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巴齐斯龙

雷巴齐斯龙

中文名 雷巴齐斯龙
脊椎动物门
Saurischia蜥臀目
别称 雷巴琪龙
梁龙超科
雷巴齐斯龙属
目录导航

该科种类

中文名称( chinese)→ 雷巴齐斯龙

雷巴齐斯龙的想像图雷巴齐斯龙的想像图(2)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拉丁文学名( name)→

发音( pronounced)→ re-bash-eh-sawr-us

含义( meaning)→ 雷巴齐斯[一小岛名]

目( order )→

亚目( suborder)→

类(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脚类

Eusauropoda 真蜥脚类

Neosauropoda 新蜥脚类

Diplodocimorpha 梁龙形类

科( family)→ Rebbachisauridae 雷巴齐斯龙科

亚科( subfamily)→ Rebbachisaurinae 雷巴齐斯龙亚科

属( genus)→ Rebbachisaurus 雷巴齐斯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R. garasbae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r." tasmenensis» eusauropoda incertae sedis

r. tessonei=limaysaurus tessonei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早期 albian to early cenomanian

"r." tasmenensis: hauterivian to barremian

分布( found in)→摩洛哥

"r." tasmenensis:阿尔及利亚尼日尔突尼斯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20米

推测体重( mass)→ ...

发现者( discoverer)→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sereno,beck,dutheil,larsson,lyon,moussa,sadler,sidor,varricchio,g. p. wilson & j. a. wilson,1999

形态特征

雷巴齐斯龙属于梁龙超科的雷巴齐斯龙科,身长可达20米,生存于晚白垩纪,约9900万年前。雷巴齐斯龙是种巨大的四足草食性恐龙,拥有小型头部、长颈部、以及类似鞭状的尾巴。雷巴齐斯龙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差别在于高、脊棱背部。有些科学家认为雷巴齐斯龙的脊椎上可能有帆状物或鳍状物。在南美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雷尤守龙,几乎与雷巴齐斯龙相同,这个发现支持了早白垩纪时期,非洲与南美洲之间存在者陆桥的理论,远比过去所普遍认为的两个大陆分裂时间还晚。[1]

物种学史

雷巴齐斯龙是蜥脚类恐龙家族的梁龙超科的一个属,约14米(46英尺)120米(66英尺)长,[ 2 ]和7吨(7.7吨)的重量,生活在晚白垩纪早期–非洲约9900万年前。这个巨大的四条腿的草食动物有一个小脑袋,长长的、优雅的脖子和鞭状的尾巴。雷巴齐斯龙区别于其他蜥脚类动物的异常高大,脊背。雷尤守龙的发现,南美洲的蜥脚类来雷巴齐斯龙几乎完全相同,支持仍然有土地连接非洲和南美洲之间在早白垩世的理论,很长时间后普遍认为两大洲分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