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从公元前750年左右,腓尼基人挟着强大的文明敲开马耳他的大门开始,沧桑的历史从此展开。在腓尼基人之后,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圣约翰骑士、法国人,以及最后的英国人,陆续地踏上马耳他。虽然这些强权将马耳他作为扩张势力的跳板,却使得马耳他在历经殖民统治之后,得以拥有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宗教和建筑资产。
在布匿战争(Punic War)之后,罗马共和国摧毁迦太基,成为势力庞大的地中海新盟主。
公元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耳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为该时期的繁荣作见证。据传圣保罗在公元60年曾因海难而滞留岛上3个月,这可能是马尔他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开端。
4、5世纪蛮族入侵欧洲时期,马耳他一度落入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直到533年才重新由东罗马帝国取得统治权。
870年,马耳他落入来自突尼斯的阿拉伯人手中,并有大量的建筑遭到劫掠与破坏,而马耳他也因此而荒废一段时间。
11世纪时,一群来自诺曼第的佣兵进入南意大利,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王国,马耳他的阿拉伯人因此同意向佣兵统领罗杰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上缴税贡,其子罗杰二世继承父志,于公元1127年将马尔他纳入版图,这是马尔他再次天主教化的开端。自从罗杰二世在岛上建立天主教自治区之后,马耳他的命运便与西西里岛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关系直到1815年才结束。中世纪的马耳他,在欧洲天主教和北非回教之间摆动不定,除了海上的掠夺屡见不鲜之外,四处蔓延的瘟疫也不断侵袭这个岛国。
然而,决定马耳他命运的大事,则非圣约翰骑士团的到来莫属,公元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马尔他赐封给“圣约翰骑士团”,从此马耳他便留在西方的宗教世界中。
公元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埃及的土伦舰队在马耳他靠岸,公然违反了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则,并诱使大统领拒绝他登陆,遂以此为藉口驱逐骑士团,强占马耳他。
1800年,英国应马耳他人民的请求,继法国之后进驻该地,而在1815年的巴黎条约,将马尔他划归英国所有,从此马尔他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1947年,英国允许马尔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但随后在1958年撤销自治政府。
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1966年,马举行独立后首次大选,国民党获胜执政。
1974年,正式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1979年3月31日,英撤出在马军事基地。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日,马耳他正式成为安理会非常任成员,任期为两年,从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2]
全国共有67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3个,戈佐岛14个。马耳他分为六个统计区:南港: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83234。北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44852。北港: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18409。东南: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650。西部: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51961。戈佐-科米诺: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29026。
瓦莱塔瓦莱塔(Va lletta)面积达0.8平方公里,人口约0.7万(2021年),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诸如“圣约翰骑士团之城”、“ 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
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于首都瓦莱塔与比尔古、圣格莱亚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间,港区海岸线长15.56公里,万吨货轮可进港装卸货物,年吞吐量为160万吨。港内有多处深水码头以及装卸、加油和储粮等设施。
马耳他位于南欧,意大利西西里岛南方90公里的地中海上中部。面积316平方公里。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即凯穆纳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180公里。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岛为戈佐岛,面积67.08平方公里。
马耳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间有小块盆地,无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
