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坂

张坂

所属地区 东南海隅
中文名称 张坂
政府驻地 张坂镇
目录导航

1历史沿革编辑

张坂镇历史悠久。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就有一支原始部落在惠安的土地上聚居、生息、繁衍。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泉州市惠安县张坂镇唐· 垂拱二年(686年),泉州郡城 黄守恭(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守恭》)分次子 黄纪于黄田,即今之张坂镇 后边村前近0.5公里之地,成为惠安黄氏的祖籍地。清·洪昆《獭江新考》曾这样记载獭窟岛(又名浮山):“唐、宋、元间,居民稠密,人皆事于通洋,遂为舟车输运 津头,称富盛焉。”

张坂地区在唐代中后期,已成为闽南地区开发时间比较早,人口较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各村谱史记载表明,张坂镇的大部分村庄始建于宋、元期间,而后边、浮山等地的村落寺庙,则建于唐代中叶。由于该地区形胜,唐代中后期,浙江杭州灵隐寺僧慧远不远万里,渡海到獭窟岛建造浮山寺。南宋·白沙寺僧道询率众建造从獭窟岛西北至前头山南麓之跨海石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道询》、《泉州桥梁·獭窟桥》)。

张坂镇汉属冶县,东汉属会稽,三国·吴为东安属地,晋为晋安属地,宋、齐为晋平属地,梁、陈为南安属地,隋为泉州(今福州)属地,唐为武荣州属地,开元以后及五代、宋初属晋江县。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拆晋江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后,属惠安县镇安铺。

清属惠安县东路獭窟,县南路镇安、松石、埕洋诸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属东园镇及群獭、后港二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属东园镇、青山乡、后港乡。

解放初属惠安县第四区、第五区,1952年为第六区,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张坂管理区,1961年改管理区为张坂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0年改乡为镇。】

2010年与洛阳镇、张坂镇、白崎乡一起从惠安析出,设泉州台商投资区,现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1]

2行政村概况编辑

松山——庄内、大坪、洋厝、松山——〖孙〗

塘园——塘园——〖孙、黄、庄、洪〗

群力——塘边、塘南、店仔、杏坑、山仔边、群力——〖曾、骆、郑、林〗

霞美——霞美、伍厝、树林、张厝——〖黄、许、伍〗

玉园——埔塘街、刺园兜、南山——〖孙、陈〗

玉塘——埔塘——〖孙〗

玉田——埔塘、杨宅——〖孙、蔡、杨〗

苍霞——苍霞——〖黄〗

后边——后边、西埔街——〖黄〗

门头——门头、坑园、田中——〖苏、曾、黄、蔡〗

上仑——上仑、东张——〖苏〗

后蔡——后蔡——〖苏〗

莲新——东溪、莲石、新塘内——〖苏〗

苏坑——苏坑、后宅——〖苏〗

玉霞——下洋、墩头——〖骆、郑〗

山高富(现已撤并)——山高富、六家、下烧灰、下厝——〖骆〗

玉前——山前、井下——〖洪、谢〗

崇山——山兜、山头、龟山头——〖黄、曾〗

玉埕(现析为玉埕、玉山)——埕边、井头——〖骆、谢〗

张坂——张坂、西院、西洋、埔边——〖骆、李、蒋〗

下宫——下宫、赤石、东垵、新槐、东头、下街——〖骆、李〗

上塘——上塘、下埔、前埔、前福、新街——〖黄、倪、仇〗

山内——东楼、下山内、淡埔、东西厝、山内——〖苏〗

后曾——后曾、北蔗、大峡——〖曾、苏、黄、蔡〗

后见——后见、淑坑——〖陈〗

前见——前见(南边、后厝斗)——〖张、庄〗

前头——前头——〖徐、李〗

浮山——西斗、西峰、茂林、荷石、东峰——〖曾、林、李、庄、张〗

仑前——仑前——〖曾、林、江、郭〗

黄岭——黄岭、西雪、前雪——〖曾、李、苏、詹、洪、骆〗

群贤——社内、莲内、竹仔坑、下坑、上坑、七里湾——〖庄、许、林〗

此百科由后边村9组黄汉梁提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