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圣教寺塔

兴圣教寺塔

中文名 兴圣教寺塔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
登录时间 1996年
坐标 31°00′23″N121°14′30″E/31.00639°N121.24167°E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兴圣教寺塔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4年),因该塔建在兴圣教寺中而得名。南宋年间,该塔曾经有过修整。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兴圣教寺的僧人募款对该塔进行修葺。大德六年(1302年),塔上的塔刹相轮和栏杆被台风吹坏,后被该寺僧人募款修复。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被毁,只剩下塔和一座钟楼。明洪武三年(1370年),寺僧在塔旁建忏堂,题匾额“兴圣塔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该塔再一次被台风刮坏,并于随后由院内僧人们募资修缮。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巡抚周忱捐款重建该塔。万历年间该塔再次重修,院内僧人为了募款而断臂,以示虔诚。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提督梁化凤施资修塔。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该塔进行了一次大修,塔刹在这次大修中被更换。此后,该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再一次修葺。明清的几次重修中都保存了宋代建筑的特点。这次修复后,兴圣教寺塔被誉为江南造型最美的塔。

民国时期,该塔遭到严重损毁。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松江进行大规模轰炸,方塔周围的古建筑在轰炸中几乎全部被夷平。有目击者声称在轰炸期间看到兴圣教寺塔被日机炸弹的气浪震出50余米,在空中猛烈摇晃,但最终并没有倒塌。1938年12月,兴圣教寺塔的墙壁上被当地少年夏秋生写上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几个大字。到1949年,该塔下面走廊和塔内各层木结构大部毁坏,楼板扶梯仅剩一层,塔身向西北倾斜约54厘米,塔的周围杂草丛生。

1955年7月,松江县文教科对兴圣教寺塔采取了保护性措施。1962年9月7日,该塔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当地文物部门复原了底层附阶。同年,当地考古部门发现了兴圣教寺塔下的地宫,并于1974年11月7日至10日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1975~1977年,在上海市文物管理会的组织下,松江文化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兴圣教寺塔进行复原大修,在这次修葺中,工作人员发现该塔上原有177朵斗拱中有111朵是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梁枋等也为原物。1978年,松江县政府在原兴圣教寺寺址开拓和兴建园林,以方塔为中心,四周组合古代建筑文物群,其中包括从闸北区河南路桥北境迁移而来的天后宫大殿,塔下占地160余亩的长方形土地被开发成了方塔公园。1986年,塔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被划定,塔周围50米内被划定为保护范围,50至150米内为控制范围。1996年11月20日,兴圣教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兴圣教寺塔塔身共有9层,塔高42.65米。该塔设计为砖砌塔身,方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每层的侧面均宽6米,每个侧面用砖砌倚柱划分成3间,正中间开门,平座四周建有勾栏,内为方室,没有塔心柱。每层设木质平座,并以木斗拱承托,顶层为四方攒尖式屋顶,上方安装有塔刹。塔刹高7.85米,其形制是在塔顶上直接扣以覆钵,覆钵和下面的露盘构成一个巨大的须弥座。刹身用相轮九重,上面安置有宝盖。刹顶安装有宝珠、宝瓶,正中心以塔心木支撑。塔檐四角系有名为“警鸟”的铜铃。在第三层西壁拱眼壁面上有彩色佛画,底层砖铺地面下有地宫方室,东西长65厘米,南北宽48厘米,深45厘米,内有石函,上刻龙纹图案,两端铭刻两虎。

方塔每层四面辟有壶门,门上有目梁,门内通道上施叠涩澡井,内室用券门,设有木梯,可层层登高。塔上屋面,各层腰檐、乎座和塔内楼板,均靠斗拱承托支撑。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

顶部由复盆、相轮、宝瓶等组成高达8米的塔刹。有4条铁索从尖顶分别系向9层的四角塔檐,名“浪风索”。塔檐翘角处系有铜铃,名曰“惊鸟”,上下计有36只。

文物遗存

1974年修塔时,发现第三层的侧壁石灰层内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一尊新色佛像打坐图,佛像清晰,色彩鲜艳,这是上海地区迄今发现的惟一的最早壁画———宋代佛像。经专家鉴定,系建塔时的原画。修缮时还发现在塔的底层1.5米处,有长方形地宫,砖室高约3米。中间横卧着一尊涂金的释迦牟尼铜佛像,在汉白玉石匣顶上是尊涂金供养人铜座像。在铜佛像旁的两只银匣子上一个铸有追荐之母,一个铸追荐之妻的图样。可见唐宋时期佛教已在松江相当盛行。地宫中还有用象牙化石替代的“佛牙”和100多枚唐开元钱币与宋代钱币。

除了兴圣教寺塔本身的文物价值之外,人们于20世纪70年代对其进行整修期间,还在塔中发现了很多其他的文物。在方塔第三层西面外檐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间的栱眼壁上,发现有彩色佛像画二尊,结跏趺坐,面部已较模糊,经鉴定为宋代绘法。

1974年由上海博物馆考古组清理方塔地宫,在底层地面正中部分,揭开1.5平方米的方砖,露出地宫券顶,地宫为砖砌方室,内置石函,器身下部浮雕双龙、云气,两端刻双狮。盖上置铜佛一尊,面北结跏趺坐,旁散置唐宋钱币41枚。石函内有漆匣,以帛包裹,已腐,匣内有铜卧佛一尊,左右有两银盒,盒内藏舍利和动物化石,底部镌“蔡溥舍银造匣追荐亡妻俞氏超生”,“郭椿年舍银匣追荐亡母赵氏超生”,漆匣底还有钱币97枚。钱币有唐开元通宝和北宋政和、宣和通宝、南宋建炎通宝,均藏上海博物馆。