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均气温19.7℃,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均降水量560毫米。
除建筑用石灰岩外,无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完全依赖进口。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低。淡水资源匮乏,一半以上生活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马耳他风景正式名称马耳他语为Repubblika ta' Malta,通称Malta。英语为Republic of Malta,通称Malta。中文表记为马耳他共和国,通称马耳他。“马耳他”一词的起源无从考究。通常的词源学说认为其来自希腊语μέλι(音meli),意为“蜜”。希腊人称此岛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马耳他出产一种品味独特的蜂蜜,故得昵称“蜜地”。希腊在前700年即对马耳他岛富有影响,使用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间亦统治马耳他。另一说“马耳他”来自腓尼基语“Maleth”,意为“避风港”。
马耳他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的来历:马耳他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红边。
马耳他国徽启用于1988年,为盾徽,图案与国旗相同。上有五垛并带缓冲闸的璧形冠。左右分别饰以橄榄和棕榈枝条,下方的绶带书写着“马耳他共和国”。
矢车菊矢车菊是马耳他的国花。象征幸福的矢车菊的故乡在欧洲。它原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色泽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
《马耳他颂》
歌词大意:一帝赐保佑,你一贯保护这块土地,祖国的亲爱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是你把我们的祖国造得这么美丽。
全国总人口51.5万(2019年)。主要是马耳他人,占总人口的88.2%(2016年),其余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
马耳他风景马耳他实行共和国制,奉行中立政策。1998年9月,马耳他国民党上台执政后对马耳他内外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在财政、金融、税收、司法、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外重新恢复加入欧盟的申请,重开入盟谈判并取得重大进展,于2002年底与欧盟结束关于马耳他加入欧盟的谈判。2003年3月,举行全民公决,53%的民众支持加入欧盟。对外于4月16日与欧盟正式签署加入欧盟条约。2004年5月1日马加入欧盟。2003年4月国民党蝉联执政。进一步加强同地中海南北两岸国家的关系,继续在欧洲—地中海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
1964年9月21日颁布独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女王为国家元首。1974年12月13日通过宪法修正案,成为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经议会不少于三分之二议员投票同意产生),但仍留在英联邦内。
一院制,称众议院,经普选产生,任期5年,为立法机构。本届议会于2017年6月选举产生,现共67席,其中工党(执政党)占36席,国民党(反对党)占28席,独立议员3席。议长安杰洛·法鲁贾(Angelo Farrugia)。
2019年12月,工党领袖、总理穆斯卡特宣布辞职,2020年1月罗伯特·阿贝拉(Robert Abela)当选工党新领袖并就任总理。内阁其他成员包括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克里斯·费恩(Chris Fearne),外交与欧洲事务部长埃瓦里斯特·巴尔托洛(Evarist Bartolo),老年和积极老龄化部长迈克尔·法鲁贾(Michael Farrugia),公平、研究和创新部长欧文·邦尼奇(Owen Bonnici),国家遗产、艺术和地方政府部长何塞·赫雷拉(José A Herrera),总理府部长卡尔梅洛·阿贝拉(Carmelo Abela),交通、基础设施和大型项目部长伊恩·博奇(Ian Borg),社会公正和团结、家庭和儿童权利部长迈克尔·法尔宗(Michael Falzon),司法和治理部长爱德华·扎米特·刘易斯(Edward Zammit Lewis),农业、渔业、食品和动物权益部长安东·雷法罗(Anton Refalo),社会住房部长罗德里克·加尔德斯(Roderick Galdes),教育部长贾斯蒂娜·卡鲁阿纳(Justyne Caruana),经济和产业部长西尔维奥·斯肯布里(Silvio Schembri),包容和社会福利部长尤利娅·法鲁贾·波尔泰利(Julia Farrugia Portelli),环境、气候变化和规划部长阿龙·法鲁贾(Aaron Farrugia),戈佐事务部长克林特·卡米莱里(Clint Camilleri),内政、国家安全和执法部长拜伦·卡米莱里(Byron Camilleri),旅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长克莱顿·巴尔托洛(Clyton Bartolo),能源、企业和可持续发展部长米丽娅姆·达利(Miriam Dalli),财政和就业部长克莱德·卡鲁阿纳(Clyde Caruana)等。
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16名大法官组成,由总统根据总理推荐任命,65岁退休。首席大法官马克•切特库蒂(Mark Chetcuti),2020年就任。检察长维多利亚·布蒂吉格(Victoria Buttigieg),2020年就任。
马耳他风景
