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人
Tanzanians
东非坦桑尼亚的基本居民。种族、民族和语言成分极为复杂
。按人种划分
,绝大多数为班图尼
格罗人
,属尼 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少数为苏丹尼格罗人中的尼罗特人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东苏丹语支;另外,为黑白混血的库希特人,属闪-含语系库希特语族;属科伊桑人的,使用两种方言,属科伊桑语系。较大的民族有苏库马人、尼扬韦齐人、斯瓦希里人、赫赫人、马孔德人和哈亚人。坦桑尼亚人有些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些则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婚姻实行一夫多妻制。男子行割礼。不少地区存在年龄结群制度。主要从事热带锄耕农业,部分地区以畜牧为生。沿海地区渔业和商业发达。19世纪下半叶,先后遭受德国、英国殖民统治。经过长期斗争,他们所在的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共和国分别于1961年、1963年获得独立,1964年两国组成坦桑尼亚共和国。
坦桑尼亚人的婚恋
别具一格。马赛族至今仍流行“指腹为婚”的习俗。妇女一旦怀孕,许多生有男孩的母亲或亲属就要来提亲,以便为自己的孩子择妻。如果孕妇生下的是女孩,就将与男孩成为终生伴侣;如果生的是男孩,就要结为终生好友。
“露乳引情郎”是哈亚族人的另一种习俗。
哈亚族姑娘为了吸引小伙子注意,常把乳房袒露在外,并把这看作是一种自然美。同时这也是为了取得父亲的监督,根据乳房的变化,父母可以发现自己的女儿是否已经怀孕,如果未婚先孕,会被看作是家门不幸。津古族男女青年的婚事则另有情趣。津古族小伙子到姑娘家求婚时,由姑娘的祖母出面接待,姑娘则躲在隐蔽处偷看,如果中意,女方会通知男方再来。第二次登门时,男方父母要带上4只活鸡和3只宰好的鸡送给女方家里以示吉利。
另外男方还要带一桶玉米面或高梁面给女方以便让女方用以招待客人。尔后女方要请人送给男方一桶蜂蜜,以供男方家里酿造喜酒。结婚时,新娘的姑妈横躺在新房的门槛上,新郎必须送上礼物后,才会被允许与新娘共进洞房。这就是“鸡、蜜定婚”最有趣的要算“迷藏婚”。
新人送到男方村子时,不能直接送到新郎家中,而是先送往新郎的邻居家中,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把新娘藏起来。然后送亲的人去新郎家中报信,请新郎去寻找,找到后将新娘迎娶回来。新郎在两名亲友的陪同下一起去邻居家寻找,邻居们也愿意让新郎入内搜寻,但不能通风报信。
当地风俗认为如果经别人通风报信后找到新娘,这是假婚,婚后两人也不会幸福。新郎寻找新娘可以连找3家,如仍未找到,女方送亲人就要将新娘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