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1979年7月改后为大连工学院旅大分院,1981年11月改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
大连大学(7)1949年10月成立旅大师范学校,1978年12月改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3月改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1951年3月改为旅大市医士学校,1954年12月改为辽宁省旅大市医士学校,1956年3月改为辽宁省旅大市卫生学校,1963年12月改为旅大市卫生学校,1981年3月改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学校。时任大连市副市长赵亚平出任新的大连大学校长、党组书记。
2005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揭牌。
2006年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2014年12月,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6年1月,学校入选CDIO工程教育联盟。
2019年12月27日,大连大学附属盘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
2019年12月,成立大连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设软件工程本科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学位硕士点。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软件工程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仅次于辽宁省两所985院校,位列第三。
2019年12月,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辽宁最美校园”。
2023年2月,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111计划”,成为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此前,辽宁省已获批“111计划”的共有6所高校,分别是: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2]
大连大学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6个辽宁省创新团队,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以及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级别 | 名称 | 负责人 | 时间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 魏小鹏 | 2008.10 |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 | 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 张强 | 2012.11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魏小鹏 | 2005.3 |
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高大彬 | 2006.10 | |
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潘成胜 | 2008.12 | |
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防治重点实验室 | 麻凤海 | 2009.11 | |
骨关节病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 | 赵德伟 | 2010.8 | |
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 | 刘庆平 | 2012.7 | |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魏小鹏 | 2004.3 |
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高大彬 | 2004.3 | |
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 赵德深 | 2007.8 | |
生物物理学重点实验室 | 周士胜 | 2007.8 | |
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 潘成胜 | 2009.5 | |
特种加工与功能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 吴蒙华 | 2010.8 | |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实验室 | 魏小鹏 | 2010.12 |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 | 光学式三维数据获取及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 张强 | 2012.11 |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洋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迟乃玉 | 2009.6 |
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赵德深 | 2010.8 | |
制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王珍 | 2011.8 | |
化工环保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继润 | 2011.8 | |
辽宁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赵德深 | 2004.12 |
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 葛志毅 | 2005.4 |
级别 | 名称 | 负责人 | 时间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 魏小鹏 | 2008.10 |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 | 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 张强 | 2012.11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魏小鹏 | 2005.3 |
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高大彬 | 2006.10 | |
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潘成胜 | 2008.12 | |
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防治重点实验室 | 麻凤海 | 2009.11 | |
骨关节病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 | 赵德伟 | 2010.8 | |
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 | 刘庆平 | 2012.7 | |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魏小鹏 | 2004.3 |
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高大彬 | 2004.3 | |
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 赵德深 | 2007.8 | |
生物物理学重点实验室 | 周士胜 | 2007.8 | |
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 潘成胜 | 2009.5 | |
特种加工与功能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 吴蒙华 | 2010.8 | |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实验室 | 魏小鹏 | 2010.12 |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 | 光学式三维数据获取及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 张强 | 2012.11 |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洋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迟乃玉 | 2009.6 |
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赵德深 | 2010.8 | |
制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王珍 | 2011.8 | |
化工环保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继润 | 2011.8 | |
辽宁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赵德深 | 2004.12 |