(1)工党(Partit Laburista):执政党,中左派,欧洲社会党成员。1921年成立,早期党员以劳工阶层居多。对内主张权利平等,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福利社会,发展自主经济,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出售部分国有企业股份。对外主张中立和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重视同地中海国家关系。现任领袖罗伯特·阿贝拉,2020年1月当选。
(2)国民党(Partit Nazzjonalista):主要反对党,中右派,欧洲人民党团成员。1880年成立,早期党员主要是工商业者、教职员、律师、农民。对内主张把马建成信奉天主教、具有欧洲传统和民族精神、自由正义的民主国家,保护国内传统和生活方式,提倡环境保护,反对过度开发、引进外来移民和劳工,近年来政治立场趋中间化。对外主张加强同欧洲国家和地中海各国合作。现任领袖伯纳德·格雷克(Bernard Grech),2020年10月当选。
乔治·维拉:总统。1942年4月生,马耳他大学医学博士。1978年当选议员开始从政,系马政坛资深人物。历任马耳他工党副领袖、议会议事程序委员会和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6-1998年担任工党政府副总理兼外交和环境部长。1998年后作为反对派议员期间,长期担任影阁外交事务发言人。2013年工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再度出任外长。2017年议会提前大选后未连任。2019年4月就任马总统。已婚,有二女一子。
罗伯特·阿贝拉:总理,工党领袖。1977年12月生,马耳他大学法学博士,系马第八任总统乔治·阿贝拉(2009-2014年在任)之子。曾长期从事律师工作。2017年首次当选议员,并担任时任总理穆斯卡特法律顾问。2020年1月起任现职。已婚,有一女。[1]
马自然资源贫乏,技术人员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粮食基本依赖进口,外贸长期逆差。旅游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和外汇最主要来源。造船和修船业发达。2004年加入欧盟后获大笔援款,政府同时推出系列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一度陷入衰退。为缓解危机影响,马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旅游业贷款利息补贴、为企业量身定制资金帮扶等一系列措施,用以稳定市场、保障就业、吸引投资、刺激经济。2010年起经济企稳复苏,逐步恢复增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马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28.2亿欧元,同比下降5.7%;2021年第一季度GDP约为33亿欧元,同比下降0.5%;人均GDP约2.5万欧元(2020年),失业率3.6%(2021年6月),通胀率0.64%(2020年)。
近年来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GDP占比低于西方国家总体水平;从业人员占总劳力的比重不足20%。主要产品有电子、化工、机械设备、医药、食品饮料等。
由于严重缺水,马耳他农业受限,可耕地面积约9000公顷。农业、林业、渔业产值占马总体经济产值不足1%,全职从事农业人口约1600人(2020年10月)。粮食、牛奶、植物油、水果等大部分依赖进口。
马耳他银行业主要有:
马耳他风景商业银行,2006年银行总计资产130亿马镑(约折合410多亿美元,1马镑≈3.2美元),总共拥有3666名雇员,108个分支网点,向雇员发放了0.4亿马镑的薪水,向政府支付的税金和正常开支约0.36亿马镑,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约0.16亿马镑。
马银行业中的各银行机构可以混业经营,即各银行机构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租赁业务等均可经营。但是,在马只有5家银行从事零售业务,即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吸收存款,为大众提供服务。其他银行资产并不主要来源于马耳他,客户也不以当地人为主,大多从事转账、投资、代理等国际性业务。在从事零售业务的银行中,汇丰银行(HSBC)和瓦莱塔(BOV)银行规模排名前两位,他们的业务总额占马市场总额的90%以上。
马耳他中央银行是发钞行,2008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后,马中央银行的发钞权将交给欧洲中央银行。马耳他金融服务局(Malta 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负责商业银行审批、监管。
马耳他中央银行
马耳他中央银行成立于1968年,最初目的是为了弥补马独立之初缺乏一个指导经济和财政状况的独立机构。1994年,马通过了《中央银行法》,明确了马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2002年经过修改的《中央银行法》又赋予了其稳定物价的职能。随着2004年马加入欧盟,马央行构成了欧洲央行系统(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 ESCB)的一份子。
马耳他风景
旅游业是经济支柱和主要外汇来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欧洲各国出台旅行限制措施,赴马旅客人数锐减至约66万人,同比下降76.1%;在马消费约4.6亿欧元。2021年上半年,赴马旅客约14万人,同比下降62.3%。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家为赴马游客的主要来源国。
马加入欧盟后公共财政状况总体良好,在GDP增长、降低结构性赤字和公共债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新冠疫情在马发生以来,政府出台大规模社会经济救助措施,2021年上半年,政府财政支出30欧元,同比增长10.9%;财政赤字8.5亿欧元。中央政府债务78亿欧元,较2020年上半年减少0.47亿欧元。
