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化工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始终遵循学校“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己任。历经近60年的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化学、化工、轻工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Lehn教授给同学们讲学院长:方岩雄教授
党委书记:周东斌
副院长:霍延平教授、杜志云教授、郭建维教授、郝志峰教授
党委副书记:苏兆祥
学院现设有五系两中心(即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应用化学系、食品科学工程系、基础教学中心、实验中心)及学院办公室,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职教师119人,教授29人、副教授58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10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8%,具有海(境)外经历背景占比64%,。学院现有珠江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青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团队2个,广东省杰青2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聘任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学院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并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校学生三千余人,其中,本科生两千六百多人,硕士研究生三百五十多人,博士研究生五十多人,在站博士后三十多人,学院还招有国防生。学院化工学科为广东省第三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和制药工程6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与生物化工5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授权点。学院还拥有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清洁化学技术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精细化工广东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基础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科专业平台等。[4]
方岩雄院长带队参观浪奇学院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有“化工与制药创新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班”、“校企联合培养班”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创建有区域特色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创建优良学风,提高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建立学生创新俱乐部和“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展科技创意大赛、化学文化月、化工专业展等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友支持下设立“奥士康创新创业奖学奖教金”、“龙慧创新创业奖学金”、“智胜新创新创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以鼓励创新创业和学业优秀学生。五年来,有三十多个学生团队共一百六十多人次获“挑战杯”、“化工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类竞赛奖,学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五十多件。2014制药工程班被团中央、教育部授予2017年“全国活力团支部”光荣称号。毕业生毕业就业情况理想,每年均有不少优秀毕业生升读本校或到国内外其他知名大学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80%以上的毕业生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就业,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化工、医药、食品、生物、能源、材料、涂料、化妆品等行业培养了超万名的轻工化工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工科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4]
学院模拟仿真中心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学院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紧密联合,积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科研成果广泛地在企业应用,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5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到校经费超过1亿元,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授权专利12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ISTP、SCI、EI收录800多篇,ESI引用数位于学校前列,出版专著、教材30多部。学院在催化新材料与新反应、精细化学品、新型功能材料及生物制药等研究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实力,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4]
学院历来重视对外合作交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利物浦大学、巴黎第七大学、纽约州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院校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先后派出骨干教师到澳洲、法国、美国、韩国、香港、日本、泰国等国家进行进修与交流。[4]
英国利物浦大学Stephen Ward教授一行访问我院
学院承办首届国际有机化学会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