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 葛志毅 | 2005.4 |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25项,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超亿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6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位居辽宁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第2名;发表SCI、SSCI、EI、CSSCI检索论文1000余篇次;授权发明专利335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1项国防科研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14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参加“辽宁省第一届军民融合成果展”。这标志着我校科技创新能力步入全国地方高校的前列。在2017年中国大学教育部科技奖励排行榜中,学校位居第93名,辽宁省第4名;在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我校年度科研经费居全国第150名。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大连大学图书馆拥有图书148.5万册,期刊为763种,报纸114种;电子图书3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3万余种,中文数据库21种和外文数据库15种;古籍资源、校本资源达2万余册。
学术期刊
《大连大学学报》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大连师专学报》,1991年1月更为现名。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大连大学学报》转为高等学校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属性为高校教育类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为ISSN 1008-2395 CN 21-1390/G4,国外代号为DK21008。1999年1月开始正式出版发行。期刊为全国首届《CAJ-CD》评优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大连大学医学院 |
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大连大学法学院 |
大连大学文学院 |
大连大学历史学院 |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 |
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 |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
大连大学护理学院 |
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国际学院 |
大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大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大连大学附属盘州市人民医院 |
- |
- |
-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门类 |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四年 |
教育学 |
体育教育(师范类) |
四年 |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四年 |
教育学 |
运动康复 |
四年 |
理学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文学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翻译 |
四年 |
文学 |
历史学 |
四年 |
历史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物理学(师范类) |
四年 |
理学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建筑学 |
五年 |
工学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园艺 |
四年 |
农学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口腔医学 |
五年 |
医学 |
中药学 |
四年 |
理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理学 |
护理学 |
四年 |
理学 |
工程管理 |
四年 |
工学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音乐表演 |
四年 |
艺术学 |
音乐学(师范类) |
四年 |
艺术学 |
舞蹈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美术学(师范类) |
四年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大连大学医学院 |
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大连大学法学院 |
大连大学文学院 |
大连大学历史学院 |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 |
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 |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
大连大学护理学院 |
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大连大学国际学院 |
大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大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大连大学附属盘州市人民医院 |
- |
- |
-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门类 |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四年 |
教育学 |
体育教育(师范类) |
四年 |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四年 |
教育学 |
运动康复 |
四年 |
理学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文学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翻译 |
四年 |
文学 |
历史学 |
四年 |
历史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物理学(师范类) |
四年 |
理学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建筑学 |
五年 |
工学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园艺 |
四年 |
农学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口腔医学 |
五年 |
医学 |
中药学 |
四年 |
理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理学 |
护理学 |
四年 |
理学 |
工程管理 |
四年 |
工学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音乐表演 |
四年 |
艺术学 |
音乐学(师范类) |
四年 |
艺术学 |
舞蹈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美术学(师范类) |
四年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9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4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4人,专任教师998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目前,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1]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宋振骐(双聘教授)
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5个):护理学教学团队、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细胞生物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截至2022年6月,现有19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共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
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1 | 法学0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 教育学04 | 体育学 |
3 | 文学05 | 中国语言文学 |
4 | 外国语言文学 | |
5 | 历史学06 | 中国史 |
6 | 理学07 | 化学 |
7 | 生物学 | |
8 | 工学08 | 机械工程 |
9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11 | 土木工程 | |
1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13 | 软件工程 | |
14 | 医学10 | 临床医学 |
15 | 护理学 | |
16 | 管理学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7 | 工商管理 | |
18 | 艺术学13 | 音乐与舞蹈学 |
19 | 美术学 | |
20 | 设计学 |
辽宁省一流学科(1个):软件工程
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4个):专门史、有机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3个):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科学(骨外)
