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坦
皇甫坦初避走蜀地,隐居道教第七洞天峨嵋山。据说,有一天他暮行风雪中,寒气袭身,四肢冰冷,忽听见道旁有人呼唤。他相顾四望,发现一道人安卧小庵中,遂留下与之(左⻊右氐)足相眠。寻即感觉到一股热气自两足入,“蒸蒸浃体,甚和适”,很快便入梦境,安甜地睡至天明。这时早起的道人对他说:“他日可访我于灵泉观。”皇甫坦应其言,前往灵泉观拜访。两人相谈甚欢,皇甫坦方知此道人正是宋代名道、妙通真人朱桃椎。不久,皇甫坦又在酒肆中巧遇妙通,以为有缘,遂从之学道,“尽得坎离虚实之旨,内外二丹之秘”。
皇甫坦工医术。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49年),显仁皇太后患目疾,宫中御医几治无效。据说,一夜皇太后梦见一黄衣道士,须髯长耳,自言能治其疾。即告于宋高宗。宋高宗诏命有司到全国各地道观查找该道士,终被临安(今浙江杭州)太守打探到,入见慈宁殿告诉宋高宗,此人远在峨嵋山,姓皇甫名坦。宋高宗当即诏请皇甫坦入临安。“坦以嘘呵布气,目即愈,瞖脱隙然矣。”之后他又为仙韶甄娘治好了瘸腿。由此倍受朝廷器重。当他告辞还峨嵋时,两宫赐赍甚厚。不久,高宗又遣使送御香到青城山丈人观祈祷,并至皇甫坦隐居地拜谒安抚,为其建观。
皇甫坦临行前,宋高宗留有一个活话,“赐诏存问”。过了一段时间,宋高宗觉得路途遥远,不便随时召问,遂诏令皇甫坦移居庐山,为其筑室,赐御书名其所曰“清虚庵”,“诏绘坦像,御赞之”。
清虚庵,在庐山山北拨云峰(一名半云峰)下。左有青莲庵,右有凌虚阁,侧有“神泉”。说起“神泉”,还有一段传闻。当年,观初成时,皇甫坦苦水远,汲取不便,“使人荷锄斫庵侧地”,寻即泉水如涌。宋光宗赵惇闻讯,大感神异,大书“神泉”二字以赐。皇甫坦将二字镌刻于石,盖亭覆之,名曰神亭。又据张淏《云谷杂记》载,宋光宗曾于东宫询问皇甫坦缺乏什么,有何困难。皇甫坦回答说,山中一切齐备,无所缺,只是“去水差远,汲取所劳”,光宗闻之,遂书“神泉”二字,嘱之持归庵中随意开掘。坦遵嘱于庵侧穿小井,方挥畚锸,泉即喷涌而出。两种说法一为张扬皇甫坦神迹,一为赞宋光宗神明,不足全信,但仍可看出庵之影响。泉早已湮没,今不知所在。
清虚庵因为御赐而颇具规模。焕文阁、清虚堂置其间,依山造势,宏丽壮观。堂阁中收藏着高宗及后几代皇帝的御赐的《黄庭经》、《道德经》和《阴符经》等道教经籍、宸翰题榜、御赐绘像和赞文,满壁生辉,富丽堂皇。宋人张孝祥有诗记述:“石侧疑无路,山回别有天。神泉通玉海,帝画丽奎躔。紫闼虽重到,青瑶却未镌。只须香案吏,为写白云篇。”
皇甫坦在清虚庵,注意内外丹修炼,有所成就,“善布气”。据说,他常“宴坐不寐”。久之,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光莹莹。又山中道士云其年七十二,容颜虽不及二十年前,但仍满面红光,老态不显。这些正是他内功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和反映。
皇甫坦虽居清虚庵,但并非清静虚无,而是常常被大宋皇帝召入宫廷,医疾问道。高宗在宫内坐禅,他被召见于康寿殿,陪侍左右,随时听调。以后又三度入宫问答。宋孝宗赵眘即位后,他仍不得闲,四次受君命持香往返于(左氵右上既右鬲)山、庐山和青城山,代为祈祷神灵。光宗时更是频频入京,“遣问不绝”。由于他在宋几代皇帝心目中都很有份量,所以道徒闻风归附,“道流咸集”,以沾荣耀,使清虚庵一度名震江南,成为庐山著名道观之一。
据史书记载,皇甫坦“善相人”,有未卜先知之术。《宋史》中有一则记载:湖南帅李道雄素来敬奉皇甫坦。有一次找来自己的几个女儿请他看相。当他看到其中一女时,大惊道:“是他日为天下母。”既而将此事告诉宋高宗。宋高宗遂将此女许配给皇太孙、孝宗第三子赵惇。赵惇登基为帝后,李氏贵为皇后,是为慈懿皇后。李氏“性妒悍”,权力欲极炽。入主后宫不久便操纵宫中事务,使朝政为留正等反战主和妥协派所把持,陈亮、辛弃疾等一些主战派人物遭到排挤打击,并造成宋光宗与其父宋孝宗间的不和,导致宋光宗退位。所以宋光宗大为恼怒,迁怒于皇甫坦,大骂“皇甫坦误我”。该记载说明皇甫坦与高宗关系确实密切,“相人”有一套。遗憾的是,他却因此而失去恩宠。从青城山祈祷还庐山后,便没有再出山。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农历9月,他抱憾地离开了曾红极一时的尘世,庵也随之没落,至明代更为僧徒所据,改为庙宇,道迹无存。
皇甫坦虽“晚节未保”,但为道一生,获得几朝皇帝恩宠和炙手可热的地位,也足以令他宽慰,令道俗眼红。所以,他死后,道俗还每每忆起他,吹嘘和美化一番,试图为道教捞取些许资本。《真仙通鉴》里的一则有关皇甫坦神异道工的描述就说明了这点。书中载道:在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不久,大臣曹勋奉宋徽宗御札自金营还朝。行至大河,无舟以渡。皇甫坦缚苇为笺送其过河,并为之燃苇去寒,解救了其僵死生命。曹勋醒后问之姓名,闭口不答,只抛下“朱真人以公为社稷计,故使济公。后二十年,当见公于钱塘”的暗语。事隔二十年后,曹勋果然在杭州与皇甫坦再度见面,相从话旧,感激涕零,再三叩拜,赠词礼谢。此事不久传入宋光宗耳中,遂宣问皇甫坦于迎劳馆,益加器重,以后每次召问必命曹勋作陪。
1940年夏,青城山上清宫天师池侧土崩,发现一墓碣上刻“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现碑存上清宫。《青城山志》、《灌县宗教志》有记载。《夹江县志》详载古弱漹镇有法上寺,为皇甫坦清修处。皇甫坦住“家庆楼”,居室号“清静轩”。“家庆楼”三字为宋代著名学者魏了翁(字华甫)所题隶书。“清静”二字系宋高宗御书。皇甫坦事迹,《四川通志》、《嘉定州志》、《夹江县志》、《四川中医药史话》、《四川医林人物》均有详载。《皇 甫 坦 传》
皇甫坦,蜀之夹江人,善医术。显仁太后苦目疾,国医不能疗,诏募他医,临安守臣张称以坦闻。高宗如见,问何以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至慈宁殿治太后目疾,立愈。帝喜,厚赐之,一无所受。令持香祷青城山,还复如问以长生久视之术。坦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帝叹服,书“清净”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荆南帅李道雅敬坦,坦岁谒道。隆兴初,道入朝,高宗、孝宗问之,皆称皇甫先生而不名。坦又善相人,尝相道中女必为天下母,后果为光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