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绕城高速公路起于魏兴镇,经土宗庙、东岳、复兴至万家河下穿襄渝铁路,跨州河过化工产业区至木瓜铺达州绕城高速公路接达渝高速公路。利用巴中—达州—万州高速公路、达陕高速公路和达渝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过境环线。环线内城市规划面积达189平方公里,全长60公里,新建33.461公里,已完工14.78公里(其中化工园区段5.08公里,一期工程9.7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其中化工产业区快速通道段路基宽34米),双向6车道。共有大桥27座6416延米、中桥5座400延米、互通式立交5处、分离式交叉3处,估算投资总额16亿元。
堵车,已不再是大城市的“特色”,不少中小城市也加入到堵车行列,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可以预料,堵车现象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缓堵”无疑是一个事关民生、提升人们幸福指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公众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达州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将其纳入研究课题,寻求缓堵对策,而达州市绕城公路的建设即是对策之一。
有效连接、整合、优化区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及城市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资源,促进各种交通流的快速集散,加快秦巴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绕城路已与达渝高速公路在木瓜铺实现互通,并将与今年通车的达陕高速公路和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达巴高速公路、达万高速公路实现连接,届时人流、物流将通过绕城路辐射到各条高速公路,快速到达全国各地。绕城路不实行封闭,将在多处与国道210线,省道218线、202线和多条县乡村道路连接,并有效利用临近的航空、水路、铁路等运输资源,真正将辖区内所有运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
有效分流达州主城区来自各个方向的过境车辆,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及环保压力。随着本地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外来车辆的增多,达州市受地理环境和路网结构的影响,210国道和202省道需通过达州主城区,造成主城区交通压力日趋突出,出入境日交通流量(按标准车折算)逾5万辆,因兼容过境和城市道路的双重功能,再加上道路两侧村镇、大型企业进出车辆较多,交通拥堵尤为严峻。绕城路建好后,将有效分流过境车辆,真正实现“过境车辆不进城”,极大缓解国道210线、省道202线在达州段的交通压力,提高行车速度。
有效将达州老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化工产业区连成一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达州特大城市主框架新格局的形成。
五年来,达州绕城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用火热的激情、探索的勇气、辛勤的付出、实践的心智塑造“观念是灵魂、管理是关键、质量是核心、监管是保证”的形象。
绕城高速公路是达州市迄今最大的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施工中如何管理是一个新尝试。指挥部严格落实“安全、舒适、环保、示范”八字建设方针,力求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程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既坚持质量标准,又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规范,创新建管模式。
共建共管,互助互动。建设管理实行“互动一体”,业主从管理转向管理服务型,技术咨询从局部咨询型转向全过程咨询型,设计单位从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动态式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管理。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业主说什么施工单位就做什么的管理方式,调动了参建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化一些审批程序,节省时间,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使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所有参建者的激情和干劲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人人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眼里有标杆。
绕城公路建设指挥部人手紧缺,且来自四面八方。建设指挥部狠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经常定期不定期开展好学习、培训,形成学技术、懂管理的浓厚氛围,变外行为内行,精通本职业务。把质量和安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总结积累省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经验,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基础上,用开阔的眼光、现代工程理念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对得起子孙后代的精品工程、良心工程。
指挥部在建设管理中重点抓好六个环节,做到六个控制。
一是抓好质量监管环节,做到质量受控。抓好质量三级保证体系建设,建立了独立的中心试验室,与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补充的格局,工程质量控制做到按试验数据说话,工程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化工产业区快速通道段和七河路口至西河路口段的工程质量,不仅交工验收时达到优良,而且经受了两年多和半年以上车辆通行的检验。