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专门史、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1 | 法学0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 教育学04 | 体育学 |
3 | 文学05 | 中国语言文学 |
4 | 外国语言文学 | |
5 | 历史学06 | 中国史 |
6 | 理学07 | 化学 |
7 | 生物学 | |
8 | 工学08 | 机械工程 |
9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11 | 土木工程 | |
1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13 | 软件工程 | |
14 | 医学10 | 临床医学 |
15 | 护理学 | |
16 | 管理学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7 | 工商管理 | |
18 | 艺术学13 | 音乐与舞蹈学 |
19 | 美术学 | |
20 | 设计学 |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卓越计划项目6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及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国际化试点专业22个,省级精品类课程27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7部,是省微电子通信与IT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校友会2020中国一流专业排名800强》中位列第170名,辽宁省高校第五名。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护理学两个专业被评为六星级专业(世界高升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仅次于辽宁省内两所985院校,省内排名第3,与大连理工大学实行本科课程跨校互选合作,并联合培养博士生。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护理学(二批)、小学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六批)
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大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二批)
国家级大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7个):大连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等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7个):日语、医学检验、小学教育、护理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特色专业(2个):医学检验、日语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辽宁省精品课程(20门):护理学基础、化工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大学英语、生物化学、液压传动、工程力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宇宙探索与发现、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西方古典文明、人体局部解剖学、自然分娩接产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
辽宁省精品课程(20门):护理学基础、化工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大学英语、生物化学、液压传动、工程力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134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海外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智库合作等,每年均邀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在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助力了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序号 |
大洲 |
国家/地区 |
学校/机构名称 |
首签时间 |
---|---|---|---|---|
1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奥克兰大学 |
2002年5月 |
2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 |
2003年9月 |
3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俄亥俄州多美尼加大学 |
2003年9月 |
4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州路德大学 |
2006年6月 |
5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布兰登大学 |
2007年3月 |
6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多伦多百年名理工学院 |
2008年10月 |
7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圣名大学 |
2009年3月 |
8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 |
2009年11月 |
9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德锐大学 |
2010年4月 |
10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州州立施坦尼斯大学 |
2010年4月 |
11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 |
2011年3月 |
12 |
美洲 |
美国 |
美国恩波利亚大学 |
2012年1月 |
13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州立大学 |
2012年5月 |
14 |
美洲 |
美国 |
美国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 |
2012年10月 |
15 |
美洲 |
美国 |
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大学 |
2013年4月 |
16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利福尼亚浸会大学 |
2013年5月 |
17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大都会州立大学 |
2014年1月 |
18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 |
2014年10月 |
19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 |
2015年11月 |
20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 |
2016年5月 |
21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 |
2016年12月 |
22 |
欧洲 |
德国 |
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 |
2003年10月 |
23 |
欧洲 |
俄罗斯 |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
2008年1月 |
24 |
欧洲 |
英国 |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 |
2008年3月 |
25 |
欧洲 |
德国 |
中德综合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联谊会 |
2008年4月 |
26 |
欧洲 |
荷兰 |
荷兰Enraf-Nonius公司 |
2009年11月 |
27 |
欧洲 |
瑞典 |
瑞典克里斯帝安斯塔德大学 |
2011年3月 |
28 |
欧洲 |
丹麦 |
丹麦葛莱体育运动教育学院 |
2012年3月 |
29 |
欧洲 |
英国 |
英国西伦敦大学 |
2012年4月 |
30 |
欧洲 |
英国 |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 |
2013年10月 |
31 |
欧洲 |
英国 |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 |
2014年1月 |
32 |
欧洲 |
俄罗斯 |
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 |
2014年4月 |
33 |
欧洲 |
英国 |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
2015年5月 |
34 |
欧洲 |
英国 |
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 |
2015年 |
35 |
欧洲 |
英国 |
英国斯特林(灵)大学 |
2016年8月 |
36 |
大洋洲 |
新西兰 |
坎特伯雷大学教育学院 |
1999年2月 |
37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
2005年12月 |
38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国立格里菲思大学 |
2006年9月 |
39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 |
