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胶过程中,一部分胶乳蛋白质随乳清流走,剩下的则仍然留在产品里。蛋白质对胶乳稳定性和橡胶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它的分解产物可以促进橡胶的硫化(如碱性氨基酸),提高橡胶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延缓橡胶的老化(如氨基乙酸与铜生产极稳定的内络合物氨基乙酸铜,消除铜的氧化强化剂的作用),改善橡胶制品的耐用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增加生胶和橡胶制品的吸水性和导电性,容易使生胶和橡胶制品发霉和不利于作绝缘性的电工器材。此外,蛋白质还有提高橡胶发热性能的趋势。
新鲜胶乳中的类脂物有脂肪、蜡类、甾醇、甾醇酯和磷脂组成。这些化合物都不溶于水并大部分吸附于橡胶粒子的表面上,主要分布在橡胶相,少量存在于底层部分和FW粒子中,胶乳的类脂物总含量约1%,其中,0.6%是磷脂。据最近的研究表明,胶乳磷脂的降解程度与所得橡胶的硫化速率有关,未分解的磷脂含量愈高,橡胶的硫化速率愈快。
丙酮溶物的含量为新鲜胶乳重的1%-2%,其主要成分有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甾醇和甾醇酯。在研究丙酮溶物时,曾分离出两种具有防止橡胶老化作用的液体甾醇,其分子式为C17H42O11和C20H30O。胶乳的丙酮溶物中还含有少量的α-生育酚和γ、α和δ-三烯生育酚(tocotrienol),这些化合物都是橡胶的天然防老剂。三烯生育酚防老化的能力以δ型最好,γ型次之,α型最差。因此,一般认为丙酮溶物对橡胶有防老化作用。同时,丙酮溶物因含大量高级脂肪酸(50%以上),故对橡胶能起物理软化作用,使橡胶在塑练时容易获得可塑性。
新鲜胶乳中的水溶物主要是白坚木皮醇(甲基环己六醇),还有少量的环己六醇异构体、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两种已检定出的五碳糖,此外,还有无机盐,可溶性蛋白质等等。水溶物的含量占胶乳重的1%-2%。它主要分布在乳清中。水溶物与蛋白质一样,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促使生胶和橡胶制品吸潮,发霉和降低电绝缘性。
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新鲜胶乳中的酶有些是固有的,有些是由细菌后来分泌的。现已知的胶乳酶有凝固酶、氧化酶、过氧化酶、还原酶、蛋白酶、磷脂分解酶等多种、其中,凝固酶促使胶乳凝固,氧化酶使类胡萝卜素氧化而颜色变深,蛋白酶则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等。制胶工业可以根据胶乳酶的特性而更好地加以控制和利用。
从各种胶乳分出的菌株已达1000个以上,经鉴定后分为19科94种。其中有65种来自新鲜胶乳,18种对胶乳产生挥发脂肪酸起主要作用,分别为产气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变种、枯草芽孢杆菌、覃状芽孢杆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产气夹膜杆菌、大肠杆菌、中间型大肠杆菌、橙黄小球菌、藤黄小球菌、小球菌SP、玉米丙酸杆菌、普通变性杆菌、假单胞菌、印度赛氏菌、粪链球菌、粘氏赛氏杆菌、乳链菌等。过去发现有些含菌多的胶乳,其稳定性比含菌量少的胶乳高,挥发脂肪酸反而比含菌量少的胶乳低,原因就是他们所含细菌的种类不同。胶乳中的细菌主要有好气性和嫌气性两类。前者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受到活化,主要引起蛋白质的分解;后者在没有空气和氧时占优势,使胶乳里的糖类发酵而产生各种酸。因而,细菌对胶乳的稳定性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