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文名称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创办时间 1958年
目录导航

学院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缘革于1958年创办的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已培养毕业生三万余人。学院设有机械电子工程系、制造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包装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测控技术系、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研究所、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2]

师资队伍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学院名师云集,师资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84人,其中教授72人、副教授66人、博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4.8%,具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57.7%。拥有双聘院士3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士1人;拥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杰青、优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次;拥有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和省级培养对象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3人次;拥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4个,位列全省高校院系首位。[2]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学科教授评审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22位,进入全国前10%。[2]

学科以“高速、精密、集成”为特色,以“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技工程、军工海工装备”为战场,走“产学结合、军民融合”的道路,围绕电子器件制造、先进封装装备、先进加工技术获得了一批重大项目资助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在微/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先进封装装备与技术、超精密加工方法与技术、特种能场加工技术、高性能陶瓷、涂层刀具、创新集成设计方法等细分领域逐步形成了研究特色与优势。[4]

学科教授评审权 机械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车辆工程、工业工程
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与测控关键技术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广东省名牌专业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 工业工程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 纳米数控装备及纳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科研开发

学科教授评审权 机械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车辆工程、工业工程
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与测控关键技术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广东省名牌专业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 工业工程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 纳米数控装备及纳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硬件设施

学院科研平台优势显著,科研实力突出。现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3C电子产品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以及6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学院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达4亿元;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2019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广东省专利奖金奖4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1项、金奖1项。[2]

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场地,现有设备资产总值近1.5亿元,实验室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根据教学、科研的发展,学院还成立实验中心,试行实验室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建设有高水平科研平台6个,包括:(1)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教育部机械装备制造和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3)广东省计算机继承制造重点实验室;(4)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5)教育厅现代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6)教育厅先进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院党委

学院重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现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2门,获广东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目前在校学生4546人,其中博士生129人、硕士生1308人、本科生3109人。[2]

学院构建学科竞赛引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专业一竞赛”品牌,双创成果丰硕,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创业活力十足。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925人次,国家级以上奖项320人次。三大特级竞赛成果显著,2015年-2017年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上荣获特等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2项,2020年继续斩获金奖;连续七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全国决赛,并获得银奖5项、铜奖4项。FSAE车队连续参加十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次,其中2012年研制了华南地区第一辆、全国第二辆电动赛车,2017 年获全国电动赛车总成绩第一名,2018年代表中国赴日本参赛并获得直线加速项目的世界第三名。2名本科生分别获得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特别奖。[2]

对外交流

党委成员分工

党委书记 钟兆明
党委副书记 植林
组织委员 李锻能
纪检委员 苏 平
宣传委员 刘建群
统战委员 郭钟宁
保密委员 陈新度
工青妇委员 杨勇萍
外联委员 高健

词条图册

党委书记 钟兆明
党委副书记 植林
组织委员 李锻能
纪检委员 苏 平
宣传委员 刘建群
统战委员 郭钟宁
保密委员 陈新度
工青妇委员 杨勇萍
外联委员 高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