2010年10月 |
40 |
亚洲 |
日本 |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 |
1992年 |
4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阪南大学 |
1995年12月 |
4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阪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
1997年3月 |
4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海国际交流中心 |
1998年 |
4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长崎野田综合教育中心 |
1999年5月 |
4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 |
1999年6月 |
4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学校法人羽衣学园·羽衣国际大学 |
1999年12月 |
4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金泽大学 |
2001年3月 |
4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山梨英和大学 |
2002年3月 |
4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北陆大学 |
2003年1月 |
5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九州文化学院 |
2003年6月 |
5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岛根大学 |
2003年6月 |
5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中央大学 |
2003年11月 |
5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 |
2004年2月 |
54 |
亚洲 |
韩国 |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
2004年2月 |
5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长崎纯心大学 |
2004年4月 |
5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宇部创新大学 |
2004年4月 |
57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东义大学 |
2004年5月 |
5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山口大学 |
2004年8月 |
5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东京服饰专门学校 |
2005年1月 |
60 |
亚洲 |
韩国 |
韩国昌原大学校 |
2005年3月 |
6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爱知学院大学 |
2005年4月 |
6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北陆尖端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学 |
2005年4月 |
6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宫城大学 |
2005年4月 |
6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西南女学院大学 |
2005年4月 |
65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 |
2005年5月 |
6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石川县立大学 |
2005年10月 |
67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际教育文化院 |
2005年10月 |
68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忠南大学 |
2005年12月 |
69 |
亚洲 |
韩国 |
韩国顺天乡大学 |
2006年8月 |
7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冈山商科大学 |
2006年11月 |
7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筑波大学 |
2007年2月 |
72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际平和大学院 |
2007年3月 |
73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大真大学 |
2007年7月 |
7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相爱大学 |
2007年9月 |
75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际脑教育综合大学 |
2007年11月 |
76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东亚大学校体育大学 |
2007年12月 |
7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广岛大学 |
2008年3月 |
78 |
亚洲 |
韩国 |
韩国新罗大学校 |
2008年10月 |
79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东首尔大学 |
2008年12月 |
8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仓敷作阳大学 |
2008年12月 |
81 |
亚洲 |
外蒙古 |
蒙古国财经大学 |
2009年3月 |
82 |
亚洲 |
美国 |
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 |
2009年4月 |
8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野崎“德州会” |
2009年8月 |
8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创造学园大学 |
2009年11月 |
8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 |
2010年7月 |
86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 |
2010年8月 |
8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 |
2010年8月 |
8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东北福祉大学 |
2010年9月 |
8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 |
2010年11月 |
9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四天王寺大学 |
2010年12月 |
91 |
亚洲 |
韩国 |
韩国海洋大学 |
2010年12月 |
92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世明大学 |
2010年12月 |
93 |
亚洲 |
韩国 |
大韩民国永同大学校 |
2011年1月 |
9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神田外语大学 |
2011年2月 |
95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世宗大学 |
2011年3月 |
96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国立台南护理专科学校 |
2011年4月 |
9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 |
2011年11月 |
9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吴工业高等专门学校 |
2012年3月 |
99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大邱科学大学校 |
2012年3月 |
100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庆云大学 |
2012年3月 |
10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信息安全大学院大学 |
2012年5月 |
10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福冈女子大学 |
2012年7月 |
10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学 |
2012年7月 |
10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杏林大学 |
2012年9月 |
10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经济大学 |
2013年2月 |
106 |
亚洲 |
韩国 |
韩国青云大学 |
2013年3月 |
10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奈良佐保短期大学 |
2013年8月 |
108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台中教育大学 |
2013年9月 |
10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国宇部开拓者大学 |
2013年9月 |
11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信州大学 |
2013年11月 |
11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事业创造大学院大学 |