吴越国铜泗州大圣坐像。兴圣教寺塔地宫出土,上海博物馆藏吴越国铜泗州大圣坐像。兴圣教寺塔地宫出土,上海博物馆藏在1974年,考古人员对兴圣教寺塔的地宫展开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从地宫的封土中找到2枚铜钱。打开地宫后,发现地宫底东西两侧各铺有一排砖,砖上放置有1个石灰石质地的石函。在地宫内的石函上方,考古队员找到一尊铜制佛坐像以及部分铜钱,在石函下方和石函内仅有的1件漆盒里也找到部分铜钱,共计186枚,时间跨度从唐代开元年间至南宋建炎年间,以唐开元通宝居多,还有部分铜钱因锈蚀而无法辨认年份。石函中还发现1件铜制卧佛塑像,2件银匣(一大一小),小银珠101颗,佛牙2件,9粒舍利子,1块沉香木,以及部分包裹佛像等的丝织品和纸张(残)。1975年,在重修塔身时,工作人员在塔的第七层的斗拱壁缝中找到了几枚熙宁、祥符、元丰铜钱,并在塔顶的宝瓶内发现了藏有血写的佛经,这是道光年间的和尚为化缘募捐用手指血写的。

保护措施

1955年7月,松江县文教科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1963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全面勘查该塔的结构和损坏情况,同年10月,清理地面,确定塔身围廊廊柱的地位以及历代修缮时所用砖瓦等。1973年4月,拟订《松江兴圣教寺塔修缮方案》,于1975年开工修缮,1977年5月竣工,使用经费20余万元。

修复前,方塔各层木构件,从二层到九层,存斗栱177朵,保存宋代原物111朵,占62.7%,以松木制,华栱用足材,卷刹柔和,符合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的规定,第七、八、九层斗栱全部为清乾隆年间修缮时更换。撩檐枋、罗汉枋等亦有一部分为宋代原物。塔刹与塔心木均为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更换,此事在塔刹上有铸,在塔心木上亦有镌刻。1846年(道光廿六年)修理时,因塔心木损伤,在柱外包一层柏木,柏木上对此事有记载。

在市文管会指导下,松江文化部门组织力量,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进行复原大修。凡宋代原构件以及元、明、清代修补件,未损坏的全部保留;损坏的予以修补、加固;残缺的照原样修复;找不到原样的则参照江南地区同时代的塔型,结合此塔的风格特点,予以重制。

修复后的方塔修复后的方塔重修时,因塔刹及塔心木损坏严重,换去腐蚀的塔心木,重装塔刹,补换相轮。塔刹由塔心木、铜葫芦、相轮铸件、浪风索等组成,高7.85米。相轮铸件共29件,重约5吨。塔心木长15米余,重约900公斤,因年久渗水,腐朽严重。此次修缮,重铸更换八角龙头露盘1个,相轮5个,铁箍筒7个,仰莲覆盆1个,并新换了塔心木。恢复各层扶梯、楼板、平座、腰檐和“寻杖式”栏杆,重建了围廊。对历代遗存的木构件,都采用间苯二酚缩水甘油醚调制的高分子封护加固剂涂抹,其余木构件都用桐油涂刷多遍。经过加固涂刷后的木构件,既能防蛀、防腐,又增加了强度和承力,而木纹清晰,保持“古旧”的风貌。

经过修复后的方塔,造型美观,做工精巧。尤其是斗拱、壶门上的月梁及砖身上的撩檐枋等,十分古朴秀美,其中斗拱保存宋代原物60%以上,为江南古塔建筑所罕见。

修复前残破的方塔修复前残破的方塔1975至1977年,在上海市文物管理会的组织下,松江文化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对兴圣教寺塔进行了大修。凡宋代原构件以及元、明、清代修补件,未损坏的全部保留;损坏的予以修补、加固;残缺的照原样修复;找不到原样的则参照江南地区同时代的塔型,结合此塔的风格特点,予以重制。重制时,换去塔刹中腐蚀的塔心木,重装塔刹,补换相轮,恢复各层扶梯、楼板、平座、腰檐和北宋建筑物所常用的手杖式栏杆,重建了围廊。

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

为了保持兴圣教寺塔的外观,松江当地的文物主管部门先后于2000年和2007年对该塔进行了内外墙壁和屋檐的保养和粉刷。2009年,为了控制兴圣教寺塔上的游客数量,方塔公园管理方对每一名登塔的游客另行收取塔的5元门票费用,但由于这个款项在此之前并未在公园门票上标注相关说明,这导致部分游客对款项的收取持有异议。2012年,有市民向媒体和兴圣教寺塔管理方反映称,塔内的墙壁经常出现游客的涂鸦痕迹,而且楼层越高,涂鸦越多。对此管理方也展开行动来制止游客的涂鸦行为,同时也在每年对被涂鸦的墙壁进行粉刷覆盖。

旅游信息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

公交路线:乘松梅专线(梅陇西南汽车站--松江)、沪松高速(上海体育馆--沪杭高速--松江)、沪松线到松江乐都路汽车站后再转乘松江4路可至方塔园;在汽车东站可乘松江2、4、7、11路到达方塔园。

自架车路线:内环高架--沪闵高架--莘庄立交--G60沪昆高速公路--松江出口--荣乐中路--荣乐东路--方塔北路--中山东路--方塔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