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园(26)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51年9月,时称郸城第一初级中学,1988年更为现名。当时的郸城还没有建县,历史上由于受“水、旱、蝗”等诸多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都十分落后。1951年5月,淮阳专署在郸城设立办事处,主持办事处工作的副主任董庆发拨10万斤小麦作为经费筹建初中。当年招收郸城、淮阳、沈丘、界首、太和等五县学生入学,第一届招收初中4班188名学生。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由此发端,历经郸城县第一初级中学、郸城县第一中学、郸城县完中等历史时期,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走过了55年不平凡的风雨历程。现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
2007年,郸城一高在陈志强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顺利通过了河南省省示范性高中的验收。
2007~2008年,在经河南省郸城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的情况研究后批准,郸城一高被批准为正科级单位。
校园活动(30)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主控室、理化生实验室配备先进。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订有各类报刊400余种。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有教职工705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硕士195人,高级教师199人,一级教师239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特级教师10人,中学正高级教师1人,博士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6人。[33]
2010年,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报考2840人,一本上线540人,较上年净增144人,上线率19%,增长率36%;二本上线1406人,较上年净增310人,上线率50%,增长率28%。一本、二本上线率、增长率均居周口市第一位。
2011年,该校600分以上考生303人,比上年净增225人,一本上线590人,比上年净增50人,上线率22%;二本上线1467人,比上年净增61人,上线率53%;一、二上线率均居周口市市第一名。
2012年,郸城一高报考3529人,其中一本上线1078人,较上年净增488人,上线率30.5%,增长率83%;二本上线2126人,较上年净增659人,上线率60.2%,增长率45%;共有23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3年,郸城一高全校一本上线1147人,上线率31.2%;二本上线2433人,上线率66.2%;根据考生分数,郸城一高26人圆2梦北大、清华,其中12人考取清华大学,14人考取北京大学。
2014年,该校理科660分以上36人,文科600分以上16人;一本上线1272人,较上年净增125人,上线率33%;二本上线2641人,净增208人,上线率68%;共有25人被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2015年,该校一本上线1579人,河南省第一,较上年净增307人,上线率34%;二本上线3250人,净增609人,上线率69%;共有3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5年,一本上线1579人,较上年净增307人,上线率34%;二本上线3250人,净增609人,上线率69%;三本上线4179人,净增742人,上线率90%。共有3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连续4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08人。
2016年,我校一本上线1900人,较上年净增324人,上线率40%;二本上线3536人,净增289人,上线率74%;三本上线4418人,净增242人,上线率92%。
2017年,全校一本上线2270人,较上年净增370人,上线率44%;二本上线4878人,较上年净增1342人,上线率94%。(以上数据均不含艺体生)
2018年,全校一本上线2948人,位居河南省第一,较上年净增678人;二本上线5219人,位居河南省第一,较上年净增341人。(以上数据均不含艺体生)[34]
2019年,全校一本上线3456人,较上年净增508人,位居河南省第一。
2020年高招,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各位家长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郸城一高勇创佳绩,再攀新高:
1.郸城一高考生张珏以717分获周口市理科第一名。
2.河南省理科前10名郸城一高占2人。
3.全校理科700分以上考生共计11人,位居河南省第一。
4.全校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共计1880人,位居河南省第一。
5.全校一本上线3700人,位居河南省第一。
6.周口市理科前10名郸城一高占8人并包揽前6名,周口市文科前10名郸城一高占6人。
7.各批次上线人数实现了十四连增、周口市九连冠。
(以上数据均不含艺体生)[35][36]
第二届十佳系列评选获奖教师名
第二届“十佳备课组长”
张建民崔克雨赵卫军于东领杨楠彬黄志杰赵瑞 郭福艳赵蕴杨桂英
第二届“十佳班主任”
刘涛王景涛刘相新杨少卿郝明涛侯永敢王山力 高耀王正林朱晓东
第二届“十优班主任”
杨立见王传昭田金奇赵金平张德珍张驰黄增运 刘西元王俊超韩卫东
第二届“十大模范班主任”
梁家方王宇竞王振平王俊岭刘睿李广普田紫兰 崔耀峰黄瑜李震
第二届“十佳名优教师”
刘同锋罗智颖刘广全崔华张玉萍韩利梅崔耀军 郭怡邢月娥杨培军
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
尚林于静朱雪蕊翟会芳田青顺杨凤娟赵金凯 刘贵迎孙昊邢伟峰 段桂振
第二届“十佳巾帼标兵”
王毅谭艳萍杨玉梅刘娜(语文)王琴任辉郭硕 李祥云王玉环燕亚菊
第二届“十佳员工”
梁宗伟杨林郭德勇张家勋孔德亮王艳娜晋若男 朱存军 王雪涛周宏涛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学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海军招飞先进学校、河南省安全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河南省红十字模范校、河南省百佳慈善功勋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受到市县政府6次通令嘉奖。
