同投资组建。于2002年6月25日奠基,一期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2003年,被列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3月,园区通过国家省级开发区审核并予以公告; 2009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被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

2009年10月,园区被中组部认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被上海市商务委授予“上海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2010年12月,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揭牌;2011年3月,被上海市评为“上海品牌园区”;2011年6月,获得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2012年12月,被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紫竹优势

高新区由大学园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大学园区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主,通过校企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研发基地瞄准世界科技革命中的新兴产业领域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发展发向,吸引各类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并大力促进EDA平台、IP平台、设计企业孵化中心、多项目芯片加工服务中心和创业投资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紫竹配套区位于高新区东南角,将规划建设大型生态化国际社区。

功能定位

产业功能

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新能源、航空、数字内容、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六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服务功能

为进入高新区的科研人员和国内外高科技人才提供科技创新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风险投资服务、中介咨询服务、通讯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服务、会务展示服务、娱乐休闲服务……

孵化功能

主要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高新区内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建立完善的孵化体系和硬件设施,支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

引资功能

运用政府所赋予的优惠政策,依托高新区内形成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坚持科学的产业功能定位,形成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实现人才与产业集聚的放大效应。

辐射功能

形成具备向传统产业的辐射功能,为提升吴泾、闵行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附加值和技术能级作出贡献。

发展功能

随着高新区建设的推进,形成辐射效应,改善吴泾、老闵行地区的社会综合水平。与浦东新浦江镇建设形成互动,使之成为上海西南、黄浦江沿线又一亮点。

经济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闵行区的东南角,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一家由政府、高校与企业共建的高科技园区,其中集团占股50%。园区由大学园区、研发基地、生活服务区三部分组成,一期规划用地13平方公里。在总体规划上借鉴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园区的成功发展模式进行科学规划,使其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园区。

主要经济指标

200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27.1亿元,工业企业利润12.7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6.2亿元。截止09年年底,园区吸引外资项目81个,累计合同金额11.9亿美元。

开发建设情况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紫竹园区坚持生态发展、人文环境与产业特色的主线,并配合以高质量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力争创造一个居住与创业两相宜的人文化生态环境。区内的浦江森林半岛东、南两面环绕黄浦江,占地面积约5600亩,将规划建设具有各国风情的高级别墅区、具有法国南部小镇分格的商业配套区、滴水湖、超五星会议酒店以及水上巴士码头等,通过高密度的绿化、生态化的建设,为进驻园区的企业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居住环境。园区滨江大道位于黄浦江上游段,长约8公里,进深200-500米,沿着黄浦江建有亲水平台,滨江大道还突出了防汛功能,融入环境的梯式结构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位于园区研发基地核心区域的紫竹信息数码港,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重点面向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可以孵化、积聚15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容纳科技从业人员1万多人。园区EDA与IP验证公共技术平台,投资2400万元,该平台将为园区内的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电子辅助设计环境。 2005年,上海交大新校区的逸夫科技创新馆、软件楼、医学楼、电子信息楼群及5号教学楼二期、学生公寓和食堂等19个项目已建成。华师大新校区,19个项目全部开工,年内已有5千余名新生入驻新校区。

主导产业

园区以数字技术(数字电视、TFT-LCD等平面显示产品及相关IT产品)、软件技术、纳米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光通信器件与系统、微机电、生命科技、航天等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吸引各类国家级工程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及高科技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衔接的产业链基地和研究开发基地。

入驻企业情况

在生物技术领域,园区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

引进了国家组织工程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中心等高科技企业;在新材料领域,引进的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与上海市重大发展项目;在新能源领域,园区引入了国家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在航天航空领域,园区引入的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分别为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持的产业化项目和中国参与欧盟“伽利略”计划的重要技术单位;园区还引进英特尔全球研发中心、微软亚太研发总部、惠普全球(中国)软件中心以及意法半导体、欧姆龙、东丽、雅马哈、花王等30多家国际国内著名高能级研发中心。

园区成就

园区升级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揭牌仪式并共同为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国家高新区建设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上海张江高新区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紫竹高新区经过10年努力也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他希望紫竹高新区要进一步发挥区域特色,加强能力建设,培养创新人才,聚焦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远布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上海的高新区建设工作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

韩正表示,高新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十二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载体。

上海一定要按照国家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紫竹国家高新区要以这次升级为重大契机,在高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能力上实现突破,在符合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在支撑园区建设的政策设计上实现突破,在营造环境、吸引集聚一流人才上实现突破。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增强推进紫竹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合力,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2002年6月25日奠基建设的紫竹高新区,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市惟一一家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投资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科技园区。作为张江高新区“一区八园”的成员之一,紫竹高新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基地,重点吸引了集成电路与软件、新能源、航空航天、数字内容、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及高端制造企业入驻。

2017年12月26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示范工作周期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