2014年9月 |
11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2014年12月 |
11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 |
2014年12月 |
114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立济州大学 |
2015年6月 |
115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台湾马偕医学院 |
2015年9月 |
11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法政大学 |
2016年2月 |
117 |
非洲 |
塞舌尔共和国 |
塞舌尔大学 |
2012年9月 |
序号 |
大洲 |
国家/地区 |
学校/机构名称 |
首签时间 |
---|---|---|---|---|
1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奥克兰大学 |
2002年5月 |
2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 |
2003年9月 |
3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俄亥俄州多美尼加大学 |
2003年9月 |
4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州路德大学 |
2006年6月 |
5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布兰登大学 |
2007年3月 |
6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多伦多百年名理工学院 |
2008年10月 |
7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圣名大学 |
2009年3月 |
8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 |
2009年11月 |
9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德锐大学 |
2010年4月 |
10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州州立施坦尼斯大学 |
2010年4月 |
11 |
美洲 |
加拿大 |
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 |
2011年3月 |
12 |
美洲 |
美国 |
美国恩波利亚大学 |
2012年1月 |
13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州立大学 |
2012年5月 |
14 |
美洲 |
美国 |
美国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 |
2012年10月 |
15 |
美洲 |
美国 |
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大学 |
2013年4月 |
16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利福尼亚浸会大学 |
2013年5月 |
17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大都会州立大学 |
2014年1月 |
18 |
美洲 |
美国 |
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 |
2014年10月 |
19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 |
2015年11月 |
20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 |
2016年5月 |
21 |
美洲 |
美国 |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 |
2016年12月 |
22 |
欧洲 |
德国 |
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 |
2003年10月 |
23 |
欧洲 |
俄罗斯 |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
2008年1月 |
24 |
欧洲 |
英国 |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 |
2008年3月 |
25 |
欧洲 |
德国 |
中德综合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联谊会 |
2008年4月 |
26 |
欧洲 |
荷兰 |
荷兰Enraf-Nonius公司 |
2009年11月 |
27 |
欧洲 |
瑞典 |
瑞典克里斯帝安斯塔德大学 |
2011年3月 |
28 |
欧洲 |
丹麦 |
丹麦葛莱体育运动教育学院 |
2012年3月 |
29 |
欧洲 |
英国 |
英国西伦敦大学 |
2012年4月 |
30 |
欧洲 |
英国 |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 |
2013年10月 |
31 |
欧洲 |
英国 |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 |
2014年1月 |
32 |
欧洲 |
俄罗斯 |
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 |
2014年4月 |
33 |
欧洲 |
英国 |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
2015年5月 |
34 |
欧洲 |
英国 |
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 |
2015年 |
35 |
欧洲 |
英国 |
英国斯特林(灵)大学 |
2016年8月 |
36 |
大洋洲 |
新西兰 |
坎特伯雷大学教育学院 |
1999年2月 |
37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
2005年12月 |
38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国立格里菲思大学 |
2006年9月 |
39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 |
2010年10月 |
40 |
亚洲 |
日本 |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 |
1992年 |
4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阪南大学 |
1995年12月 |
4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阪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
1997年3月 |
4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海国际交流中心 |
1998年 |
4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长崎野田综合教育中心 |
1999年5月 |
4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 |
1999年6月 |
4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学校法人羽衣学园·羽衣国际大学 |
1999年12月 |
4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金泽大学 |
2001年3月 |
4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山梨英和大学 |
2002年3月 |
4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北陆大学 |
2003年1月 |
5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九州文化学院 |
2003年6月 |
5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岛根大学 |
2003年6月 |
5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中央大学 |
2003年11月 |
5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 |
2004年2月 |
54 |
亚洲 |
韩国 |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
2004年2月 |
5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长崎纯心大学 |
2004年4月 |
5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宇部创新大学 |
2004年4月 |
57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东义大学 |
2004年5月 |
5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山口大学 |
2004年8月 |
5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东京服饰专门学校 |
2005年1月 |
60 |
亚洲 |
韩国 |
韩国昌原大学校 |
2005年3月 |
6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爱知学院大学 |
2005年4月 |
6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北陆尖端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学 |
2005年4月 |
6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宫城大学 |
2005年4月 |
6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西南女学院大学 |
2005年4月 |