马外贸长期逆差。欧盟一直保持马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主要进口矿物燃料、非电子机械、交通工具、食品等,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等。主要出口电子机械、海产品、医药产品等,主要出口国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2020年,马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4亿欧元,其中进口额为52.8亿欧元,出口额为31.2亿欧元,贸易逆差21.6亿欧元。2021年上半年,马货物贸易进口额为28.3亿欧元,出口额为15.2亿欧元,贸易逆差13.1亿欧元。成立公司
2016年2月,iCarbonX(碳云智能)宣布在欧洲岛国马耳他正式成立碳云(马耳他)有限公司,成为iCarbonX布局全球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的第一个国际基地,致力于在基因、蛋白、代谢等多层次生命数据基础上进行智能健康管理,包含疾病治疗、预防护理和精准营养等。这意味着iCarbonX(碳云智能)迈出国际战略关键一步。[3]
马耳他语,马耳他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是英语)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使用人口逾30万(全世界马耳他人约有100万)。在澳大利亚和北美诸国的马耳他移民中也有数量不等的使用者。
除英语与马耳他语这两种官方语言外,意大利语在马耳他也非常流行,不少超市和零售店的员工都会说马耳他语、英语和意大利语这三种语言。走在大街也上经常会看到说着意大利语的游客与当地人交流。
天主教为马耳他的国教,信奉人数占98%,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
马耳他人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与客人相见时,要与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名字;亲朋好友之间相见,习惯施礼。
马耳他饮食以西餐为主。
马耳他年轻人婚前基本与父母共同生活,婚后分住,但亲属之间关系较为密切。
国庆日:3月31日(1979年)
独立日:9月21日(1964年)
武装部队总人数不到2000人。武装部队司令杰弗里•柯米(Jeffrey Curmi)准将,2013年12月就职。根据1980年同意大利签订的双边防务协定,意负责为马提供安全保障。马警察力量约2400人,由内政部管辖。
马耳他境内无铁路和内陆水路,与岛外的交通主要依赖航空和海运。卢卡(Luqa)国际机场是唯一机场,吞吐量最高超700万人次,与欧、美、北非等主要大城市有多条直飞航线。航运业发达,马耳他岛南部的自由港系地中海沿岸第三大转运港,与世界110个港口有货物往来。欧洲第一大、世界第六大船舶登记国。全国公路约2200公里,无高速交通系统。全国共有约40.2万辆汽车,人均车辆保有率居世界前列。
共有各类学校约340所,在校生约8.4万人,教师近1万人,公立学校均实行免费教育,另有各类私立和教会学校。马耳他大学(University of Malta)系马唯一一所大学,其他高等院校包括旅游学院(Institute of Tourism Studies)和马耳他人文科技学院(Malta College of Arts, Science & Technology)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马耳他全国医疗总支出占GDP的8.7%,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2444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5人、护理和助产人员71人、牙医5人、药师12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48张。
共有主要日报4份,马耳他文和英文各2份。最大报纸为《时报》(Times of Malta)和《独立报》(The Malta Independent),发行量分别为3.7万份和1.8万份(2016年),另有多种周刊。马耳他电视台(TVM)为国家电视台,1962年开始播放电视节目,由政府公共广播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国民党和工党分别开设各自电视台Net TV和One TV。
英联邦成员国,2004年5月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区,2008年1月正式启用欧元。奉行中立政策,同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保持友好关系。推动并积极参与地中海议会大会、地中海联盟等欧洲—地中海合作进程,重视并积极发展同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域外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重视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作用,赞成联合国改革,支持扩大安理会,但主张应坚持协商一致。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支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就减排尽快采取行动,呼吁重视小岛国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脆弱性。高度关注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地中海非法移民问题,倡导在欧盟内部建立强制性“责任分摊”制度,主张加大同难民来源国、中转国的发展合作,从源头解决问题。
与中国的关系
