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老照片1928年秋,由一些蚌埠开明商贾创立蚌埠私立江淮中学,此学校为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前身,首任校长万子青(万国同)。[1][3]
1929年秋,蚌埠私立江淮中学开始招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蚌埠私立江淮中学被迫停办。[1]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蚌埠私立江淮中学校长吴绩成,重整学校并复校招生。
1948年8月至1949年元月,因淮海战役打响,蚌埠私立江淮中学被迫停课半年。
1949年1月20日,蚌埠市解放。同年春天蚌埠私立江淮中学顺利开学。
1949年8月,蚌埠私立江淮中学部分学生创办了民众夜校。
蚌埠二中老照片1950年2月,蚌埠市人民政府接管蚌埠私立江淮中学,改为蚌埠市立江淮中学(公立)。[1]
1951年2月,蚌埠归属皖北专属,蚌埠市立江淮中学改称为皖北区蚌埠第二中学。
1951年10月,安徽省皖北区蚌埠第二中学更名为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
1978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被命名为“安徽省重点中学”。[2]
2000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
时间 | 校名 |
1928年秋 —1950年1月 | 蚌埠私立江淮中学(私立性质) |
1950年2月—1951年1月 | 蚌埠市立江淮中学(改为公立) |
1951年2月—1951年9月 | 安徽省皖北区蚌埠第二中学 |
1951年10月—— 2013年8月29日 |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3] |
时间 | 校名 |
1928年秋 —1950年1月 | 蚌埠私立江淮中学(私立性质) |
1950年2月—1951年1月 | 蚌埠市立江淮中学(改为公立) |
1951年2月—1951年9月 | 安徽省皖北区蚌埠第二中学 |
1951年10月—— 2013年8月29日 |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3] |
蚌埠二中新校区(6)截至2012年02月24日,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占地30388.59平方米,建筑面积26535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天文馆、天象馆、风雨操场、塑胶田径场。[2][4]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校园网1个,计算机教室语言(含实验室、视听阅览室)共计4个,多媒体教室共计5个,软件制作室1个,全校共有计算机312台。
截至2012年11月,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有55个班,其中3个省理科实验班,11个市理科实验班,1个国际班。在校学生3000余名。[5]
截至2012年11月,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有教职工20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高级教师88人,中级教师75人,初级教师43人,特级教师18人(在职6人),受国家级表彰的9人,硕士57人,35岁以下教师83人,。[5]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省级特级教师名单(在职6人):黄 萍、李新义、魏雪娟、郑可根、孙立群、王维明
高考成绩
1985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陈滢同学成为全省高考理科状元。
2004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张沂忱同学再次全省高考理科状元。
年份 | 本科达线数 | 达一本总数 | 达二本总数 | 普通班达一本总数 | 普通班占校一本达线率 | 普通班达二本总数 | 普通班占校二本达线率 |
2009 | 661 | 283 | 502 | 139 | 49.12% | 345 | 68.73% |
2010 | 734 | 348 | 586 | 211 | 60.63% | 436 | 74.40% |
2011 | 740 | 386 | 587 | 228 | 59.07% | 417 | 71.04% |
2012 | 775 | 391 | 643 | 203 | 51.92% | 436 | 67.81% |
备注 | 1. 统计的学生均为应届 2. 一本、二本数字不包含艺体 | ||||||
以上资料来自学校官网[5] |
蚌埠二中2013年高考,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夺得蚌埠市文、理科状元。一本445人,二本以上666人,三本以上766人,另外还有60名同学达到艺体二本以上分数。本科达线率5.7%,高于全省4%的本科达线率。有14名同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各类名校。[6]
2014年高考,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以总分670分(全省第9名)荣获蚌埠市(含县区)理科状元。以总分625分(全省第95名)荣获蚌埠市(含县区)文科状元。一本达线人数477人,二本达线人数730人,三本达线851人。[7]
学科竞赛
2000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第51届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获得集体项目二等奖。
2005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黄蓉的科技作品“重力驱动式旱冰鞋”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因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比赛,荣获四等奖。[2]
2008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继李尔坦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全国奥赛银奖,又获的七个一等奖。11月15 日在芜湖一中全国第十四届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8)复赛中,共有十名学生喜获一、二等奖。理一班的邹逊以330分的高分获得全省第二名。
2010年4月29日,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学生参加共青团蚌埠市委全市表彰大会,学生张婉玥、施博元、谢依芳三名同学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获得“2010年蚌埠市创新市长奖”;邹逊同学获得“2010年蚌埠市创新市长奖最佳提名奖”。6月学校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刘若男同学荣获一等奖。9月在环境保护部举办的“我们未来能源杯全国中学生征文比赛”中,学校69名同学获奖。
年份 | 本科达线数 | 达一本总数 | 达二本总数 | 普通班达一本总数 | 普通班占校一本达线率 | 普通班达二本总数 | 普通班占校二本达线率 |
2009 | 661 | 283 | 502 | 139 | 49.12% | 345 | 68.73% |
2010 | 734 | 348 | 586 | 211 | 60.63% | 436 | 74.40% |
2011 | 740 | 386 | 587 | 228 | 59.07% | 417 | 71.04% |
2012 | 775 | 391 | 643 | 203 | 51.92% | 436 | 67.81% |
备注 | 1. 统计的学生均为应届 2. 一本、二本数字不包含艺体 | ||||||