学校一贯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曾成功举办2000年河南省语文教育学会第五届年会和2002年高考后期复习备考对策研讨会,并多次邀请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北大河南招生组组长迟行刚博士,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知识题型评卷组组长、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群等有关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现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教科院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先后创办了郸城一高附中、郸城一高东校区、周口实验高级中学(郸城一高周口校区)[37][38]等分校。各科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和交流教学论文400余篇,公开出版著作30部。
2013年10月23号,清华大学公布了2014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根据该计划,2014年清华大学将通过“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选拔学生。其中,“新百年计划”中的“领军计划”部分,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名单已经确定。河南23所中学入选获27个名额,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获得两名推荐资格。
校长刘成章于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赴京参加党的十九大。[39][40][41]刘成章和郸城一高优秀教学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42][43]
2020年11月,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44]
校报《晨曦》
悠悠铭河水
浩浩羲皇天
王子桥边是我可爱的校园 可爱的校园
我们继承传统 弘扬文明
我们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啊啊啊啊啊啊 郸城一高
啊啊 郸城一高
我们成长的摇篮
拉啦啦啦啦啦啦 拉啦啦啦啦啦啦
行路千万里 读书破万卷
我们学海扬帆 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们学海扬帆 驶向成功的彼岸
茫茫中原阔 绵绵李耳烟
红军碑前有我美丽的校园 美丽的校园
我们开创未来 播种希望
我们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啊啊啊啊啊啊 郸城一高
啊啊 郸城一高
我们成功的起点
拉啦啦啦啦啦啦 拉啦啦啦啦啦啦
奋斗一千天
三年磨一剑
我们昂首阔步
走向辉煌的明天
我们昂首阔步
走向辉煌的明天
辉 煌 的 明 天[6][7]
郸城一高艺术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营造。在上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定期举办书画展、歌咏比赛、文艺联欢、郊外写生活动,每月看一场教育影片,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健康成长。并倡导学生组织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社团,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校每年都组织冬季运动会、师生万米越野赛和庆元旦趣味体育比赛,其中万米越野赛已成为该校的传统体育项目。
2014年12月26日和12月31日,该校举办了第32届庆元旦书画展。
2015年1月1日,该校举行“庆元旦,迎新年” 教职工趣味体育活动。
理 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提供家长满意的服务
营造教师创业的环境 开拓学校发展的时空
校训: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
校风:团结 和谐 求实 创新
教风:教书育人 务实求真
学风:自信 自主 自励 自强
十项管理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
保平安提质量
聚焦两个抓手
1.抓安全 2.抓教学
突出三个依靠
1.依靠领导 2.依靠师生 3.依靠管理
发挥四个作用
1.领导的导向作用 2.楷模的引领作用
3.管理的核心作用 4.经济的撬动作用
采取五个方法
1.较真工作法 2.一线工作法
3.闭合工作法 4.人本工作法
5.坚持工作法
决战六个突破
1.管理水平的突破 2.课堂效率的突破
3.科研能力的突破 4.两校学生的突破
5.师资培养的突破 6.内涵发展的突破
处好七个关系
1.处理好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2.处理好干部与教工的关系
3.处理好导师与徒弟的关系
4.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5.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6.处理好前勤与后勤的关系
7.处理好常规与常新的关系
提升八个素质
1.政治素质 2.师德素质 3.专业素质
4.人文素质 5.管理素质 6.科研素质
7.身心素质 8.合作素质
做到九个坚持
1.坚持二次创业发展理念不变
2.坚持四维一体管理机制不变
3.坚持听评考奖评价制度不变
4.坚持吃亏吃香有为有位不变
5.坚持专家治校骨干管校不变
6.坚持提升幸福指数导向不变
7.坚持队伍培训培养思路不变
8.坚持倾斜一线工作人员不变
9.坚持突出特优学生培养不变
达到十个实现
1.安全——实现和谐和美
2.质量——实现稳中有升
3.队伍——实现成长成熟
4.管理——实现创新增效
5.服务——实现心诚意诚
6.环境——实现顺畅舒适
7.校务——实现公开公正
8.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9.发展——实现科学规范
10.品牌——实现成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