【政治关系】中马1972年1月31日建交以来,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双方高层交往频繁。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与德马科总统成功互访。习近平主席2009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访问马耳他。近年中方其他往访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2004年7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4年9月,过境)、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2005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0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200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2010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2012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2013年10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6年4月过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2017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2019年6月)等。2020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分别同维拉总统、阿贝拉总理、巴尔托洛外长互致函、电或通电话,就抗击新冠肺炎表达相互支持与慰问。2020年1月,李克强总理向阿贝拉总理致就职贺电。
2010年4月,马耳他总统阿贝拉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马总理穆斯卡特先后于2013年9月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2014年7月来华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2018年11月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间习近平主席同其寒暄。2021年7月,巴尔托洛外长访华,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其会谈。马方近年其他重要来访有:副总理冈奇(2000年4月)、议长塔博恩(2002年7月)、总理阿达米(2002年10月)、副总理博奇(2005年10月、2006年10月)、议长弗南多(2012年9月)、总理冈奇(2008年10月)、副总理兼外长博奇(2010年3月、2011年8月)。
【经贸关系】1997年,中马双方签署《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确立经贸混委会制度,迄已召开10次会议,最近一次会议于2016年5月在瓦莱塔举行。2011年,马耳他—中国商会成立。2020年,中马双边贸易额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我对马出口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自马进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8.1%。2021年1至5月,中马双边贸易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其中,我对马出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自马进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51.7%。2015年4月,马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于2016年1月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2018年11月马总理穆斯卡特来华期间,中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耳他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4月,马能源与水利部长米齐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论坛。
2014年7月,马总理穆斯卡特来华期间,中马双方签署《中马政府中期合作规划谅解备忘录》。2018年9月,马外长阿贝拉访华并与中方共同主持召开中马中期合作规划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耳他共和国政府中期合作规划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纪要》。
2019年5月,马前总统普雷卡、财政部长希克卢纳来华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同年11月,马外交与贸易部长阿贝拉率团来华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0年11月,马耳他能源和水利部长法鲁贾线上出席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文化合作】中马于1992年签订文化协定,此后相继签署了1996-1998、1998-2000、2001-2003、2005-2008、2009-2012和2014-2018年度6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2003年9月,中方在马正式成立南欧地区首个中国文化中心。近年来,湖北、广西等省市文化团组成功赴马访演,马耳他交响乐团在中国8个城市成功演出。2015年,中马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2018年,马总统、总理、文化部长致信祝贺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5周年。
