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
翼展3.8厘米
1973年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鸮
玉鸮鸮,为鸱鸮科各种类的通称.古时又叫“鸱”、“鸱鸺”、“逐魂鸟”、“猫王鸟”等。因其头部似猫,故俗称“猫头鹰”。鸮大多习惯在黄昏或夜间活动,民间又称其为“夜猫子”。鸮的喙和爪都弯曲呈钩状,锐利,嘴基具蜡膜。两眼生在前方,四周羽毛成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周边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95%的食物是鼠类,间或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鸮在全球各大陆分布广泛,世界上现有鸮132种,我国有26种,我国常见有长耳鸮、短耳鸮。在这个大部分地区,鸮被视为不吉利的鸟甚至叫它“报丧鸟”,特别是它夜间发出的哀鸣般叫声。就是在欧洲,人们也把鸮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其实,鸮是人类的朋友,是捕鼠的能手。 鸮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5年3月22日,正值首都北京市的爱鸟周,为宣传爱护益鸟的意义,我国原邮电部同日发行一套《鸮》特种邮票,图案分别为雕鸮(面值10分)、长耳鸮(面值20分)、雪鸮(面值50分)、草鸮(面值1元)。由北京邮票厂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