二是抓好中间计量环节,做到造价受控。严格计量审核,严把原始签认关、工程变更关、认质认价关,主动邀请达州市财政和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三是抓好安全监督环节,做到安全受控。加大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制订了完善的应对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预案,在汶川特大地震和2009年、2010年两次特大洪灾中无人员伤亡,整个施工过程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抓好征地拆迁环节,做到施工环境受控。在开工初期将指挥部管理人员分为三组,每天到各施工合同段解决征地拆迁具体问题,及时为全线施工提供作业面。随着施工的深入,未拆迁地段难度加大,加之项目毗连城区,杆线、企业、房屋拆迁多,矛盾突出,突发事件较多,指挥部多次请求市委、市政府召开协调会,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市、县、区国土部门和沿线各乡镇指派专人参与协调,为工程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是抓好资金筹措环节,做到工期受控。在督促投资单位及时拨付工程计量款的同时,积极配合财政对征地拆迁费用的投入和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补助到位。
六是抓好廉政监管环节,做到行为受控。工程建设属廉政风险等级较高的领域,指挥部抓住交通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工作的契机,推进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权力,自觉抵御风险,将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提高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做到“建好一条路、带好一班人”。
绕城路自立项以来,参建者克服重重困难,抓好每个环节,精心打造出一流的精品工程。驻足回眸,一项项关键性工作历历在目:
招商引资建设模式——为了既解决资金的问题,又能快速、优质地推进施工,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绕城路实行招商引资建设,目前已实施的两段均采用招商建设模式,招商金额高达8亿元,这是目前达州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最大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绕城公路建设指挥部前期谈判深入、仔细,重点对投资商的能力及资信进行多方考察和了解;协同达州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局、市招商局、市国资委、市法制局等部门组建了招商小组与意向投资单位进行了多次洽谈,并进行招商比选,优中选优,最终选择了实力强、诚信好的单位。同时,绕城公路建设指挥部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在合同签署时,督促建设方和投资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越红线,同时也要灵活变通,力争求得共识;在合同履行中,协调建设单位提前安排好资金使用计划,方便投资单位按时到位资金,为投资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从开始合作至今,投资单位之一的重庆勇智公司一直信守承诺,按照合同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受到了指挥部、各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对达州交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家坝特大桥——2009年11月24日,黄家坝大桥左幅主跨顺利合龙,右幅主跨也于2010年1月13日合龙。黄家坝大桥融入了城市桥梁的功能,单边三车道,桥的两边还留有1.5米宽的人行道,以方便州河两岸的民众通行。黄家坝大桥已于2010年9月底全面建成通车。
滑坡处理——绕城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加之两次特大洪灾,造成碾子坡、滴水岩、幺塘三处大的地质滑坡。灾情发生后,指挥部第一时间上报市政府、国土部门,启动抢险预案,对地处危险地段的住户进行了及时搬迁安置,并由国土部门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施工中车辆管制——绕城路与西河路平交段及省道202线上跨段,按照设计需对西河路黄家坝段、省道202线石梁子段进行降坡改造。这两段路车流量大,两边住户众多、管线纵横,施工难度大。指挥部多次完善施工方案,反复研究,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改造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完成,对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
2011年4月8日上午,达州市绕城公路一期工程正式通车。以往须通过主城区过境的车辆将被这条路分流到市区一期建成通车外围,达州中心城区的通行条件也将由此得到极大的改善。建成通车的一期工程为通川区复兴镇至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七河路口段,全长9.65公里,有1座特大桥、7座大桥、1座中桥,预算投资5.6亿元。该路段通车后,在二期工程建成前,可利用达渝高速公路、国道210线、魏复路形成环线,初步打破城区交通瓶颈,将以往须通过主城区过境的车辆分流到市区外围,改善达州中心城区的通行条件,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交通的快速通道。
绕城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绕城公路全部建成后,可将现有的城市道路、省道218线、202线和达渝高速公路、河市机场、内河运输及在建的达陕、达巴、达万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促进各种交通流的快速集散,加快构建秦巴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速度。同时,绕城公路可有效地分流达州主城区来自各方向的过境车辆,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及环保压力。另外,绕城公路还把老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化工产业区连成一片,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拉近了达州城区各板块的距离,有利于形成大城市主体框架新格局。
达州绕城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