【卫生合作】中马医疗卫生合作始于1984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方在马设立了地中海地区和欧洲首个中医中心,并于2008年在马新建国立医院设立了中医门诊科,此系中医首次以独立科室的形式进入欧盟国家级医院。2012年,中马签署中医药领域合作议定书,2017年续签。
【教育合作】2009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马时签署了《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马耳他大学关于合作设立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的协定》,2011年10月,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2013年,中马签署两国教育部互认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书协议。201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同马耳他大学合作建立中医诊疗中心并开设“中医和中国文化”硕士课程。目前,约有200多名中国留学生在马耳他大学和旅游学院就读。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马耳他语专业。
【其他领域合作】近年来,中马在军事、党务、司法、警务、民政、青年、媒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多,已签署了多个合作文件。2009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马期间,两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和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协定。2015年3月,中马签署体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马关于互免持外交和公务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于2008年生效。2011年4月,新华社瓦莱塔分社在马成立。9月,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在马有线电视网落户。201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十三批护航编队访马。
2001年11月,苏州市姑苏区(时为金阊区)与桑塔露西亚市结好。
2017年7月1日,爱沙尼亚接替马耳他,成为今年下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其确定的指导原则是“平衡下的团结”(Unity through balance)。[4]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紧临意大利。是地中海最大的群岛。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常青,每年的1~10月是马耳他的旅游旺季。
马耳他食品属于地中海食品。其饮食结构与意大利的饮食结构相似。马耳他人家庭会经常制作意大利通心粉,他们叫Pasta。比萨也是生活中的重要饮食组成部分。马耳他菜是几个世纪以来岛上居民与来马耳他定居的外来者在烹调习惯上互相影响的结果,这种结合使马耳他菜混合了地中海周围各地的饮食口味。尽管许多菜式是岛上特有的,然而一部分很受欢迎的菜式的做法却是源自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以及中东地区。
鱼肉
马耳他风景鱼和肉在马耳他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鱼也是很贵的。虽然马耳他是个海中心的国家,但是其渔业的发展受意大利和北非的限制。所以马耳他甚至还要从意大利进口一些鱼产品。
肉类的品种也很多,而且可以吃到新西兰羊腿。在首都瓦莱塔的大肉市上,1镑可以买到4支小羊腿。而且马耳他人不会制作猪蹄和内脏,鸡胸肉比较贵,但是鸡翅膀的价格和国内的价格差不多。而且这正是中国人喜欢吃的。
酒水
中国人喜欢喝酒。但是在马耳他,酒水要相对的贵一点。这里是典型的欧洲生活方式。酒水以葡萄酒为主。干红酒的度数在8-14度不等。加入欧洲盟后,以前要5-6镑的葡萄酒,只需1镑就可以买到。如果您需要高度酒,您可以选择苏格兰的威士忌和俄罗斯的Vodka,他们的度数大多在38-42度之间。但价格要在8-13镑左右。
别具风情的鲜花餐
用鲜花做成的菜肴在世界各地很受人们青睐,更有许多人在酒和饮料中放入鲜花,使饮品独具芬芳。地中海的马耳他,烹饪的鲜花汤名扬四方。梨花、凤尾花与草莓合做的“三色汤”,还有将葫芦花切碎制做的“碎花汤”,不胜枚举,为这个风光旖旎的岛国增添了别种风情。
马耳他风景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是一个古风犹存的现代城市。城中保留着不少精雕细琢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和方石铺地的古老街道。建于1623年的著名古迹———大院,曾是马耳他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堡垒。独立后,大院的一部分作总统官邸,其它部分辟为公园。瓦莱塔还是马耳他最大的海港和转口贸易中心。
著名景点有:瓦莱塔、古代神殿、地下陵墓、马耳他总统府、摩斯塔大教堂、圣约翰大教堂大港、骑士团宫殿、维多利亚城、CALYPSO岩洞、神庙遗迹等。
2017年3月8日,由于大风引起巨浪冲刷,马耳他著名景点“蓝窗”坍塌,这一景点将永远消失。[5]
马耳他风景1.所需时间:需提前两周申请签证;
2.要求项目:照会或公函上需注明访问目的,停留时间和抵马时间;
申请人无论持何种护照均需用英文填写签证申请表三张,交照片三张;
提供邀请函、电;申请签证前,持照人须在护照上签名。
3.签证情况:马方发给一个月有效的一次入境签证。
凡经马去第三国者,如订妥联程机票,不出机场,停留不超过24小时,可免办签证。否则,应申办签证。
2016年9月30日,全球房价排名出炉,马耳他排名涨幅第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