65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 |
2005年5月 |
6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石川县立大学 |
2005年10月 |
67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际教育文化院 |
2005年10月 |
68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忠南大学 |
2005年12月 |
69 |
亚洲 |
韩国 |
韩国顺天乡大学 |
2006年8月 |
7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冈山商科大学 |
2006年11月 |
7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筑波大学 |
2007年2月 |
72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际平和大学院 |
2007年3月 |
73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大真大学 |
2007年7月 |
7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相爱大学 |
2007年9月 |
75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际脑教育综合大学 |
2007年11月 |
76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东亚大学校体育大学 |
2007年12月 |
7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广岛大学 |
2008年3月 |
78 |
亚洲 |
韩国 |
韩国新罗大学校 |
2008年10月 |
79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东首尔大学 |
2008年12月 |
8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仓敷作阳大学 |
2008年12月 |
81 |
亚洲 |
外蒙古 |
蒙古国财经大学 |
2009年3月 |
82 |
亚洲 |
美国 |
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 |
2009年4月 |
8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野崎“德州会” |
2009年8月 |
8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创造学园大学 |
2009年11月 |
8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 |
2010年7月 |
86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 |
2010年8月 |
8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 |
2010年8月 |
8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东北福祉大学 |
2010年9月 |
8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 |
2010年11月 |
9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四天王寺大学 |
2010年12月 |
91 |
亚洲 |
韩国 |
韩国海洋大学 |
2010年12月 |
92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世明大学 |
2010年12月 |
93 |
亚洲 |
韩国 |
大韩民国永同大学校 |
2011年1月 |
9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神田外语大学 |
2011年2月 |
95 |
亚洲 |
韩国 |
韩国世宗大学 |
2011年3月 |
96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国立台南护理专科学校 |
2011年4月 |
9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 |
2011年11月 |
98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吴工业高等专门学校 |
2012年3月 |
99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大邱科学大学校 |
2012年3月 |
100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庆云大学 |
2012年3月 |
10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信息安全大学院大学 |
2012年5月 |
10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福冈女子大学 |
2012年7月 |
10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学 |
2012年7月 |
104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杏林大学 |
2012年9月 |
105 |
亚洲 |
日本 |
日本经济大学 |
2013年2月 |
106 |
亚洲 |
韩国 |
韩国青云大学 |
2013年3月 |
107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奈良佐保短期大学 |
2013年8月 |
108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台中教育大学 |
2013年9月 |
109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国宇部开拓者大学 |
2013年9月 |
110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信州大学 |
2013年11月 |
111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事业创造大学院大学 |
2014年9月 |
112 |
亚洲 |
日本 |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2014年12月 |
113 |
亚洲 |
日本 |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 |
2014年12月 |
114 |
亚洲 |
韩国 |
韩国国立济州大学 |
2015年6月 |
115 |
亚洲 |
中国台湾 |
台湾马偕医学院 |
2015年9月 |
116 |
亚洲 |
日本 |
日本法政大学 |
2016年2月 |
117 |
非洲 |
塞舌尔共和国 |
塞舌尔大学 |
2012年9月 |
文明 自强 求是 创新
文明是时代对人才的呼唤,也是我们学校应该追求的特色。未来的世界充满激烈的竞争。什么是最强的竞争力?文明是最强的竞争力。靠文明铸成的综合素质,把高度科学文明精神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华民族才能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永远向前!大连大学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强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自强的灵魂,也是大连大学取得重大进步的精神支柱。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永远不能成为强者。越是困难,就越要自己努力,越是后来者就越要自强不息,这才是大连大学当前和永远倡导的精神状态。
求是是历代伟大革命导师提倡的思想方法。我们前面的路很长,建设一所优秀大学的任务还很艰巨。只有不倦地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把解放思想、坚持改革的气魄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进步,事业才能发展。
创新是历史前进的钥匙。时代在飞速前进,事物在不断变化,只凭前人的经验,照搬别人的成果而缺乏研究问题的能力,缺乏超越意识和主体意识,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我们大连大学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
一、释义
校标共由三部分组成:
中心主体部分由三个汉语拼音字母G、S、Y变化组合而成,纪念大连大学由工学院(G)、师范学院(S)和医学院(Y)三校合并的办学历史。构图型似一本展开的书托起三个相连的圆环,展开的图书意味着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其位于三环之下,标志着大学的以人为本,以科学为本的办学思想,同时,Y的变体像一双手和展翅高飞的雄鹰,寓意大学以三校合一为崭新的起点,三校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二部分由“大连大学”的中文和英文Dalian University共同组成一个圆环。
校标整体呈圆形,除具有美好和谐之意外,另标志着大连大学三所学院完成了由松散性联合过渡至实质性联合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校严格办学意义上的完整。
校标整体色调采用蓝色,取材于大海的颜色,象征大连大学立足于大连。
第三部分由中间字母下方的波浪型图案和日期组成。波浪代表海滨城市大连,体现了我校立足于大连,扎根于大连,服务于大连,为大连市培养“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波浪上的阿拉伯数字“1987.10.6”为三校合一的时间,即大连大学建校时间。
校歌《大连大学我心中的挚爱》
作词:赵亚平 作曲:杜明
走近广阔的大海,奔向高耸的山脉,
扎根原生的土地,告别过去,走向未来;
体会大海的胸怀,学习高山的气概,
感受大地的厚重,新绿勃发,满园豪迈。
啊,大连大学,我的生命已和你融在一起,
啊,大连大学,你是我心中的挚爱。
今天,你使我英姿焕发,
明天,我为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