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高姓从江苏海洲荡芦村迁此立村,取名高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是,因重名取名高家庄子,现有167户,人口860人,居住人口有王姓、徐姓、潘姓、丁姓、于姓、赵姓、刘姓等居民。
高家庄子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旧社会土地贫瘠,生产方式落后,村民常年不够吃穿。1949年解放后,该村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兴修水利,改造了土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改革开以来,各行各业突飞猛进。近几年来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以粮食、蔬菜、养殖业、经济林等产业已形成规模,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靠近黄大路两边规划了“三产”业小区,现发展势头良好。
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积极探索实行村集体+干部+农户的联合经营形式,盘活闲散资金,兴办项目,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村集体投资120万元,兴办了木器加工批发厂、建材厂和林地养鸡厂和养猪厂,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年产值达280万元,利税20多万元。2004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18元,在全镇名列前茅。
随着经济的发展,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进几年来,投资68万元对村内主街道进行硬化,硬化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石砌排水沟2000余米,安装了路灯,栽植绿化苗木2000多株,整修道路5公里。投资6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文化娱乐室,硬化了地面、增添了办公设施,使村容村貌得以焕然一新。村集体还出资建立了专门的救助基金,用于资助村内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并设立了村教育奖学金制度,对本村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次给予500—5000的现金奖励,以此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每年春节,村集体每口人发放猪肉、牛肉、大米等年货,每年春天发放化肥,农忙季节发放柴油等。
该村先后有近200多名学生靠入大、中专院校,有2人在中央部处工作,有10多人以成为党政副局级以上干部,同时广泛开展了“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该村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庄”称号,争创“五个好”带头村党支部,“平安示范村”,被青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村庄”,连续六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