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围绕着一个美国南部家庭的财产继承危机展开的。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一个严格的大户家庭里,成员有大爸爸和大妈妈(夫妻),大儿子古柏和妻子梅以及他们的五个孩子,小儿子布瑞克和他的妻子玛吉。大爸爸身染病痛,想把自己的家产传给最钟爱的小儿子经营,因此殷切盼望布瑞克给他生个孙子,以期后继有人。但是小儿于布瑞克却无意于此,整日酗酒,并且拒绝履行作为丈夫的责任与义务,与妻子过夫妻生活,原因是他一直认为是妻子导致了他的好朋友斯开普的死亡(玛吉说斯开普是布瑞克的同性恋人最终导致斯开普自杀)。玛吉如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一般欲进不能,欲弃不忍。大儿子古柏—家来给大爸爸庆祝六十五岁生日。当他们得知大爸爸已经身患癌症时,他们急切想独霸家产,因为他们认为布瑞克是醉鬼且他们夫妇又没有子嗣。而玛吉出身寒门,她清楚地知道金钱是惟一可以保证她自己地位的途径和手段。所以继而想尽一切办法逼丈夫就范,要他给她一个有助于争夺财产的重磅砝码——孩子,全剧就在紧张迭起的剧猜中结束。
导言
演职员表
舞台设计几点意见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附录:第三幕(1955年演出本)
作者说明
第三幕(纽约演出本)
剧作与作者资料摘译
玩转一只猫
作者与导演:微妙的局面
年表
译者后记
《猫》剧的主题始终贯穿在揭露社会上和家庭中普遍存在虚伪、欺骗和谎言这方面。在第二幕中,大爹和布里克父子间的长篇对话已淋漓尽致地说明了这一点。全剧人物间,无论是大爹和大妈,布里克和玛吉两对夫妇之间,还是古柏和布里克兄弟之间,梅和玛吉妯娌之间,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点。根据威廉斯的写作意图来看,他企图“抓住的不是一个人的心理问题的解答,而是一群人生活经历的实质”。因此,《猫》剧在揭露盛行虚伪、欺骗和谎言的社会实质这个主题方面应该说是成功的。早年威廉斯曾对电影界发表谈话说,“我认为当代生活中有不少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一个作家有义务抓住当代生活中的普遍特性,只要你打开美国报纸看一看,就明白我剧作中所写的决非夸张。”
《热》剧中,大爸爸表面上颐指气使,自命不凡,他对自己的妻子大妈妈的嘲讽讥笑取乐。同时他在第二幕中向他的小儿子坦承,他根本不爱大妈妈,从来没有爱过。
他自己的婚姻生活其实就是—个自我欺骗的谎言。由于社会的要求,他才必须有—个家庭、一个女人,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人,成功的男人,他们之间没有爱的存在。儿子布瑞克的婚姻生活似乎是上一代人的继续,家庭之间的爱缺乏相互的支撑,布瑞克更倾向于和他的朋友斯开普之间的感情,而玛吉更倾向于爱自己。她清楚地知道金钱是唯一可以保证她自己地位的途径和手段,所以她必须有一个孩子。另一对夫妇看起来似乎更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孩子和工作,但是他们更倾向于贪婪和自私,自己的五个孩子(第六个即将出生)也只是他们用来多分家产的工具。爱在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作为金钱、地位的幌子,他们的爱是谎言。
《猫》剧虽属现实主义作品,但表现主义的手法仍处处可见。作者再三强调“景宜虚不宜实,应比我在设计意见的描述里所暗示的更虚。我设想,天花板下面的墙壁应神秘地与空气融为一体;景应由天作幕;以一抹抹的乳白色暗示星星和月亮,宛若从没对准焦距的望远镜里看出来的景物那样”。他还要求“舞台设计者应煞费苦心让演员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以表现剧中人物的坐立不安以及突然发作的强烈感情,创造出像芭蕾舞剧中那样的布景”。据此设计的舞台效果确实令人感到回味无穷。
《猫》剧于1955年3月24日在百老汇正式公演,由伊利亚’卡赞导演,连演了六百九十四场,博得各界好评,为他赢得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1958年,理查德。布鲁克斯把它搬上银幕,由伊丽莎白·泰勒和保罗·纽曼主演,评价很高。1985年,杰克·霍特西斯再次拍摄,由杰西卡·坦迪和汤米·李·琼斯主演,评价稍差,认为扮演玛吉的坦迪过于夸张,片中还出现床戏。 《猫》剧不仅在美国国内大受欢迎,卖座历久不衰,成为百老汇的保留剧目,而且在国外也广为人知,不少国家的舞台都上演过。公众对剧作者威廉斯也早已久闻大名,对他的作品也有一定的研究和认识。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尤金·奥尼尔和阿瑟·米勒),同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1948年和1955年分别以其《欲望号街车》及《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两度赢得普利策奖和戏剧评论奖;《玻璃动物园》和《鬣蜥之夜》也分别于1945年和1961年拿下纽约戏剧评论奖,1952年的《玫瑰黥纹》获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殊荣。