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委会办公大楼全村有党员170人,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村委会设行政办、土地办、计行办、工业办、财务办、治安队、开发办等7个部门,共有在职干部11人,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以上,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
村委会办公大楼全村有党员170人,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村委会设行政办、土地办、计行办、工业办、财务办、治安队、开发办等7个部门,共有在职干部11人,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以上,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
后埠村属萍乡市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萍乡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均建在本村范围内,浙赣铁路横穿东西,跃进北站、朝阳路、站前路、楚萍路、建设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为全村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境内秋收起义广场占地300余亩,是全省最大的城市广场,是城乡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埠村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及房产开发。到2008年已形成以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体系,村办经济实体有九建公司、楚萍宾馆、服务大楼、中兴工贸公司、北站农贸市场等企业。2008年可完成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260万元,个体工商户160户,2008年可完成营业收入6568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130万元。由于建设用地剧增,全村仅存耕地200亩,山林30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蔬菜、生猪、鸡鸭为主,全村人均生活水平达3000元,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为实现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后埠村党政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实施科教兴农,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广开村民就业门路,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教育、文化、民政、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历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被上级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党总支”、“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优秀团总支”等光荣称号。
后埠小学有师生700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上乘的教学质量,文体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0年度村投资仅60万元,扩建了教学楼,购置了一批教学电脑,使该校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在全市村级小学名列前茅。为减轻家长负担,鼓励学生就读,村部对小学生学杂费及其保险费实行减免,同时对考取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的村民子弟,规定了明确的奖励办法,在全村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近几年来,村民子弟共考取大中专院校160余人,其中本科大学70人,特别是高中毕业的刘旺同学以688分全市理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全村人民的骄傲。
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的优秀青年,是后埠村一贯重视的主要工作。团部支、民兵连建立了专用的活动场地,购置了图书资料、文体用品,经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讲座,每年“五四”青年节,村部拨出专款,组织青年团员赴外地参观学习,使全村青年既接受了教育,又陶冶了情操,形成了遵纪守法,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入团、勇跃入伍、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搞好计划生育,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后埠村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大力加强新型文化建设,在全村形成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的婚育新观念,计划生育和人口出生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部对已结扎的纯女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对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老人每年发给退休金,对五保户由村部出钱安置在乡敬老院,对残疾人每年助残月发给慰问金,对村办企业下岗人员一次性发给经济补偿。通过上述措施,独生子女率和人口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的需要,保持和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后埠村认真地加强土地管理,在遵守城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村民建房用地审批制度,即保证了村民居者有其屋,又有效地支援了国家建设,为萍乡各项公益设施的兴建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后埠村因居民密集,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为确保一切平安,村治安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类型事犯罪,保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发挥了稳定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对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保架护航的重大作用。引资项目福源腐竹厂即将投产,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60人,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后埠村一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拨出专款用于水利、道路、供电等方面建设,近二年来,共修建水渠2000米,路面硬化10公里,全村范围全面实行了城网改造,合计投入资金200万元,村民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居住和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