以上资料来自学校官网[5] |
序号 | 教师 | 教学教研成果名称 | 奖次 |
1 | 李新义、 吴艳 | “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鲁科版《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 2010年第五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2 | 王心田 | 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化学用语不统一的困惑 | 2011年第六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3 | 陆晓萍、 刘懿梅 | 做好初高中衔接 | 2012年第七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4 | 李新义 |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实践和反思 | 2013年第八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5 | 吴艳、胡婷婷 | 强碱滴定弱酸滴定终点判断方法的探究 | 2013年第八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6 | 蒋蓓蓓、李惠勇 | 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水的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两例 | 2014年第九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以上资料来源与学校官网[8] |
序号 | 教师 | 教学教研成果名称 | 奖次 |
1 | 李新义、 吴艳 | “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鲁科版《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 2010年第五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2 | 王心田 | 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化学用语不统一的困惑 | 2011年第六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3 | 陆晓萍、 刘懿梅 | 做好初高中衔接 | 2012年第七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4 | 李新义 | 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实践和反思 | 2013年第八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5 | 吴艳、胡婷婷 | 强碱滴定弱酸滴定终点判断方法的探究 | 2013年第八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6 | 蒋蓓蓓、李惠勇 | 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水的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两例 | 2014年第九届“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一等奖 |
以上资料来源与学校官网[8] |
序号 | 时间 | 荣誉名称 |
1 | 2004年 | 市“双拥共建模范单位” |
2 | 2005年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 |
3 | 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 | 市教育系统(政)行风评议优胜单位 |
4 | 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 | 市“双拥共建先进单位”称号 |
5 | 2006年1月 |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 |
6 | 2006年 | 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
7 | 2007年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建国以来首次评选的最高集体荣誉) |
8 | 2007年 | 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学校” |
9 | 2008年 | 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荣誉称号 |
10 | 2009年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2][4] |
序号 | 时间 | 荣誉名称 |
1 | 2004年 | 市“双拥共建模范单位” |
2 | 2005年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 |
3 | 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 | 市教育系统(政)行风评议优胜单位 |
4 | 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 | 市“双拥共建先进单位”称号 |
5 | 2006年1月 |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 |
6 | 2006年 | 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
7 | 2007年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建国以来首次评选的最高集体荣誉) |
8 | 2007年 | 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学校” |
9 | 2008年 | 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荣誉称号 |
10 | 2009年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2][4] |
恪勤、励行[5]
“恪勤”,即“恭敬而勤恳”,这就要求师生为人恭敬明理,勤奋刻苦治学。
“砺行”,有两层意思:一为“勉力践行”,要学而有所用,不断用实践检验知识;二为砥砺,培养良好的品行。
蚌埠私立江淮中学(老)蚌埠私立江淮中学
作词者:万子清
作曲者:刘裕如
蚌山昔日太荒凉,今作繁华贸易场。轮轨交通商贾便,免劳万里远梯航。
江淮中学趁时开,手把长鑱去草莱。学子莘莘勤爱护,好为党国植英才。
钻研学理奥难穷,苦读群科意志雄。他日能为天下雨,伫看豪气薄长虹。
(新)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校歌
《大哉江淮,山高水长》
作词者:江淮
作曲者:王晓淮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蚌山苍苍,淮水泱泱,大哉江淮,山高水长(山高水长)
蚌山苍苍,淮水泱泱,大哉江淮山高水长[5]
啊!啊!大哉江淮,山高水长 ,噢!
恪勤励行,博爱永张,追求卓越,走向辉煌
恪勤励行,博爱永张,追求卓越,走向辉煌(煌)
恪勤励行,博爱永张,追求卓越,走向辉煌
恪勤励行,博爱永张,追求卓越,走向辉煌(走向辉煌)
2010年9月16日,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举办蚌埠二中第十三届校园科技节。
2014年,5月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爱心社团开展为重病学生邱明灯、白晓迪募捐活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